在天使投资之前进入公司,投入2万-10万人民币,占2%股份,通常充当公司顾问一职,帮助企业做战略咨询和后续天使融资
口述 / 移动2.0论坛创办人 王利杰 整理 / 本刊记者 赵楠楠
像我这种身份在中国就我一个,至少我知道的是如此。
我之前做顾问,行业涉及SP、手机芯片、SNS,然后做了几年移动2.0论坛。以前经常组织大家线下开会,慢慢有高通、微软、德国电信、宇龙酷派、莲花、黑莓等公司给我赞助或请我做顾问。
通常公司会给顾问Option(期权)。Option这种模式跟投资不太一样,投资拿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股份,落实在原始股东的合同上,甚至还有董事席位,当然也承担很大风险。但Option没有承担风险,也没有资金投入,你也不知道Option到底占多少股份比例,而且对投资决策也没有话语权,仅仅是建议。
而对我来说,投资是一直以来的目标,我觉得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投资。我兴趣广泛,看到这个很兴奋,看到那个又很好奇,很难一屁股坐下来盯一个项目5年或10年。我广泛地看项目,每个又都知道一点,因此整合资源合作比较适合我。
我不是天使投资,我自己叫自己 PreAngel,是职业的,会比天使更早一点进入公司。进入创业团队后,他们会给我印一张名片是Consultant,我会负责战略合作和融资。
其实我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我带着资源找团队,要5%原始股。一些团队刚开始没资源,什么条件都好答应,因为他是零嘛,但是我觉得不妥当,不会这么做。
另一种是我只要2%,并且我一定要给钱,通常是2万-10万人民币,不是白要。我不管投多少钱都是2%,如果他刚开始不久,稍微弱一点我就是2万、5万,如果他强一点就10万。这里面可能有1%的股权是反稀释的,我也不套现,就跟管理团队一样,会跟公司绑在一起。
我坚持2%是有原因的:首先如果企业发展起来后,觉得我拿得太多,创始人心里肯定不舒服。其次如果我一开始拿10%、20%,他后来跟别的投资人怎么谈判?
这样我的角色直接从顾问转变成投资人了,进去一般3-6个月就会代表团队把天使投资的钱融进来。我会跟中国主流的天使投资人做一些对接,把项目推荐给他。
有人说10万块对企业可有可无,其实不一定。假设一般天使投资都是100万人民币,当你稀释不超过10%的股份能融到时,是比较合适的融资阶段。如果太早,你就要稀释掉20%股份。在这个太早的阶段,企业都挺艰苦的,刚好适合我这样的人进来,我会迅速帮他提升价值,整合资源,找后续投资。通常10万块够4、5人的小公司用三个月,然后再跟投资100、200万的人谈天使投资,就会比较有底气了。
所以融资一定要在恰当的时机,太早了公司便宜,太晚了可能一口气撑不过去就没钱了。而缺钱时融资,心态是不一样的。对于创业者来讲,每一步融资稀释股份都是有讲究的。
比如最近我投一个做增强现实的公司,我进来的同时另一个天使投资也进来。但他们还是按我定的价格上限,就是我最多投10万,股份2%,价格相当于天使的1/4。我现在投了三个公司,都是2%的股份。
我做的事情其实没变,还是顾问,但是模式变了。一个是拿钱变为投钱。投资人有两种嘛,一是投了钱什么都不管,有点像二级市场的股民了,只管买股票。另一个是所谓的天使投资,帮了钱,还要帮助孵化,介绍资源。我可能是这里面帮助最积极、最勤奋的,因为是最早介入。
我的定位是专门投移动互联网的早期项目。早到什么程度呢?不是只有一个主意,一定要一个团队,至少三个人,做了至少有三个月,而且要有一个产品雏形,可以拿到手上能看。
我不问财务,因为这个是我跟他坐下来一起探讨的东西。他可能会问:咱们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我看得多,有经验一些,我会跟他讲有什么是可能的商业模式。第二他会问:这个产品怎么推出去?比如移动应用产品,是厂商内置还是App Store?这个我都了解。这是我和一般投资人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