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士:只投陌生人,还要控股
2011-03-15 03:47 控股

新加坡人张博士,以业余身份投资,因为工作原因不想公开身份,因此项目来源常是陌生人。他有特别的风险控制体系,比如必须控股

口述 / 某世界500强企业亚太区总裁 张博士 整理 /? 本刊记者 赵楠楠

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中国的一对姐弟,他们当时做皮具代理,因为利润不高,前景并不明朗,俩人正苦苦追寻新的机会。正好我有意在中国做投资,于是和俩姐弟谈好,由我出资,他们出人和时间,我们自创一个皮具品牌来做。

那时候天使投资还不流行,而我在新加坡投资的两家公司都失败了。后来发现新加坡和中国非常不同,中国投资机会更大。

我和中国很多天使不同,这主要体现在风险控制上。我很少从熟人圈子里找到项目来源。原因是我在一个世界500强公司工作,现在是亚太区总裁。我想公司可能不太愿意看到员工在外面干私活的,尤其是高层员工。所以我的投资都很少和工作上的伙伴提起,我们平时的关系很正式,私交也不像中国同事之间那么亲密。这决定了我很少能够从朋友那得到项目来源,只能自己去找陌生人。这种方式当然有很大风险,因此我有一些规避风险的办法。

一是不投快钱。因为快就意味着可能是灰色地带,中国有很多带有潜规则性质的商业方式,我不会投。比如我曾经认识一个福建朋友,他当时有一块地,说过一段时间会做成海湾,可能涨起来,要我买。我弄不懂这些事情,没有买。因为不想有一天警察把我带走,然后人家议论说你看张博士怎么了?

二是传统的种菜、养殖和太过于高科技的都不投,因为没有接触过,看不懂。我学的是工程机械,目前做物流行业。

三是很热的行业不投。当一个行业被媒体炒起来时,这个事已经有很多人做过布局了。比如团购,当大家都意识到团购是个不错的生意时,可能已经晚了。

四是创始人要有决心,能豁得出去,不留后路。比如深圳有个小伙子做手机电脑维修,已经开了50家左右店铺,他想开上千家这样的店,然后把国际品牌的售后外包过来。他一直跟我说这是个多好的生意,我也很看好,就问他如果生意不错,为什么他的经济却这么紧张,他有点不好意思,说刚在深圳买了一套房子。我当然不会投他了,如果你觉得这是个可以追求的事业,那房子晚两年买又算什么呢?

我和一般天使还有一个最大不同:通常我会控股公司。之前新加坡投资的两家都是51%以上,上海这个皮具公司我有70%股份。我一般和创业者接触3-6个月会决定是否投资,虽然这段时间已经很相信这个人,但不像同学或朋友介绍的那种关系,如果发生什么事情,我找不到他也没有什么办法,所以我需要掌握主动权。

我和珠海一个公司谈过,他们做服务外包。比如汇丰进中国,可能有很多中文要输入电脑,就可以外包给这个公司。当时说好我和另外几个人一起投资200万进去,后来没谈好。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想控股,那个主要股东不愿意。

做皮具品牌的那对姐弟很豁得出去,能够吃苦,但也走过不少弯路。2007年时,公司快速扩张到7个店面,可是输得很惨,一年中又关闭到只剩下2家。后来发现是战线拉得太长,当时在镇江,甚至安徽合肥都开了店铺,无论物流还是管理都非常不经济。后来调整策略只集中在上海开店,到现在又有了7、8家店铺,年营业额有5000万。最初几年我陆续投入近80万人民币,现在收回本钱很容易,但我们想做到规模再大些,就引入机构投资者。

中国很多行业有领头的企业,但皮具没有,还有很多消费类的细分领域都没有,姐弟俩想一直把这个事做下去,我也蛮有信心。

我偏向于投资物流、服务外包和教育培训类的企业。理想的项目是运行3-6个月,创始人30来岁,在大公司工作过,在社会上也有历练。通常我能接受的规模是20万-50万人民币,如资金大就每年投一个,小的话每年2、3个。当然,我非常随意,我把去某个地方看项目当做乐趣,半工作,半旅游,就把这事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