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景网联:给IPO“送水”,也挖“金矿”
2011-04-01 10:02 IPO 盛景网联

文 / 本刊记者 卢旭成

通过IPO培训吸引、鉴别中小企业,再从中挑选优质企业投资,企业上市后赚取数倍乃至数十倍的回报,这就是盛景网联的盈利模式

“其实,盛景网联成立之初是想做成一个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门户,”创始人彭志强说,“但最容易凝聚企业老板的还是培训。”

成立于2007年3月的盛景网联是原清华紫光负责IT分销业务的副总裁彭志强的事业第二春。他召集了一群谙熟IPO链条的志同道合者,设计好标准化IPO培训课程,低成本吸引中小企业主参与培训,并从中筛选出优质的企业尽早参与投资,坐等企业上市后获取高回报。

在中国,各种面向企业的培训机构有数万家。盛景网联背靠启迪创投、清华科技园和清华紫光(A股上市公司),有丰富的教师资源,也有一批在清华紫光上市过程中历练出来的实战高管,可谓得天独厚。但如果盛景网联跟别的面向企业的培训机构一样,根据企业的需要提供“点菜式的培训”,虽几无风险,利润率也还可以,但难上规模。

“我们开设了标准化课程:专门讲资本运作的《资本的力量》、专讲商业模式的《商业的力量》。”彭志强说。三天的课程收费2.68万元,这个定价正好能筛选出年利润在500万-5000万元之间的企业,有效避免了定价在几千元的低端企业培训课程造成的干扰,愿意来听盛景网联课程的都是“有一定经济实力,有明确融资上市意愿或商业模式转型升级愿望的企业老板”。

这种培训通过推广,比正儿八经的商学院课程更容易吸引中小企业,培训企业数量巨大。盛景网联的培训由于是标准化课程,请的是固定的几个老师(比如曾任美国纳斯达克中国区主席及亚太区董事总经理的潘小夏,第一个在美国将企业带上市的中国留学生、现任汉能投资董事长陈宏等),其边际利润随着学员的增加而增加。

但其实盛景网联真正的盈利来源不在培训,而在投资。“盛景基金一期目前是1亿元规模,凡是我们看好的企业,我们就将其推荐给国内一线的投资公司,一旦这些投资公司投资了,我们就跟投,占很小的一部分股权。”彭志强介绍,这种做法的好处是,风险最低——所投公司已经过其他专业投资公司的评估。而国内一线投资公司也因为盛景网联推荐的公司经过收费培训、会后交流咨询等层层筛选,因此质量远比通过其他渠道所接触到的公司要高,它们也愿意与盛景网联对接。

此外,盛景网联讲师团里有很多著名投资人,公司股东也有创投机构的身影,因此投资机构资源充足,盛景基金跟投起项目来更如鱼得水。

“我们打算在未来3年培育出50家上市公司,投资其中10家。”彭志强认为,如果按照目前中小板和创业板数十倍的市盈率计算,那么盛景网联的收益将非常可观。事实上,已有著名的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尝试通过企业咨询+投资的模式获利,不过相比盛景网联,其筛选企业的数量和速度要慢一些。盛景网联需直面的挑战是,如何吸引足够多的目标客户参加培训,其前期推广成本不菲,而后期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