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己的力量,能做多少做多少
2011-05-01 02:35 杜晓山 信贷联盟

专访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

文 / 本刊记者 刘建强

《创业家》:目前中国的公益性制度主义小额信贷的规模和市场如何?

杜晓山:现在有100多家,去年贷款余额30多个亿,有效客户20多万,其中大部分是政府扶贫办之类的组织。有20多家已经能够自负盈亏。公益性制度主义就是以公益为目的,并且能自己养活自己。按照国际标准,欠发达国家每人每天可支配收入低于1.25美元就算贫困人口,那么中国至少有1.5亿到2亿,中等收入国家是每人每天低于2美元,那么中国有4亿贫困人口。市场不是问题,问题是有没有那么大能力和资金支持这些低收入群体获贷。

《创业家》:这类小额信贷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吗?有无政策风险?

杜晓山: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只要是真扶贫,政策风险我认为没有。我1993年都敢干,更别说现在了。我心里没鬼,抓我干嘛?至少中央政府不会说我们不合法,地方政府会不会,说不好。

《创业家》:目前小额信贷最需要什么样的支持?

杜晓山:三个。第一,需要明确公益性小额信贷的法律地位;第二,解决制度性融资问题;第三,帮助这些组织提高能力和水平。从2004年到2010年,7个中央“1号文件”都着重讲到农村金融、小额信贷。2006年的1号文件讲: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这是2006年,写在1号文件上的,为什么到现在没有动静?这就是说,中央有明文要求,只能是“有关部门”出不了办法或者不愿意出。有什么难的呢?我们认为一点儿也不难。

刚才说了,这个还不要紧,我1993年就干了,要等着你出,还干不干了?紧迫的是后两条,资金不够,能力水平比较低,不懂金融,不懂商业运作。我们希望说服政府出政策或者出钱来支持这些机构的能力建设,或者提供外部力量通过我们小额信贷联盟来做培训指导,使机构的水平提高。

小额信贷没有融资渠道,规模一直做不大。现在,对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出了,理论上可以贷到资本金的一半儿,它还应该改善,我认为应该是资本金的4倍。但是对我们公益的,没有这种政策。中央文件非常明确要鼓励我们,但监管当局没有任何具体的方针和法规。去年和今年社科院的全国人大代表提案小额贷款部分是我起草的,去年写了上面三条,银监会有个批复,后面有个意见表: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我的结论是,或者基本满意,或者不满意——对我的问题没有任何实质性答复。今年主要谈一条,就是为小额信贷提供批发资金。

《创业家》:有回复吗?

杜晓山:目前还没有。我们要说服他们,当然还需要做给他们看。我们先做,靠自己的力量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做多大就做多大。等靠要有用吗?没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