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一不靠背景,二不靠关系,纯粹在市场中搏杀出一条连锁之路。如今,它以苏宁和携程为榜样,希望未来几年实现快速扩张。
文 / 本刊记者 王冀
进1919成都玉林店就是走进了一个酒品超市,进门后首先是排列整齐的促销酒品,左边是葡萄酒专区,右边则是中国名酒和中低档白酒卖场。这里销售2000多个条码的酒品,覆盖了不同的品类和口味。
1919的酒品大多数是从厂家采购,然后在自己的直营门店中销售给顾客,好比是二者中间的一座桥梁。正因为减少了中间环节,所以1919能给顾客更实惠的价格。不同于其他经销商,1919没有代理任何一家酒厂的产品,在经营上也不依附于某一厂家,这也成为1919的一大特色。
这种做法在酒水经销行业显得有些异类,但这个特质与1919创始人杨陵江密不可分,也是1919与生俱来的基因。杨陵江出生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一个并不富裕的移民家庭,1995年从四川省旅游中专学校毕业后,很幸运地被分配到成都最好的饭店锦江宾馆工作,每月工资800元。1999年年底,杨陵江开始从事卖酒生意,没想到这一卖就卖了10多年。
杨陵江也会羡慕那些与大酒厂有关系的经销商,但他一无背景,二无资源,天生就不具备这个条件。1919只能以二级甚至三级经销商的价格从厂家进货,这导致其单瓶酒的毛利率通常只有传统经销商的1/10。不过,凡事都有正反两面。正因为1919的销售不集中于某一品牌,从而分担了因为上游资源改变而对销售产生的风险。1919目前没有一个产品的销售额占比超过10%,即便是茅台这样的高价酒,也只影响毛利的2%。与此同时,这种模式能加快资金的周转,同等数量资金能实现更高的销售额,因此带来的利润并不见得比传统经销商少。
对厂家而言,1919由于缩短了流通链条,因此具有特殊的价值。举个例子,你在1919的专卖店中随手拿起一瓶酒,这瓶酒很可能半小时前才刚从厂家送至1919的库房中。而在传统的层层代理模式下,厂家的新产品往往需要3个月甚至半年才能铺到最后一层终端。“这主要得益于1919没有加盟店,供应链条上都是自己的店,无非就是物流的时间,就这么简单。”杨陵江说。
1919的目标是成为酒水销售领域的苏宁。除了茅台等个别品种,1919向供应商采购的比例会越来越小,今年预计将低于20%。他认为,这种整合对行业和顾客都有好处,“供应链可以平衡厂家的利润,人头马售价在六七年内已经涨了三倍,如果酒水也是苏宁和国美掌控,我估计连20%都涨不了。”
要成为苏宁或国美,连锁模式是必然选择。目前,1919有27家门店,都位于四川,其中20家在成都。今年,1919成都的门店数量将扩大到30家,然后在成都以外的地区增加20家,使门店总数达到50家。这些门店不只是销售平台,还是物流和服务展示平台。1919今年将在成都建立一个4000平方米的连锁旗舰店,形式类似苏宁,国窖1573和五粮液会在里面布展,并且将是五粮液在国内开设的第一家店中店。
杨陵江是个谨慎的人。2005年第一家门店准备了6个月才开张,按现在的标准11天就可以了。他说:“做连锁就像长跑,有可能前1公里落后了,但5公里后发力也不迟,1919现在只有20多家店,但未来可能每年开200家店。”与华致酒行等酒水连锁商相比,1919不会刻意推广任何品牌,更像一个纯粹的卖场,也更有利于降低厂家的运营成本。
在他看来,1919的核心竞争力不是连锁店的数量,而是一套自己研发的管理系统。“管理系统会监控员工的工作状态,做到数据量化和考评,也正是基于这套系统,我们才能管理跨区域的门店。”与此同时,1919正在按携程模式打造呼叫中心,6月1日就会上线。这个系统一方面可以向顾客推荐新品,甚至提供订餐送酒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在半小时内把顾客的意见反馈给酒厂,让厂家知道用户的真实需求。1919的模式已经清晰,一旦管理系统准备完毕,将具备快速扩张的条件。
“我们线下学苏宁,线上学携程。”杨陵江总结道,“我们不仅要在业内领先,而且希望在连锁行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1919去年的营收接近2亿元,与大经销商动辄数十亿元的营收相比,仍显弱小,但近年增速非常迅猛。1919在2006年的营收为300万元,2007年达到800万元,2008年增长到3000多万元,2009年是8000多万元,今年预计将超过4亿元。
与单瓶酒的利润率相比,杨陵江更看重投资者和员工的认可。公司260多名员工中,与后台系统相关的超过一半,他是在为未来2-3年的业务扩张做人才储备。他计划在下半年给员工发放期权,明年3-4月引入投资者进行股改,按照上市的要求规范公司的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