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狂想一下十年后的黑马。一定有一两家企业跻身中国最成功企业之列,创始人经历或语录成为众多创业者学习的蓝本。《创业家》的黑马榜成为中国企业和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文 / 胡宇萌
在《创业家》问世之前,“黑马”这个词从没有被如此鲜活地用于形容这样的群体——一群年轻、蓬勃、创新并且在快速成长的小公司。而这一代词从构想到被认可,《创业家》只用了三年的时间。这三年,也是《创业家》自己迅猛发展的三年。
遥忆当年,牛文文社长挥着拳头、拍着桌子、满怀激情地呐喊“黑马”要成为《创业家》的品牌,要成为中国创新商业的阵地,要成为引领未来三十年中国企业发展的发现者……当时,这对于我和我的同事来说是痛苦的,一方面被牛总勾画的图景所激励,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冰冷的现实——我们要不厌其烦地向所有约采的企业介绍《创业家》是谁,黑马是什么,从哪来到哪去。而大多数人没有耐心在电话里听完我们这些滔滔不绝的演说。
庆幸的是,本身就如同一匹黑马,《创业家》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地走过了最初的窘境,如今的“黑马”已经不容小觑。“黑马榜单”成为众多投资机构追捧的对象,“黑马训练营”成为创业者的黄埔军校。
“黑马”引领了一股阳光创业的潮流,也鼓舞了一批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
然而,一个榜单或是一个训练营不是万能的,“黑马”能教会创业者专业性的实操技巧,但不能交予创业者一本必胜宝典。在回过头梳理采访过的黑马企业的时候,我发现,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但不幸的是,一部分企业已经消失不见或危机重重。
成功的企业有着共同的特点,而失败的企业有着各自的烦恼。
聚焦VS分散
对于这个问题,两家做汽车后服务的黑马企业或许能给出答案。
A企业的创始人在创业前经过认真的测算,在汽车产业链上,后市场产生的利润至少要超过前市场1倍以上。于是,他把所有能想到的跟汽车后服务相关的产品全都列入了自己企业的经营范围,车友俱乐部、车险理赔、道路救援、酒后代驾……所有业务一应俱全。为了配合全业务线的展开,他自创了一套集呼叫中心、互联网、短信平台、连锁服务门店、车友问答五大功能于一体的IT系统。可以说,从硬件到服务他武装到了牙齿。
B企业的创始人的创业历程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跟A企业创始人相似,也是恨不得囊括所有汽车服务产品一举占领市场,成为行业老大。这个做法没有撑下去一年,钱就烧完了。B企业创始人二次创业,还是做汽车行业,只是这一次他只聚焦于二手车买卖,其他跟汽车相关的服务一概不碰。
两年后,当我再次关注他们的时候,A企业已经关门大吉,而B企业在二手车市场上已经小有名气。
企业经营该多元化还是单一化这个问题在经营管理学上各路专家多有论述,但是对于初创企业来说,首要的任务是生存下去。初创企业如果不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聚焦到一点发力,怎样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呢?
如果有机会再见到A企业创始人,我想问问他,这两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谦卑VS高傲
钱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绝对是好东西,所以很多创业者一边辛苦做产品赚钱,一边找投资人圈钱。前者是企业成功的不二法则,后者却能决定企业的品性。
在各种大会小会上经常看到一个投资人被若干创业者包围,创业者争相向投资人递名片抛媚眼以期得到资本的青睐。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些创业者对他们的企业没有那么的自信。
自信的企业什么样?
仁创科技集团是一家做沙子的企业。它家生产的沙子很神奇,比如能迅速将水吸干,能将水和油彻底分离。这些属性应用于工业就有大的作用,仁创的产品广泛用于解决城市积水、石油提纯等重要领域。所以,仁创的产品根本不愁卖,企业也从来“不差钱”。据仁创内部的人跟我讲,找他们老板谈投资的人不计其数,有些投资机构为了能投资仁创动用了各种社会关系。“有些碍于情面,老板不得不应付一下,但是那些自己找上门来的风投什么的,想见到我们老板不容易。”仁创员工说这话的时候,自信溢于言表。
企业与投资机构的关系一定是建立在平等合作的基础上。所有成功的企业,产品和服务一定是经过市场残酷的检验最终获得认可。而创业者一味降低自己的身价去迎合投资人,这样的企业前景比较让人堪忧。
从消费者身上赚到的钱,每一分都无比珍贵;而从投资人那拿到的钱,每一分日后都要加倍回报。所以创业者对投资人的态度背后是一个企业能走多远的命题。
骨干VS领袖
C企业的倒闭是所有采访过企业中最让我感慨的。
C企业是高科技公司,它的专长在某一细分领域做到了全国第一。它的团队成员全都是来自国际、国内知名大公司核心研发部门的顶尖技术人员。其中,技术能力最强的人是公司的创始人、总经理。
这是一个让人第一眼就喜欢的创业公司,它的办公室在一个学校后勤楼的顶层,有点像车库,却充满创业的热情;团队成员都是典型的理工科性格,聪明、随和、专注。
我的采访对象是公司的总经理和副总。但在采访中回答问题的一直都是总经理,副总有时想补充一些回答,但是插不进话。总经理口渴去倒水喝,我跟副总随意聊天,聊到一个技术问题的时候总经理端着杯子回来,他听了几秒种后打断了我和副总的谈话,直斥副总“你说得不对”,随后转头向我,重新回答刚才的问题。副总瞬间尴尬异常,不知所措。
一年以后,我听说公司倒闭了,原因是团队成员纷纷离职,最后只剩了总经理自己一个人。
后来,我又有机会见到了公司的几个成员,他们说公司走到这一步是早晚的事,因为团队中矛盾很大。总经理是技术狂人、能人,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从不怀疑。团队内部的会议总是从讨论开始到中间争吵再到最后总经理拍桌子按自己的思路决定。不可否认总经理是技术高手,但不是经营能人,他的判断直接导致了公司战略上的失误。
确实,纵观古今中外,上马能打仗、下马能安邦的综合型人才实属罕见。更多的领袖是类似唐僧、宋江、刘邦这类情商高手。C企业的问题常见于科技型初创企业,创始人的技术长板和经营短板同样明显,只是后者他们自己往往意识不到。等到有所醒悟的时候,晚矣。
几年下来,《创业家》黑马企业榜单已经能列出长长的一串了。但是,坦白地讲,三年或是五年以后大部分企业或许都不在了。然而,这对于黑马榜单来说不是一个坏事,经过失败的历练,这些创业者的二次创业一定会更加顺利和平坦。
让我狂想一下十年后的黑马,一定有一两家跻身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之列,创始人经历语录成为众多创业者学习的蓝本。《创业家》的黑马榜成为中国企业和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如同《财富》500强榜和《福布斯》富豪榜每年引起巨大的关注一样。
黑马,在路上;黑马,奔跑在路上。祝福黑马,创造奇迹。
(本文作者为《创业家》杂志前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