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春天
2012-01-15 07:32 黑马

本季大赛榜单数量超越以往,除了50强榜单之外,各组第一名组成了18强榜单,18强经过抽签分组赛又形成6强榜单,6强PK之后决出冠亚季军榜单。这些榜单并非简单流程化的产物,其背后折射的创业趋势,值得深入探讨。

 

互联网仍将黑马频出

本季大赛冠军为布丁,一家基于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优惠服务的企业。无独有偶,上季大赛冠军虾米网也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说明这个领域的创业仍然最被看好。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各类创业团队的涌入夹杂着投资泡沫,仿佛十年前互联网最火热的光景。但即便是两季大赛的冠军,都从事的是“业务型项目”,而非“技术型项目”,我们期盼下季大赛胜出的互联网企业,能更以技术见长。

 

健康产业异军突起

大赛前6强企业有个有趣的现象,其中4家企业(上海宇昂、无锡复康、颐年康盛、广禾堂)都与健康医疗产业相关。主评委之一的易凯资本CEO王冉在微博中评论说,“这不是偶然”。的确,健康医疗产业因固有的抗周期性,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健康医疗领域2011年前三季度的累计投资额达35.24亿美元,这一数值为2010年全年的2.7倍。当经济出现下滑时,健康医疗行业的优势正好凸显出来。可以预计,即使处于“寒冬期”,健康医疗仍会是风险投资关注的热点。

 

电子商务步入“冬天”

大赛的冠亚季军和前6强企业中均没有电商企业,而2011年上半年举行的第一季大赛10强中,还有2家的业务与电商沾边。时隔仅仅半年,电商的热潮似乎一下子冷却了。这一波电商热潮自2009年启动,2010年年底前后出现上市高峰,但到了2011年下半年却突然降温,大批团购网站死亡,许多电商难以融资被迫裁员、收缩战线。这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受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创投业不再像以前那样大把花钱。电商未来如何?陈年建议“再看三年”。也许,用不了三年,这个行业就会重返巅峰。

 

消费概念升温

大赛前6强中,有3家的业务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其中2家还属于高端消费行业。再看50强企业,其中有14家都可划入消费领域,占上榜企业的比例接近30%。在德勤近日发布的调查中,27%的受访者认为消费、零售行业的交易活动未来12个月将会最频繁,其次是电力、能源、矿业和制药、生物科技、保健行业。中国拥有13亿人口,衣食住行等消费市场无比庞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不但各种基本消费品的销量会直线上升,高端消费和服务行业也将必然兴起,这与当前倡导“消费升级”的政策规划也是一致的。

 

初创者仍然青睐TMT

TMT是轻资产行业,所以大量资本金不多的初创企业都选择在这个领域创业。本季大赛初创组10强榜单也印证了这个规律,其中有9家都属于互联网、电子商务、信息通信等TMT领域。这些公司成立时间大都在1年以内,注册资金小于100万元,只有少部分拿到过天使投资。巨大的市场前景激发着它们奋勇向前,尽管身边已有“寒风”呼啸。它们是创业的未来,希望下季大赛能再见到它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