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谷,我们住在我们自己的乐观和繁荣的世界。
这就像一个京城富二代夜晚在文津街撞了个人。
一夜便从app store排行榜上消失了。已经快找不到这个软件了,但是你却能在任何地方都看到这款软件的名字。3月,这款软件高调上线,在此之前,他们已经获得了来自红杉资本、贝恩资本、硅谷银行4100万美元风投,实在太期待了,这个团队封闭了7个月终于出来了。团队从郊区集体搬迁市中心,租了豪华办公室,买了贵价域名,上线之日下载量仅次facebook,社交网络排名第二。可是自此风光后,仅持续一周,流量开始了跳伞式的急速下降。有人说这是4100万美元的过山车一周游。
又一个想改变世界的想法撞到了墙,这被誉为开启了一种全新网络社交模式的“摄像头社交”,在大家一阵疯狂下载之后,七上八下的测试,随后又随便被丢弃在一个叫social的收藏夹里,永不打开。它的疯狂下载用户又回去玩儿twitter了,用户不用他们的产品,创始人也出走了。这个人生信条是“总是站在舞池第一高”的人Peter Pham,出走Color之后做了另一个图片分享photobucket,圣诞节前夜他在微博里说,在硅谷,我们住在我们自己的乐观和繁荣的世界。
Color依据原始的社交计量,当你与任何用户物理上接近时,它就会自动调整关系排名,以此获得较为符合真实的社交关系。利用GPS,利用环境噪音和光线感应,把那些不一定认识但都为同一件事情拍照的人群聚在了一起。这个杀手级团队在众人期待中希望打造下一个Facebook,重装上阵结果全面而退。
细数市面上的图片社交,Instagram、Color、Picplz、Path,还有copy to China的友图、推图、发现、图钉……短期内难盈利是共识。需求理解错位,Color是在制造需求铤而走险。大部分人并不想通过图片来社交,第一需求只希望满足处理图片的功能,摄影是件严肃的事情,Flicker常青。
私密性受到挑战。100英尺内强行公开用户分享图片,人们多半想保持私密性只想选择性的分享图片,而强制性的即拍上传让人望而却步。致命的是,当周围没有太多人的时候,就无法实现互动,就不能Color真正的趣味性。而就算在人潮密集的地区,大量的图片就成了视觉垃圾,人们根本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另外在意的是,强制性的与Facebook链接登录真的让防火墙国家爱莫能助,至少损失潜在用户n+。
盈利模式上,以地点为核心,以人为核心,这是解释了为什么Instagram风头正劲而Color日趋渐衰。Ins通过滤镜赚钱,Color还不知道如何赚钱,实在不行就用广告吧。苹果高管创业带着苹果精神,产品为王的结果是不被用户买单,最后连创始人都不玩了,这个用户粘性减弱到几乎没有的弹性的时候,彩色Color图标都变成单一色彩。如同软件本身对弱弹性用户的头像变灰功能一样,Color如今变成了单一的蓝颜色。
别了,单色的Color。
Via i黑马 By p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