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rsquare (4SQ)签到服务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玩意儿”,它鼓励用户拿手机去各种地方签到(Check In),然后获得积分和徽章。它借助于 Twitter 和 Facebook 的社交关系蓬勃发展。同时也引来了大批模仿者。
问题是:基于 LBS 的地理位置签到服务,它的商业价值在哪里?
回顾一年前(去年 3 月 10 号)他们发布重大版本升级后举行的庆祝仪式,那时候 4SQ 正在推广 NFC 签到和本地商家联盟的项目。比如说让本地商家提供一些优惠券,吸引用户过去签到。随后在去年的 4 月份,他们努力扩展这个商业平台,企图融一笔现金来建设本地销售团队。不过,LBS 项目的盈利之路一直很艰难,他们的变现能力总是遭受质疑。
在巴塞罗那 MWC 会场,4SQ CEO Dennis Crowley 做了一次主题演讲,阐述了自己的商业模式,并说这是“数据金矿”。
金矿从何而来?
“每个人都以为 4SQ 只是单纯地收集签到数据,实际上我们做的事情是促进现实世界的数据循环——我们回收用户的签到信息和评论,并作出分析,最终返回到每个用户手中。”
Dennis 举了个例子:如果一个人非常喜欢去纽约的寿司店,签到了很多次,那么当他旅行到巴塞罗那时,4SQ 向他推荐巴塞罗那最好的日式料理。更妙的是,4SQ 还会告诉他最近有哪些人从纽约飞到了巴塞罗那。
“这让生活变得更美好。”Dennis 对 CNN 的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数据分析能力
为了让上面的例子变成现实,4SQ 必须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同时还要考虑到用户隐私问题——这活儿可不轻松。
另一方面,4SQ 还要跟成千上万的本地商户打交道,说服他们提供商品的目录和价格。这是第二个例子:用户把一本书加入了亚马逊(Amazon)的许愿单,这时他走进了一家超市,手机上的 4SQ 客户端会自动提醒:这家超市的这本书售价是 XXX 元,比亚马逊便宜了 XXX 元。
很显然,对于 4SQ 这家小公司来说,必须把自己的影响力扩展到跟亚马逊平起平坐才能实现上面的功能。
面对竞争
LBS 签到软件的门槛并不高,4SQ 面对的竞争对手也非常多。Dennis 认为:“我们通过自己的数据积累,能够保持领先优势。” 今年年初的一组数据是:每日签到数达到 200 万,日增用户 2.5 万。而且新兴社交服务 Path 也选择了连接 4SQ 的数据。
金矿之路虽然曲折,但前途还算光明。
i黑马点评:LBS被社交网站、微博作为一项功能纳入到自己的产品之后,之前依靠现有的开放平台构建独立LBS签到类产品的公司变得很困难,商家是更愿意和新浪、人人合作还是愿意和一个初创团队合作,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很明显。但是之前做LBS现在就应该散了吗?或许Foursquare已经给出了一个答案——如果你手上已经积累了一些用户的数据,那么还是有可以挖掘的价值的。LBS从开发的社交网络上继承来用户关系,积累一定的数据之后开放用户的签到数据,其他的产品从这种开放里面得到用户的签到、消费行为。国内的街旁在去年年底开放了API ,可是开放的接口主要在用户关系、地点等平台基础数据上,在这些基础上确实可以构成一些有意思的应用,可是别忘了,新浪的LBS也有开放接口。或许LBS产品开放的下一步不仅仅是基础数据,而应开始开放一些挖掘过后的数据。
本文由@i黑马作者xzz摘编自ifanr并点评,点此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