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网: 中国版Pinterest生存术
2012-03-15 12:28 花瓣网 Pinterest

幸好,在Facebook上市前的2011年,人们发现了社交网络的下一个兴奋点——“兴趣图谱”。不出半年,轻博客Tumblr的光芒即被另外一个代表“先进方向”的产品Pinterest所掩盖。

这是一个图片分享网站,可以让人像管理书签那样管理图片,用瀑布流的方式布局页面省去了翻页的麻烦,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关注某些分类的内容,也可以关注某个用户,而转发、评论等社交网络的必要元素一应俱全。

ComScore最近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到2012年1月,创办仅一年多的Pinterest月独立访客已经突破1170万,成为有史以来以最短的时间实现月独立访客过千万的独立网站。目前,它的估值已经高达2亿美元。

视线切换到大洋彼岸的中国,很快,国内就出现了一堆模仿者。

在中国的数十家类Pinterest网站中,花瓣网被认为是真正的Pinterest翻版,甚至还翻版了野心——要以图片为切入点建立起人们的兴趣图谱,成为SNS下一个时代的王者。

[quote2]Pinterest:Pin(图钉)+Interest(兴趣),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用图钉钉在钉板(PinBoard)上。美国的一家创办于2011年的正迅速成长为受世界瞩目的图片视觉社交网站。[/quote2]

在不少互联网产品经理眼中,花瓣网“抄到了Pinterest的精髓”,页面清爽、采集和分享等核心功能上手容易,作为一个以图片为主的网站,速度快,操作流畅。上线一个多月便积累了近十万用户和超百万的流量。

花瓣网的缔造者刘平阳技术强,有趋势捕捉意识,但过往的创业运气却总是差了点火候。六年创业历程中,又拍网还没在Web2.0的大风中飞起来,就被“那时不够自信”的创始团队卖给了博客中国,直到金融危机中才重回手中;又拍云存储起步保守、重视现金流,专注于图片这一细分和电子商务这一类客户,又未能在近期大热的云服务概念中先声夺人。似乎要等待在花瓣网找“绽放”的感觉了。

然而,即使是Pinterest本身也还谈不上真正的成功,在崇尚快速换代的互联网业当中,谁也不清楚这个今天大热的产品会不会迅速沉默。那么,“中国的Pinterest”到底行不行?

基因与劫难

这已经是刘平阳第三次copy-to-China。

如果说美团网CEO王兴找到的都是杀手级的产品(校内模仿Facebook、饭否模仿Twitter,美团模仿Groupon),刘平阳找到的产品虽然也有相当的代表性甚至重要性,但那些对标则相对不那么盛名(最早创立的又拍网模仿Flickr、又拍云存储模仿亚马逊S3、花瓣网模仿Pinterest)。

刘平阳的第一次创业,赶上了Web2.0的好时代。

这是一个典型的技术男创业故事。刘平阳原本是一家教育门户网站的技术总监,从2005年4月看到Flickr(相片存储与分享的网站),到做出又拍,他只用了一个月时间。2006年1月1日,由于受不了公司“三番五次调整方向”,他带着自己 “玩儿”出来的产品和两个部门同事离职创业。

到了2006年4月,又拍就已经有十几万的用户基础了。同月,IDG的100万元投资就进来了。“这些事我到现在想想都觉得是运气。”刘平阳对《创业家》说。

彼时,还投资了土豆网的 IDG合伙人章苏阳也直接指出了刘平阳的“偶然性”。“他说王微(土豆网CEO)的未来会是什么他们看得很清楚,而又拍会是什么他们并不知道,所以对我们其实没有太大的希冀在里面。之所以会投不过是因为我们几个人的技术背景比较强。”

按照原先设计的商业模式,又拍网要先依靠图片分享积累相当量的用户(刘平阳认为是100万),然后迅速与做图片冲印的实体建立合伙关系,开展在线照片冲印业务。但是,两个月后,章苏阳认为的“偶然性”发挥了作用——又拍竟然被自己的创始团队卖给了博客中国。

同作为IDG投资的公司,当时如日中天的博客中国一眼看中了朝气蓬勃的又拍,欲收购这家与它在产品上天然互补的公司。

“卖掉的原因说白了还是不大自信,当时博客中国的流量挺大的,能排到世界200名左右,我想到里面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能够把一个网站流量做这么大,也想进去学习一下管理跟运营,所以就卖给他们了。”刘说,“说白了,对方有用户、有资金,另外一个是团队马上可以有一笔现金,大家可以套现了。”

自此,刘平阳团队的劫难正式开始。

整个团队并入博客中国以后,刘平阳发现“庞然大物”只是它的表象,实际上无论从产品、运营还是管理的层面上看,它都还是一个做法十分粗放的小公司。

后来,博客中国的高层出现内斗,博弈之下,一名高管空降到了又拍团队的头上,开始抓相册分享的业务。压力随之而来。还在筹备中的又拍广告系统匆忙上线,被用户骂得一塌糊涂。

类似的冲突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刘平阳坦言:“当时自己的整个感觉就还是‘这个东西是我的’,没有意识到我已经是个职业经理人的事实。”或许正是这样,尽管又拍遇到波折,但核心团队人员稳固如初。

到了2008年四五月份,雷曼兄弟资金链的严重问题向一级市场传导,始终没有盈利的博客中国资金紧张情况毕现。刘平阳找到IDG方面,表示希望为又拍“赎身”,得到了认可。但是,博客中国方面却拒绝了他的邀约。又拍的核心团队因此出走。2009年10月左右,博客中国主动联系刘平阳,表示又拍的技术出现了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希望刘平阳能够接手。

此时的刘平阳正带着又拍原先的核心团队在做一些“有现金流”的电子商务服务生意。博客中国拿出来的又拍已经存在大规模的用户流失,要价也比刘平阳提出回购的时候低了一半。出于“感情因素”,刘平阳等人商量过后还是决定买回了自己一手缔造的又拍。

这回,刘平阳设计了新的商业模式。在坚持原有的个人相册和照片分享的产品基础上,又拍发展了一块2B的图片云服务业务。如今,这一服务已经换代到第四个版本。按照刘平阳的话说,已经等同于亚马逊S3的服务——可以做任何网站的静态文件存储。

为了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又拍云存储目前已经从原公司剥离出来,由一家新公司独立运营。到目前为止它已经有电子商务、独立站点、网页游戏、媒体门户等四大领域的用户。据悉,又拍最近正在尝试接入支持云存储同步服务商。

尽管每次创业从意识到产品的时间都只有一个月,但刘平阳的创业路却太过漫长,是个不断完善自信确认方向的过程。但是他一直坚持在图片领域探索好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并有强大的技术背景,能够迅速翻版Pinterest也无可厚非。

唯一不同的是,Pinterest创始人本 希尔伯曼(Ben Silbermann)的创业是个开心浪漫的故事,一个版本说,希尔伯曼在孩童时期就收集昆虫和邮票,他发现网上没有一个很好的地方供人们收集和展示自己所收集的东西;另一个更广为流传的版本是,他是在为女朋友买订婚戒指时,发现了很多还算中意的戒指,但需要反复比较,于是为了爱情,开发了 Pinterest。

中国难题

2009年,再次创业的刘平阳遇上了已经成为天使投资人的李治国。

“几年前平阳跟我同一时期创业,他做又拍,我做[quote1 quote="口碑网:2008年6月4日,阿里巴巴旗下的中国雅虎与口碑网整合,2009年5月,口碑网被拆分,创始人李治国于2010年9月离职开始天使投资生涯。"]口碑网[/quote1],我们第一次遇到是在杭州《E时代周报》的Web2.0沙龙上。我会投资他,首先是因为看重他的创业经历。我们都一样有曾经把自己一手创建的公司卖掉的经历,但是平阳比我幸运,他还可以把自己的公司买回来。” “我始终觉得,图片应用这么重要的领域在国内还没有真正起来,存在着一个大机会。我觉得没问题,就投进去了,那个时候还没有花瓣网。”李治国回忆。

2011年,又拍网和又拍云存储项目都步入轨道之后,刘平阳发现了新的契机。“我们之前的产品解决了用户收藏图片的问题,后来我们进一步想,为什么不让用户更容易地收集他们喜欢的图片并且分享出去呢?”这便是花瓣网的灵感源头,当然,刘平阳再次显示出了其“把握机会的能力”,他适时地看到了Pinterest。

“我认为Pinterest的产品形态是满足我们所定义的用户需求的最佳方式。”他毫不讳言。

刘平阳亲自操刀,又一次仅用一个月时间实现了花瓣网的基本功能。2011年11月,这个让众多互联网产品经理大感惊艳的网站正式上线,并且,原本刘平阳等人预计它将在设计师等频繁使用图片的小众群体里先潜行一段时间,然而实际上却借着Pinterest的东风在微博上热了一把,使得网站的天使用户立即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彼时它已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堆糖网。主题也是收集发现喜爱的事物,以图片的方式来展示和分享,风格上偏重走细腻、唯美的女性路线。此外,还有迷尚、积木等各类垂直兴趣的图片分享社区。

花瓣网如何在扎堆翻版Pinterest网站中站定一席之地?

刘平阳认为它首先要完成一个工具的使命——能够将网上所见的而非用户自己创造的内容用花瓣网把它按照兴趣的分类重新组合到一起,即UCC(Users Curated Content)。这将大大降低用户生成内容的门槛,也把这一类型社交网站爆发的初速度提高到过去的模式无法比拟的量级上。

基于之前做图片处理的大量经验,花瓣网能够做到无论图片怎么缩小,都让用户感觉非常清晰,并且保证对同一张图片的访问速度在全国各地都一样快。

“相较于图片,花瓣更关注图片背后的信息。”刘平阳说,“关键在于怎么最快让人们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美观反倒不是第一位的。”

要做到这一点,花瓣网必须让人能够“逛”起来。而这恰恰是它面临的一大挑战。

“现在我们的内容跟用户都还不够多,通过算法实现完全的个性化推送为时尚早。所以我们能想到的就是,让信息流动、更新得更快一些。可能用户每次来到花瓣网看见的都不一样,会有更大的概率遇上自己喜欢的事物,或者发现不同的惊喜,进而留下来。”

“我们所了解到的中国网民的习惯,喜欢直接吃现成的。但是国外很多时候是喜欢自己动手,主动挖掘或者搜索一些东西。”刘平阳有些无奈,“所以接下来花瓣网要做一些小的调整,特别是内容呈现这块,现在窗口还是少了,信息颗粒要更丰富。比如分类,现在我们有200多个分类,这个太多了,而且太笼统,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我们之后要在上面做一些更细致的东西,让用户上来想看什么直接用鼠标点击就能找到。”

更大的困难还在于如何改变中国人“收藏”与“分享”事物的习惯。人类自古就会收藏生活中的一些东西,而花瓣网考虑的则是如何将它们数字化。

做到这一点,对于Pinterest来说似乎更容易一些。据统计,Pinterest的主流用户是家庭主妇、妈妈们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群,这类人群从之前的剪报收集生活类信息到现在改用互联网,Pnteres让她们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并且借此让她们的生活变得更有乐趣。然而,中国的同类群体恰恰没有这样的习惯。国人的习惯是用互联网来娱乐,远离压力重重的生活。

李治国对《创业家》表示,虽然问题的确存在,但是国内的用户习惯已经在快速变革,即将达到一个临界点。“微博让我们生产文字内容的速度大大加快,而未来在图片领域,类Pinterest的应用也会达到类似的效果。而智能手机的普及,会进一步推动需求被引爆,要知道现在拍照已经是仅次于短信的第二大手机端应用了。它正快速数字化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采访结束后,刘平阳向《创业家》记者展示了即将上线的花瓣网手机版应用。

这些足以让人开始猜测这个注册用户尚只有十几万人的网站如何像它的美国对标一样焕发出巨大的广告营销价值。

“说得虚一点,我们希望未来花瓣网看起来就像时尚杂志那样,每一个图片都被需要它所包含的信息的人看见,同时每一个图片又都是一个广告。而品牌的传播力则通过转载来体现。”刘平阳希望花瓣网的盈利能够“水到渠成”。

此时,或许是出于对广告营销在中国的前途未卜(就连被认为是国内最大兴趣社区的豆瓣网,也还未能从广告营销中赚到大钱),花瓣网的竞争对手们堆糖、知美(隶属于im2.0公司)等同类网站正纷纷选择从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上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