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不住的创业者
2012-03-15 12:35 创业者

 

难道又一个创业者挺不住了?

2012年2月6日凌晨,桔子酒店CEO吴海发表博文《如果我还活着,我将如何还债》。文章凄厉又沉重,一时间,网友们众说纷纭。有人赞吴海真性情、有责任,有人称他卖萌,还有人说他得了抑郁症。

第二天,吴海又发微博澄清事实:“家里以为我抑郁了,朋友们以为我快死了,说点别的吧……对不起,让朋友们担心了,可能最近熬夜太多,昨夜身体非常不好,写了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很多话并非一时义气之言,说出来了,见笑。今天接着上班开工了。”

吴海真的得了抑郁症吗?几天之后,《创业家》杂志记者坐在了吴海面前。

2月14日,吴海穿着黑色毛衣坐在窗台上,很平静。他的办公室在望京桔子酒店大堂东侧的小二层楼上。这是一间朝西的房间,窗户矮矮的,透出一点阳光余晖。除非我们问到,否则,他并不急于提到那则著名的“还债”博客。他说,发博并非因为焦虑。那个白天,他一直忙于给投资人写资料,一直折腾到夜里,抽了很多烟。“晚上,坐在电脑边,心脏突然不行了,紧接着就晕了过去。”醒来后,他既没有叫醒身边熟睡的妻子,又没有马上去医院做检查,却写起了“后事安排”。吴海的理由很简单,不叫醒妻子,是不希望麻烦别人,交代后事是因为“突然觉得自己好多事情没做,真要死在这儿,其实欠人挺多东西的”。

在那篇博文里,这些人包括他的父母、爱过他和他爱过的女人,还有一起共事的兄弟们。在他的意识里,对这些人的责任,全都是债。

那天下午,话算是说清楚了,吴海声称,自己并无抑郁症。不过,他有类似抑郁的情绪负担倒是事实。对此,北京大学民经院副所长、创业心理顾问杨尚东认为“积极的自责是对他人的道歉,也是自我心灵的解脱。但过度责备自己,往往会产生沮丧、悔恨、郁闷、绝望等心理,从而影响身心健康”。

这一点,就连杨尚东本人,也深有体会。吴海的情况曾经在他那里被推向极限。

2006—2007年间,杨尚东一直做茶叶生意,后来因市场原因赔得一塌糊涂。2008年奥运前夕,他又看到全民健身的商机,搞起健身教练培训。短短几个月内,他搭好了团队,铺开了业务,可投资人的钱迟迟没有到位。

杨尚东手里没有一分钱。“要交房租,要开工资,还有所谓的推广。我当时心里很愤怒,杀了投资人的想法都有。”

对于员工,他很愧疚。“他问你什么时候发工资?这很正常。不问你,又会影响他的情绪,因为工薪族是用这个钱养家的。”

那段时间,杨尚东根本不敢回办公室,他怕面对这些员工,心里十分焦虑,几近崩溃。

“如果遇到这种事情,极端的做法会去跳楼。”杨尚东坦言这种心理问题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可那种极端的事情我还真做不出来,一帮人来揍我都无所谓。其实说白了,我还有点梦想,不可能因为这件事导致最后崩盘。”

说起来,吴海的承受力不可谓不强。事实上,像这种资金链断裂、人员成本入不敷出的事情,早在2008年,吴海全都经历过。

吴海回忆说:“前期定价过高,导致后期又不敢仓促降价,各家酒店的生意都惨得要死。”

紧接着就是金融危机,人人自危。一时间,融钱成了最敏感也是最令人焦灼的话题。吴海清楚记得,他的老友、7天酒店的创始人郑南雁,他还曾住在桔子酒店,感慨说,幸好刚刚签了融资,否则差点死了。

那时,桔子酒店全国有七八百名员工。吴海对这件事看得很清楚,“如果这个经济危机是长期的,大家都得死,如果大家都得死,还不如让员工开心一点呢。员工开心一点公司还有机会,经济再差也得有人出差嘛,这样从公司这个角度来说,对公司好也就是对投资人好嘛。第二,如果经济有好转,我的人在,我就能更快地做出来。说白了,一个月省那个50万、100万又能怎么样?也就能让公司多扛一个月而已,那有啥价值?死就死呗。”

他的处理方式也很从容,除了几个高管和级别较高层的经理工资减了一点,剩下的员工工资全部照发。

即便在这个生死关头,吴海说他也没焦虑过。他说就算有焦虑感,也都来自不可控因素。比如,要和一些不可控因素的部门打交道。但只要是能凭自己智力解决的东西:市场也好、入住率也好、价格也好,他从来不担心。“因为这个是靠你脑袋吃饭的事情,你脑袋好使就能做得好。”

话虽如此,但事实上,没有几个企业家能在企业生死攸关时刻从容面对焦虑。他们当中不少人选择杨尚东所说的极端方式。2009年年初,德国第五大富豪阿道夫·默克勒因不堪金融危机和投资失手的双重打击,卧轨自杀。美国房地产大亨斯蒂夫·古德,其所在的行业在次贷危机中受影响最重,旗下的企业遭受致命打击,他最终在芝加哥郊外一片森林保护区内开枪自杀。

那段时间,中国企业家的心理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浙江一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亚津自杀;温州泵阀厂老板朱吉光自杀;中谷糖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庞贵雄自杀……

“我佩服自杀的人,逃避责任那太厉害了,我没这个能力,活肯定要活着嘛,还有这么多债没还呢。”微博发出后,身边的朋友、下属都很着急,这让吴海既感动又惭愧。但他并不认为自己会逃避压力。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教授丛中分析,由于企业和企业家之间已经融为一体,并成为唯一寄托,企业一旦出现经营低谷,企业家的压力就会增加。长期的心理压力会促成心理疾病,以抑郁症和焦虑症最为突出。杨尚东就曾接触过这样的案例——

山西临汾有一位女老板,投入800万做煤矿生意,后由于政府封了煤矿,前期投入基本上扑空了。之前高利贷债主逼债,她电话不敢接,儿子不敢送去上学。精神状况极度恶化,人也憔悴得不得了,一度打算跳楼了结。

杨尚东没有单从心理疗法入手,他还帮她从操作层面提出了建议。他建议这位女老板从她老公的深圳公司着手,加紧产品销售,回笼资金,先还债。半个月后,她情绪得以稳定,状态也逐步缓和。

“一个人的心灵是依靠自己支撑的,心理治疗只不过是一时的拐杖。外人所能做的,一是给她引导未来的方向,二是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是用这个辅导的工具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心理咨询在这个过程中还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把握她的心理状态,知道她怎么想,要得到什么东西。”

说到底,这些焦虑要么来源于资金问题、要么是市场营销和人才流动问题,要么是家庭问题。这些压力会加重创业者或企业家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是思考上的孤独。

“他找不到人去倾诉。员工可以找主管倾诉,可老板找谁?很多问题是思考上的,导致心灵上的孤独,如果没有梦想的企业家,就会导致他很空虚。”

另一方面,如果说企业家群体是承受心理压力最大的人群之一,但他们还不能接受“心理治疗”这个概念。“很简单,中国人好面子,解决心理问题的时候,人家觉得你有精神病,其实神经病跟精神病是有区别的,他没搞清楚,就觉得面子过不去。”

杨尚东认为,这也是目前广东及江浙一带企业咨询公司做得风生水起的原因。说白了,这些企业其实就是心理顾问诊所,但它们有着更好的称谓——企业顾问。这些企业顾问身着职业装,不用像医生一样坐等患者上门拜访。他们每月会定期去找企业家聊天。

“你现在想什么?你想得到什么?困扰你的事情是什么?”

通常,这是那些西装革履的治疗师们的开场白。这些企业顾问不仅是心理医生,还要懂一些企业管理知识。他们的沟通过程也不是典型的心理咨询,更多是通过心理咨询的途径寻找负面情绪源头,提出解决困惑的几种方法。

很多企业家非常依赖这种企业顾问,他们深知,这种困惑越早解决越能帮助企业健康发展。因为企业家的焦虑有时会放大成企业的整体心理病。杨尚东见过太多的民营企业家,“在中国尤其普遍,老板不健康的心理会滋生出一种不健康的企业文化,不健康的企业文化会形成一种不健康的氛围,不健康的氛围会影响到所有员工不健康的行为,一环套一环”。

同样是经济危机时期,八维计算机培训学校有十多个市场总监,他们不拿一分钱工资跟着老板尤正涛熬过了那段苦日子。尤正涛先前有这个梦想,他给员工勾勒了一个企业蓝图,工作中一步步引导员工,从而让他们产生了精神依赖。

吴海有自己的排序。在他心目中,做企业首先要对得起投资人,其次 要对员工好,再次才是客户好。“你真正对得起你的员工是什么呢?公司一旦成功,他会得到分享,这才是真正对得起他。”

吴海仍然在路上。十几年来,他创过业,卖过公司,做过互联网公司高管,又再次创业。雄心壮志的第一颗火花还在,但已经不是当年那种想要把自己的名字和一家伟大公司的名字连接起来的激情。最近几年,不是没人想要收购桔子酒店,但他也想着上市这件事儿,最终,这个选择对他来说无非是个价钱问题,无关荣辱。

“如果卖掉的价格特别高,挣的钱特别多,我干吗不卖掉?或者投资人为什么不卖掉?从某种角度上说,这种成就感是员工需要的成就感,不是我需要的。”

最后,吴海强调说,工作不是压力,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他也承认,压力终归逃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