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那不是视频社交!
2012-03-17 00:41

我们远没有弄清楚我们所有的意愿。——福柯
有些产品看起来很美,但最多只是个美丽的诱惑而已。垂直社交网络亦然。

@i黑马今天看到36氪一位作者提出了一个视频社交的说法,实在不敢苟同。原因如下:

1.视频只是一种信息的表达方式,传播方式是分享。分享能带来互动,但绝不是社交。关于社交的定义已在“项目诊断:社会化搜索引擎云云网的造“魂”实验”一文中阐明。

2.假设该作者的设想是对的,那么可以继续造出来“语音社交”、“音乐社交”……等概念。但是玩法儿依然是分享。从信息的表达方式上看,依然突出不了“社交”的理念。

3.QQ视频算不算是视频社交呢?Skype也有视频功能,算不算呢?所有这些每个人都能参与到的一对一,一对多的视频算什么呢?

4.3网融合,智能电视兴起,全面普及后所带来的视频应用算不算呢?

5.以点带面的说视频社交算“一叶障目”吧!

再退一步说,这位作者视频社交概念是成立的。那怎么样才能跟社交挂钩呢?社交网络分三种:①人际关系驱动社交(Facebook)②探索型社交(SPP探索型社交)③问题、话题、兴趣驱动型社交(下统称问题驱动型社交)。前两个想必大家都已经很有心得了,笔者试着以最后一类的问题驱动型社交来分析下视频社交可能的产品形态。

1.首先,“视频”这一关键字很模糊,到底是“活的”(视频聊天)还是“死的”(已经录制好的视频)。活有活的做法,死有死的玩法。

2.死的玩法,一类是视频点播,比如奇艺。一类是视频分享。前者就不多说了,后者也有很多类。现在很主流的是用移动客户端随时录制小视频发布分享。(用户体验好一点的就用Pinterest方式展示出来。)国内外已有多款产品上线。

3.“活”的玩法必须是以“话题”、“问题”、“兴趣”来驱动进行视频聊天的。这里面的难点是难以控制聊天内容,著名的失败产品“chatroulette”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因为难以监管最终沦落为了色情狂的发泄空间。

4.“活”的玩法以怎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我想用简略的产品原型表示出来。

每位用户从“进场”到“离场”都可随时开启录像、暂停录像、关闭录像。但是从开始到结束,时间轴一直在走,当其中一位用户在视频表达的时候,其余用户可以文字回复,这种回复在最终生成的视频中以弹幕的方式出现。每位用户都可以看到自己在视频录制中其它用户给自己的弹幕式文字回复。

举个最终生成视频最简单的Demo,就是Acfun.tv中的视频,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我们指定了“问题”、“话题”、“兴趣”,生成的视频都有明确的指向性,不像Acfun视频中UGC随意性那么大。我们索性不严谨的把这种视频从确定话题到参与视频矩阵,一直到走完时间轴、最终生成每个人的弹幕式视频以及与好友单独的互动……等一些列动作勉强称作“视频社交”。

 

如果以上的原型不足以表达清楚我的意思,请留言互动,笔者会在续篇中解答清楚。

这种“活”玩法最终还是以“死”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是它已经不再是硬邦邦的“死尸”了。各位亲爱的读者,您觉得呢?

              

最终的最终让我们回归到社交的本质上来吧:到底什么是社交?什么是社交网络?为什么要社交?为什么要做社交网络?做产品、造概念的同时,也要多思考本质性的东西,而不是跟风乱搞那些看起来很美的产品。


本文由@i黑马作者老雅痞原创。如果您对i黑马其他精彩内容也感兴趣请通过RSS订阅,或者关注@i黑马微博接受我们精心准备的全球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