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涉猎社会化电子商务的时候,还没有“社会化电商”的概念,我当时自定义为“个人交互式电商”是基于用户原创内容,而成为一个销售载体的商务模式,当然,今天看来名称也不准确,但是明确了一点,社会化电商应该以人为本,那么什么才是“社会化电商”,他应该具备什么特征,以及当前面临什么问题?通俗来讲,就是如何通过社会化平台来制定处理商品数据的规则。
分享影响需求,还是需求需要分享?分享,不过是一个显性特征,最终影响用户购买的是需求以及潜在需求的激发,社会化电子商务的社会化分享最终是积累用户的信息分享的数据,实现用户的需求锁定。但是分享相对于社会化电商只是数据引入,只有把信息输出才有价值。也就是说,社会化电商真正有价值是对电商数据的梳理,实现消费者需求差异的数据差异化处理,也就是一开始就应该锁定消费者的消费区间,进而有效控制商品数据,解决数据过载无用的问题。
以当前的美丽说以及蘑菇街而言,只是实现了分享和数据的粗犷处理,在用户而言,他们无法分辨是否实用的,是很难分辨出其产品的体验差异的,就如同对于广大网络用户无法去区别百度与google的差别。而分享只是社会化电商最入门的组成部分。
社会化电商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数据的分享,这个是由所有用户共同参与完成的。第二部分,数据结构处理,终端可以理解为搜索,并以搜索为主体,这个需要由平台来设定规则,实现差异化需求以及长尾需求。第三部分,评论体系,这个很重要,因为我们要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就要尽可能让用户的主观评论变得客观。
当前,中国还不具备社会化电商存在的土壤,人人网没有成长起来,腾讯也没有缔造出facebook式的平台,被浮躁的微博打乱了最佳时机。第一个社会化电子商务平台必然是依附于facebook平台,也必然如今天腾讯在中国的地位一样,唯一而无出其左右。
本文由i黑马作者贱名阿三原创。贱名阿三是社会化电子商务的资深研究者和实践者,类Pinterest网站麦兜网联合创始人。如果您对i黑马其他精彩内容也感兴趣请通过RSS和邮件订阅,或者关注@i黑马以及@创业家杂志微博接受我们精心准备的全球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