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行销」不是一阵猛攻,它是一套「系统」。
当你设计行销方案,你设计的不是一场活动,而是一套「系统」。
从新型态趋势介入网路行销,我对目前台湾省内有些行销行为「短视」的情形颇有感触──
向来喜欢逛夜市,从这个已经有上百年的习俗中,找到行销和商业的一些蛛丝马迹。然而在最近在逛夜市的时候,我们都看到了一个奇景,那就是,这些夜市摊??,不约而同的,在最显著的前板上,放上一块蓝色的「F」。
本身从事Facebook社群行销,这个蓝色「F」是我一生中最神奇的蓝色,因为它,我们的公司得以从在咖啡厅接案子过活的小团队,一路成长到至今近五十个人,突然间,我得以接触到成百上千的企业经理人,以最新型态的行销趋势来规画他们的社群策略,再藉由往后真实的操作经验,再告诉他们更多故事,影响了更多行销人员。
在我眼前,夜市小贩的这个「F」,还有旁边这个QR-CODE二维条码,却让我皱了眉头!
不是因为小吃摊这类「小店」不能放这种东西、不能拥抱最新型态社群行销,而是──
「放了,有什么用?」
单单在台湾省,每天大概就有上百个新的粉丝团被建立出来,也有大概上百个新的QR码的贴纸被贴在全台湾省各地区,大部份都是热情的商家,听了一场演讲,或看了一本书,赶快赶快赶快来喔!来用最新的科技喔!
不幸的是,我们从很多数据来源都看到,这样随便贴一张「F」、随便搞一张「QR码」,只是好像贴一张护身符,事实上,并不会带来老板想像中的那种人潮。
不带来人潮,几个月以后,这些店家就失望嚷嚷,「唉,这些东西不能用啦!无法导销售!」
殊不知,那都是因为,这些急就章拥抱最新趋势的店家们,没有将这个工具,结合在他们自己的产品、自己的特色上。一样的「F」、一样的粉丝团、一样的QR码,用在任何一家店家都可以,用在你身上,因此一点特色也没有、一点系统也没有!
你可以看到,在这片土地上,业主其实是很愿意接受新事物的,但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他们忘记了「新」与「旧」的交结,以致于原本的特色,反而被新带来的东西给冲刷掉了。
这种「冲刷」,从另一样东西尤其明显,那就是看到现在满街都是的「CIS」(企业识别),你看到,各地方特色的传统百年老店,在近几年都开始「换了招牌」,导入一个强烈色彩,店名换成了设计过的美术字体,但,仔细看看这些「企业识别」,似乎充满了「匠气」。
这匠气气氛之浓,你仿佛看到那个画面──做CIS的厂商,想尽办法说服这些想重新启动品牌的老店第二代:你需要一个企业识别、你需要一个企业识别!外面的CIS设计规画要价100万以上,你的只要5万元,就帮你做好标志、看板、名片、信封、杯盖……通通都有。
一间老招牌,变得美了,变得国际化了,但是,它「识别」了什么?
一家传统老店的饼,一入口即可辨识出这是哪一家店,但,看到企业识别,新潮非常,却感受不出此老店的特色;不见得是该识别没设计好,而是该设计并未与完整的行销系统结合,亦没有和任何策略环环相扣,单兵作战,注定要在竞争中给冲刷掉。
和许多大企业细节的做「品牌洗脑」,你真的有「洗」到你的消费者的「脑袋」吗?
行销的第一课,就是不应该和其他人一样!整条饶河夜市都贴同一个「F」贴纸,整个当地的土产店都用类似的识别设计,就是不对了。
你的品牌,真的让人记得了吗?
本文由i黑马作者老雅痞整理自Mr.6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