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商务集客力:你必须知道的几件事
2012-04-24 13:11

集客力指个人或者企业招徕客人的能力。其中包含品牌、环境、服务、口碑等对客人的感召能力。

随着智慧型手机的快速普及,彻底改变了消费者对于行动设备的认知。对大部分的智慧型手机持有者来说,通话甚至只是附加功能,他们乐于把它当作“第一萤幕”而非“第二萤幕”。

因为这个贴身的行动装置除了可以提供最立即的重点资讯外,在行销观点上,更具有“方位(导航)、价格、评论”的深度影响。

2012年2月,在Mobile Web Africa conference会议上所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大多数人平均每天会检查手机150次(几乎每6.5分钟就检查一次),虽然仅匆匆一瞥,注意是否有新的未读邮件或简讯,但这也足以证明“手机浏览”正已惊人的速度、爆炸性的成长。也让更多人开始积极思考,假使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服务与智慧型手机渐渐密不可分。

那么:“行动商务,行不行”?

这样问,也许有人还是感到好奇:“Homeplus去年不就这样成功的吗?”无论在行动或者社群商务领域,已经开始有一些成功案例,但并非如法炮制就同样会成功。很重要的,都必须审视“使用行为”与“使用体验”的过程,提出更适切的诱因提高满意度,让“一般使用”到“购买/销售”衔接过程更“无感」、频率更“密切」一些。

回过头来谈”行动商务“,从使用行为与经验上来看,Mashable专栏作家在《7 Surprising Facts About Mobile Shoppers》一文中,正好对于手机购物族的使用行为,提出了7个让人感到意外的发现:

“使用者行为”&“使用体验”-适地、便利、安心支付与流畅度:

1. 【Mobile Shopping Doesn't Equal Mobile Purchasing】:

虽然使用/透过手机浏览的比例大幅增加,但这不代表这些人“必须」要在手机上完成最后的购买动作,事实上,在所有购物者对手机使用的行为上,最不普遍的就是“购买”这个动作,“比价”则是最普遍的。人们不习惯或很少使用手机完成最后的购买动作,很绝大部分来自对“交易安全性”的风险疑虑。

2. 【Men Are More Likely To Consult Their Phone】:

男性比较喜欢“征询」手机的建议。男性确实比较喜欢在店内使用行动装置,大致比价、小至确认更清楚的产品资讯,整合这些资讯提供他们在购买时作为参考依据。

3. 【Mobile Devices Often Trump Computers】:

“环境”也会是一个影响变数,绝大多数由手机产生的购买动作多半与“地点」有关,而使用电脑多半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家;在大公司里,由于网路连线可能由企业内网统一处理,有些人会希望在浏览网页时保有私密感,因此他们偏好使用个人行动装置上网浏览、闲晃。

4. 【Mobile Phones Hardly Impact Shopping Habits】:

拥有手机购物体验的消费者表示,无论是否用行动装置购买,他们多半买的都是固定、某几类型的商品,仅管手机购物趋势目前并没有对商品、买或卖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但它们确实对潜在消费者建立了一个新的商务管道。

5.【 The Mobile Experience is Good】:

对于有手机购物体验的消费者来说,有69%的人认为这样的购物体验多半是“好」或者“绝佳」,绝大多数的人认为,透过行动装置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远胜过傻傻地在当下排队购买。

6. 【But It Still Needs Some Work】:

仅管提供购物时的“便利性”看起来是手机最大的优势,但大多数行动装置的使用者都不满意手机购物网站的导览体验,因为行动版网页上的产品讯息总是缺乏的,也需要有更好的应用程式来支援。另一个行动购物时最大的障碍-“行动交易安全性”,如何让消费者舒适地体验行动购物、顺利透过手机完成支付,是发展行动商务的大前提。

7. 【Touchscreens Are Preferred】:

触控式萤幕的装置仍是行动购物首选,我们正在目睹,透过平板装置与触控式萤幕手机所带来新的使用行为的转变,它提供了更舒适的网页浏览体验,就像Amazon.com (行动装置版的),提供一个更直觉式、没有太多干扰、又更便利的购物体验方式。

另外,针对使用体验,必须先建置介面良好的导购平台/媒介,我们过去也提供了一些建议。仅管我们每天使用APP的时间逐渐增加,但行动网页支援(行动装置)涵盖的范围还是较广。根据CompuWare 研究调查显示,行动网页开启速度将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一般来说,可以接受等待的开启时间是3秒,若超过5秒,将有50%的人无法接受且放弃使用网站提供的服务!

如何策划社群行销-脑袋大不同:

现在,媒体使用行为是跨平台、同步操作的。根据Innerscope最新研究,年轻消费者在非工作时间,每小时切换媒体使用多达27次,平均每次停留约2分钟。在美国,86%的智慧型手机用户会一边看电视,一边使用行动装置:上网、收发信件或上脸书等。争取用户在“第二萤幕」上的时间,增进用户与品牌之间的互动,是数位行销下一阶段的重点趋势。

由于消费者对媒体的专注度降低,企业品牌需要产出更“精致”且“互动性高”的内容,才能抓住消费者稍纵即逝的注意力。以发展行动商务为前提,我们建议你应该制作一个APP,亦如前述,网页浏览开启时间的快慢,对消费者耐心是相当大的考验,APP可以让品牌企业与消费者更直接的串连与沟通,减少等待时间。

然而,APP如同经营电子商务网站,要将“造访」转换为更实际的行动,甚至达到终极目标-创造营收、有 ??效提升ROI,必须善用“推、留、荐”的三种影响力。

在“推”的部分,【Search+Share+Media】三管齐下、共同“推广”,方式不外乎运用免费(SEO、留言PO文)与付费(关键字广告、新闻稿)两种,这个阶段的重点任务是创造第一股推力,但主要是由企业品牌本身发动,引来更多的关注与造访。

到了“留”的部分,【诱因+追踪+体验】是创造“拉力”的来源,必须要提供适切的诱因来产生Call-to-Action,诱因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给予直接回馈(现金折价、红利),让付费与免费资源带来的流量转换为更有效的“会员/下载APP”。第二层,是服务的加值与升级(ex.升级成付费版,可以启用更多功能),这里创造的价值,除了部份的营收,还会因为服务的升级带来更令人满意的体验,帮你创造正评与口碑(ex.Dropbox & Evernote)。

在转换的过程中,必须持续追踪各步骤环节,转换率、跳出率是否需要优化调整、如何改善使用体验,做好这部分才得以启动行动商务。尤其,APP是行动商务的提前一哩,被“下载」并不代表你就有市场利基,关键是你能否让程式“常驻」在消费者的手机里?可以透过“推播」功能,来提供即时、有利的讯息。切记!务必让消费者“经常使用」、让它们“黏”住。

最后,同样是一股推力,但“荐”的推力来自于“社群影响力?,是一种Earn Media,这种口碑推力不是网路上与你素昧平生的乡民,而是与你日常互动息息相关的真实人际,因为真实,所以影响力更强;并且,在“留”的部分,那些因为服务、因为体验而产生的正评与口碑,全部是内容的一部分,让这些内容都加上“社群分享」的按钮,透过群的力量,将它们转载、再制,产生病毒般的扩散效应,就会形成一股“推→拉→推”的集客力。

结论:

行动商务的潜力无穷,但何时启动的关键不一定取决载具的普及程度,而必须先从“使用行为与体验”的观察,解决在适地、便利、安全支付与流畅度上疑虑;发展行动商务,企业需要个快速直接的沟通平台,就是APP。但是有了APP与被下载这件事,并不代表并你掌握市场利基,因为还必须要产生更“精致”且“互动性高”的内容、加值的服务与更满意的的使用体验,

提升APP的使用频率,让消费者“紧紧黏住”;掌握“推→拉→推”的集客力,就是启动行动商务的关键。

本文由i黑马作者戴晋人整理自:数位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