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是一个很烂的「歷史」学生。我永远背不起来汉朝皇帝的顺序,要不是因为潘迎紫,我大概也很难记得武则天跟唐朝是有什么的关係。我一直以为歷史就是一个需要背诵的资料,它像是你的祖谱一样,背好它是你的责任,但背不好,似乎也跟你的生活没什么关係。
直到我去了 NYU Stern,修了一门「经济史」的课程,那才让我大开了眼界。塬来,「华尔街」之所以是「华尔」街,只是因为美国独立初期,联邦政府选择了透过纽约州发行第一次 8,000 万美金债券。后来因为财务管理的关係,这批债券持有人需要交易手上的票券,所以就在依附在纽约市港边的货品市集开始买卖 — 没错,华尔街就在河边走路 5 分鐘的地方 — 接着再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市集渐渐消失了,但「华尔街」却成了全世界的金融中心。(参考)
1990 年代末期 Internet 所带来的「新经济」泡沫,其实也不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发生。事实上,1800 年初期,当「电报」第一次被发明时,由于它大大改变了跨区域企业总部与子公司间沟通的效率,也被所有媒体冠上 New Economy 的称谓,并且带来了「交换中心」的过度投资,最后当然也引发了大规模的经济泡沫。
所以歷史其实是很有用的东西– 所谓「以史为镜」、「鑑往知来」,端看你用什么角度去了解这些发生过的故事。我在 Stern 修的是「经济史」,而 Kevin Kelly 的这本《科技想要什么》,说穿了,就是一部「科技史」。谢谢猫头鹰的厚爱,我有幸抢先读到了这本书的初稿,读完之后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一部,KK 从很宏观的角度,先把百万年来科技与人类的关係,从头描述了一次。到了第二部,KK 抽丝剥茧,把这么长一段时间的科技发展,它背后共同的逻辑清楚的描述出来。第叁部,KK 举了武器发展以及美国「阿米绪人」两个极端的「科技哲学」为例,讨论科技发展过程中值得我们思考的面向。最后,KK 再看向未来,提出他看到的科技发展轨迹,以及这场无止境活动的延续。
这本将会厚达 430 页的书,可能要花上你一、两周,甚至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去读,它有时候像是轻鬆的科幻小说,有时却充满非常非常深的哲理 — 记得吗?Kevin Kelly 希望你大量阅读,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认为这本书的重点不在书裡的内容是对是错,而在读的过程中,和读完之后,你到底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跟大家推荐 Kevin Kelly 的《科技想要什么》,我想它会让你更知道,你想要科技做什么。
iheima作者planet摘自Mr Jam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