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约之外的决胜点
2012-04-27 15:23

 

创投的从业人员在很难混进去的金融业界中又是绝对的少数族群,究竟在创投神秘的面纱之后又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爱恨情仇呢?让Y 来为各位一一的揭开吧~

Y 在投资银行和创投混了一小段时间以后,发现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和一般大众的认知相当不同,特别想要提出来跟大家分享:

一桩成功或失败的交易, 拍板定案的关键其实都不在白纸黑字的合约上。

在于信任。

讲到这里你一定很疑惑并且皱起眉头觉得我在唬烂(指),

所以Y 只好把过去在业界的经验请出来晒一晒:

在投资银行,一个案件的交易金额动辄在十亿新台币以上,跟一般交易不同的是,投资银行所承办的案件通常需要直捣公司的核心资料,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的祖宗八代都要挖出来(所以我们常常会不小心发现董事长”多出来的儿子“……Orz )金额庞大加以触碰到大量的机密资料,可以想见的是的投资银行和客户之间需要多么深厚的信任基础,在这个时候,角逐案件的投资银行们在客户面前较量的绝非只有“优厚的合约条件”和“超强的能力”,真正决胜负的关键在于———客户能不能够信任你。

如果客户不能信任你,即使你的手续费少收500 万,即使你整个团队都是从美国挖回来的超级银行家,他还是不会把生意交给你,

因此,越重大的合作案件,因为失败承受的风险越高,业主对于信任的估值就会越高。

比较好懂的比喻是:你可以承受买到仿冒的黑心口香糖(顶多回家拉肚子),却绝对难以承受用一生积蓄买来的是致癌的辐射屋(那就准备挑棺材了),这样看来是不是就很明显了呢?

而这件事情,并不会明载在合约上面:

”我到底能够多相信你?“

(同时也不能在合约上明白写着,我如果把老董有第三个儿子的消息卖给数字周刊,我就自废双腿吧?!)

这就是为什么投资银行和客户的关系一旦建立后就很难改变,因为深厚的信任基础和对于彼此的了解,是其他银行难以用一个强者团队就轻易取代的。(我认他是我兄弟,你算老几?)

创投也是如此。

创投的投资不比在公开市场交易,今天买两百张红茶店,明天状况不对可以脚底抹油断头杀出,好歹拿个8 成回来。

创投所持有的股份都是长期投资,最少需等待三到五年的时间该笔投资才有开花结果的可能,是以,创投在选择投资标的的时候,更需要特别小心,因为创投不知道这笔钱今天汇进去,明天脚底抹油烙跑的会不会是创业者?

在创投钱进公司的那一刻,创投的命运就已经和公司绑在一起了,在这个时候,是合约内容重要,还是创业者的诚信重要呢?创投要怎么能够相信,执行长明天不会卷款潜逃?不会拿着股东的钱乱撒?手上拿着的精美商业计划书不是拿来骗钱的?

老话一句,还是信任。

“我相信你不会这么做,所以我愿意成为你的投资人。让我们开始一段长期的关系吧!” 我相信这是所有创投在拍板定案时候的心声。

创业伙伴和股东,都会是创业的漫漫长路上非常重要的人,就像女人找老公一样,找对了幸福一生,遇到错的人甘苦一世。

而作为另一半的创投,怎么会傻到找一个不能相信的伴侣呢?

您说是不是?

本文由i黑马作者戴晋人整理自tech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