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很多人看到标题进来前应该想说要赶快拿笔记本出来抄电话了吧(笑~)
从投资银行一头栽进了创投,同事笑称我是从金融体系的最终端(公开上市)走到了最前段(风险性投资)。这句话让我灵机一动,创业家这一路上,所需要打交道的各色各样金融机构,还真是多得数不完。金融业的存在是为了“创造货币的流通性”,而后才有许多衍生的服务相应而生,从最古早的钱庄开始,到今日我们所见的各式金融机构,追究底其设立的根本精神之一就是为了前述的目的。
因此今天就来聊聊这些”金主“吧!
创业者与现金的战争可说是从创业的最初就已经开打,不论公司是小虾米还是大鲸鱼,现金流如果不够烧也只有乖乖收摊下课这个下场(对于所有的企业主来说,跑三点半轧现金可说是恶梦中的恶梦啊)
不论是在创业过程中的那一个阶段,创业者绝不能轻看“找钱”这一档事。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也曾经提到:创业者必定要学会找钱这个技能。在Y看来这绝对是创业家必修的课程。
那么,创业者在成为海贼王的路上,分别会遇到那些不同的“金主”呢?
“开始上课以前先告诉大家一个基本概念:越早期介入的金主,所冒的风险越高,风险性越高的投资,所期待的报酬率相对要高。(有些创投介入的个案会有100倍的报酬,乍看之下非常惊人,但他背后赔光的另外99个你没有看到!这赔率是相当恐怖的。)本概念Y在下集会有更进阶的说明。”
第一桶金之万事起头难:双手和天使
起始资金大抵不脱两类,自有资金和天使注资。在台湾常见的就是打拼个五年努力的存下第一桶钱作为创业资本。而在台湾大部份的天使,都是创业者的父母和亲戚,中小企业很普遍存在这种情形。如欧美国家常见的天使投资人在台湾并不是没有,但基本上不容易遇到。
第二桶金之跟我赌一把:创投
在跨出第一步之后(公司设立以及产品成型后),在公司还没赚到钱的这个阶段会开始跟愿意你接触的,绝对不会是银行(银行是最趋避风险的金融机构),不是一般的投资公司,而是创投,在中国大陆,VC的普通话叫做风投(风险投资),由此可见创投所冒的风险性是很高的,在金融界里面是属于少数种族!
在台湾高科技产业发芽的过程中,创投扮演了其中非常灵魂的角色,施肥,浇水,才让新芽得以顺利成长,创投和其他金融机构最大的不同是扮演着主动扶植新产业的角色。多数的金融业都扮演着服务既有产业的角色,并没有能力扶植新的产业,这就是为什么景气差的时候金融业整体会很惨,因为在既有的体制下流动的钱水变少了,能够从中抽取的服务费用就会下降。
创投相较之下不受这个限制。简单来说,当你的公司还在赌一把的阶段时,
认识创投经理会比认识银行经理有用得多。
真实案例:机电股王X银
X银董事长卓先生,曾经是兆丰前身交通银行的大头,多少上市公司的财务长都要看他脸色上亿上亿的调头寸,但是,当他自己跳出来创业的时候,还是一样无法从老东家手中借到钱,据报导指出,卓董事长是靠着借租赁公司利息十几趴的贷款才撑过了无数次危机,这样看起来,认识身份定位都不同的金主是不是很重要呢!
第三桶金之我要长大:租赁公司
一般制造业的公司会在正在长大的这个阶段遇到租赁公司,乍听之下你可能会觉得哪里怪怪的,租车公司跑出来搅局干嘛?租赁公司在台湾其实也是金融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唷!
事实上在小公司风雨飘摇和银行借不到钱的过程中,(没错即使来到了第三段阶段银行还是可能不会鸟你)租赁公司扮演着另外一种角色,租赁公司是融资公司的变形,碍于台湾的法令规范(现存的融资在法令上的意义都是地下钱庄,不合法的),因而以租赁之方式做融资的变形操作,租赁公司把设备名义上租给创业者,创业者每期缴纳租金(会加入利息),期满后设备归创业者所有,经济实质上就是跟借钱买机器没什么两样。租赁公司因为要绑机器设备作抵押品的关系,跟制造业往来密切,我想网路创业者碰到租赁公司的机会会小很多,总不可能拿笔电和脑浆去抵押吧……
台湾最大的租赁公司是中租迪和(听起来真是有够像租车公司的),并且积极走入中国的融资租赁市场,台湾的中小企业能够成长茁壮,租赁公司可说功不可没呢!但他们靠比较高的利息来赚钱也是事实就是了~(租赁公司愿意承受风险的程度大于银行,因此收的利息就一定会比较高)
本文由i黑马作者戴晋人整理自tech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