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数据(Open Data) 的迷思
2012-04-30 23:03


虽然关注APP经济跟社会,喜欢亵玩新Gadget,手上有Nokia 2.5G手机一支、iPod Touch 2G一台、以及新入手的Motorola Xoom。

开放数据在世界各地都是政府及网路圈的显学,先进国家无有不戮力推动,然而台湾的开放数据进展十分缓慢。据我这几个月来参加相关会议跟私下被咨询的经验,其实并非当局刻意抗拒,而是绝大部分都根本不懂开放数据。就算有少数能了解其真正意义与目标,在无法令强制要求、无适切引导之前,运动难以开展。因此要推动开放数据,必须先破除以下3个迷思

开放数据可以“加值”获利

开放数据的确可以赚钱,但绝非直接贩卖公共数据资产牟利。很遗憾,如今主事者错误地以贩售故宫典藏的数位化版权、出卖保有台湾人民隐私的健保数据库给云端厂商、或是小家子气地将接取交通资讯API当作收费项目等,当作开放数据的典范。

与其说赚钱,不如说开放数据可以帮助政府,也帮助人民监督政府更有效率地花钱,并且从数据中挖掘、重组、混搭出更具价值的创新。例如,面临少子化,除了办催生口号比赛或加码补助之外,若政府用“正确方式”释出幼儿园的设备跟人力数据,搭配上地理位置以及人口密度、地方平均所得、地价跟房价…政府就能自这些数据中快速对比,找出解决问题的施政方向之外,一般人也能从中判断哪些地方适合育幼,更可激励创业者利用数据作出具有高商业价值的应用。

开放数据就是开放人民的数据

开放数据跟开放政府(Open Gov)是一体两面,目的是要让政府更透明、更容易受到监督,在台湾却被刻意忽视,扭曲成出卖公共资产。主事者不敢碰触利益纠葛,与没有良好的案例在前是主要原因。

既然现况如此,我建议在体制内的少数改革者就先以不影响核心利益的主题着手,不必一开始就直捣黄龙,除了难度高以外,这样只会让运动胎死腹中。重要的是在初期搭配正确示范,可先让体制外的专家操作,设计符合概念的开放数据示范来教育并引导有决定权的长官,使他们不再对开放数据无知或畏惧。

开放数据就是让政府各单位卯起来作App

因为App很红,加上许多国外开放数据的成功应用以App形式呈现,这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在台湾被莫名其妙扯在一起。然而开放数据要考虑“数位包容”,理应以能让最多人,尤其是弱势者近用为目标,App只是一种形式,不该是全部。此外,政府若委托厂商制作App,反而扼杀开发者的机会,加值不成反减值。正确的作法应该是维持高品质且即时更新的开放数据库、提供免费接取的API、然后适当给予开发者名誉上的鼓励。

本文由i黑马作者戴晋人整理自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