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另外一种在台湾省似乎还没有的网络支付方式–货到后满意才付款!目前最成功的例子我认为是来自瑞典,风行北欧德国荷兰的Klarna。Klarna的产品概念是要能够同时消除网络商家以及买家网络购物的风险,网络商家可以立即确定从Klarna拿到款项,而买家只需要在商家出货后14天内缴费及可以,这就是说买家可以在拿到货品且满意的情况下后再去缴款给Klarna,假如对货品不满意或者没有收到货品就可以把货退回去或者取消交易,对买家来说是在确认没有风险的时候才需要付款,这跟一般网络交易买家必须要先付款比起来风险真的相对小很多,很多买家都有货到不满意或者货没到的情况下等上相当长的时间才拿回自己款项的经验;另外,Klarna还提供分期付款的选择给手头紧的买家慢慢摊还。
Klarna是怎么做到的呢?加入Klarna的网络商家在结帐的网页提供买家Klarna这个支付选项,买家然后被带到Klarna的页面并且输入自己的个人资料,例如:身分证字号、姓名、住址、电话、生日等(每个市场会有不同的的要求),然后Klarna的风险评分系统会根据这些资料在一秒钟之内做出即时的判断来决定是否接受这笔交易,并且即时把这个答案回馈给网络商家以及买家,一旦Klarna确定接受这笔交易,这笔交易的关系就会立刻从“网络商家–消费者”转变为“网络商家– Klarna以及Klarna –消费者”,网络商家只在交易核准的情况下需要付出一定的服务费用,就可以把剩下的风险都移转给Klarna,并且把所有收款相关的杂务也一并交给Klarna;这个产品跟流程看似简单,但背后却必须有一套相当复杂且精准的系统能在一秒钟之内利用有限的资讯做出交易风险的判断以确保坏帐率被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我们不禁会问Klarna是凭什么做到这点呢?除了 ??资料本身以外,Klarna还会连结到外部的资料库、利用过去的交易资料、甚至根据这笔交易的消费者行为去交叉比对这些资料间的关连,例如这笔交易是发生在一天中的那些时间,这些个人资料是用打的还是用贴的等等,由于Klarna的核心竞争力就在它这套能够对交易风险自动化分析的模组,它也被称为“Data Driven Financial Services”,更关键的是Klarna系统还会透多众多交易资料不断地去优化分析模组持续地去提升风险判断的精准度,所以你可以说Klarna是一个支付系统,也可以是说他是一个即时的小额信贷。
让我们看看数据怎么描写这个成功的案例,在2011年12月20日,Klarna在自己网站上放上了照片去庆祝历史性的一刻,当天Klarna达成3,000万笔交易的里程碑,独到的交易风险自动化分析模组让Klarna已经连续七年获利,2011年营收达到1,200万美元,总共有超过14,000家商家加入Klarna,总共替600万名消费者处理过超过25亿美元金额的交易,在发源国瑞典25%强的网络交易是透过Klarna,2011年底新一轮1,550万美元的注资更让Klarna的公司价值达到8亿到10亿美元之间。当然我也必须说这个产品的设计也反应了市场特色,在欧洲大家都知道北欧以及德国在信用卡的使用率都相对其他西方国家低,因为当地人都对于“信用”这件事情相当保守,人民都尽可能不去借贷跟举债,这样市场的特色也让大家更愿意尝试Klarna这样的支付方式。在美国也有一个相似的产品– BillMeLater,在2008年被PayPal合并之际坏帐率已经高达10%,在最新一季的财报中( Q1 2012 eBay财报第9页 ),坏帐率虽然已经降到4.5%,Margin也提升到16.8%,但是整体余额从一年前将近10亿美元的水平到现在将近16亿美元, 1年内增长60%的余额让人不免担心这个产品支付的角色似乎已经被小额信贷所盖过。
假如大家觉得这个案例有趣的话,可以再想想那这样一个支付方式是怎样处理跨国交易呢?不像信用卡交易有国际组织在中间做庄控管汇率,Klarna面对买家以及卖家使用不同货币的情况下就必须面对外汇风险,最近在他们求职的页面看到他们正在征人要去开发控管外汇的产品已因应越来越多的跨国交易,可以看出这家公司对于国际化的决心,说不定哪一天我们也可以亲身感受一下Klarna的网络购物体验,或者有兴趣的人可以应征一下这个工作,加入一场网络支付的革命!
本文由i黑马作者戴晋人整理自tech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