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Groupon 和其模仿者在过去几年席卷全球各地网路和零售产业后,下个可能在全球开花结果的服务模式会是什么呢?
近来引起笔者注意的是Wrapp跟它的后进者DropGifts,一来是该模式和Groupon一样很快速地验证其商业潜力,另一个原因是自己曾发想过一样的服务,有趣的是Wrapp和Groupon ,除了 ??在商业模式上有相近的基因外,同样快速的吸引了其他仿效者,其中最知名的就是以快速复制知名的育成公司–来自德国的Rocket Internet。
他们针对Groupon推出了Citydeal,而后成为Groupon收购对象,并取得Groupon 10%股份,而针对Wrapp推出的服务就是GropGifts。
Wrapp 是什么?
简单地说Wrapp让使用者透过Facebook Connect 登入后,取得你所有朋友的生日资讯,在朋友生日前夕提醒你,并提供各种在地商家的gift card 供你选择赠送给朋友,而收到礼物的一方则可透过手机app 到零售店消费时使用,或到电子商务网站购物时扣抵。
看似简单的模式在短时间内已经验证了它的威力,自2011年11月在瑞典上线以来,已经有超过20 万用户送出了130 万张礼券。而创办团队更是聚集了战功彪炳的许多创业家和专业经理人,包括Spotify 创始技术长、行动浏览器Squace的共同创办人、H&M以及Eddie Bauer的前CEO等…,投资者则包括Skype 共同创办人詹士壮和Linkedin 共同创办人霍夫曼。
“ 两个新趋势 + 一个老概念 ” 创造三赢价值
好吧~其实不是太新的趋势,准确一点地说是两个趋于成熟的趋势
新趋势:Facebook 与社交网络:
拜Facebook 使用者总数超过8 亿,及其API 所赐,Wrapp 服务使用者以Facebook Connect 登入授权,即可取得所有朋友的生日资讯,让送礼这件事情更顺理成章,成了Wrapp 发送EDM的好借口,发送贴心提醒提升回客率的基础。
此外Wrapp 也藉由Facebook 作为服务扩散的手段,除了送礼同时在寿星涂鸦墙上分享祝福语与服务相关讯息外,收礼的寿星为了拿礼物,当然也得加入这个服务,可说是极度充分地利用了社交平台特质,而服务本身也具备了扩散效应。
新趋势:智慧型手机与行动上网:
智慧型手机势不可挡,可以想见不久的未来feature phone 也不复存在,除了为Wrapp 的电子礼券提供了最便利的载具,接续了on-line 到off-line 之间的间隙外,又便利收礼一方管理和使用礼券,再结合LBS 种种应用的话,更为整个服务增添许多想像空间。
(4/30 刚上线的Wrapp 美国站已经取得了许多知名品牌的合作,也包含了近来很夯的设计商品社交购物网Fab,和广受喜爱的T-shirt 设计投稿/购物网Threadless)
老概念– Gift card :
Gift card 在国外行之有年,国内虽有百货公司礼券、量贩店提货券或是超商礼券等类似机制,但相较之下,所谓的gift card 多半是由特定的“品牌“零售店发行,比起百货礼券多了“品牌” 加持,挑选对方喜爱的品牌来赠送,比起单纯送礼券还是多了一点用心。
而gift card 在欧美到底有多流行?根据2006年的调查,gift card 在美国是最常赠送的礼物第2 名,更是女性最想收到的礼物第一名,男性最想收到的礼物第三名,全年透过gift card 付款的金额更超过了800 亿美金,我想比起收到不适合或是重覆的礼物,大多数人都会很开心收到像是A&F、维多莉亚的秘密等等…知名品牌的gift card自己挑选喜爱的礼物。
相信透过上述介绍,以及读者自身经验,应该很容易可以感觉到gift card 本身对“送礼者” 与“收礼者” 的价值包括了:
- 省去了挑礼物的麻烦
- 增加收礼者的满意度
而对零售业者来说则带来了:
- 向上销售的机会(Up-sell) 的机会
- 获取新客户或增加回购和忠诚度的机会
以上都是gift card 本身的价值, Wrapp 所做的就是抓住“社交” ??和“行动” 两个趋势,把原先gift card 的价值引入这两者,扮演好新通路与平台的角色,为零售厂商和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原有的价值链中透过新科技和环境趋势找到自己的位置。
Wrapp VS DropGift 在台湾省、大陆一触即发
( Wrapp 吉祥物Burny Shark 进军美国时扮起了自由女神,不知道台湾省站、大陆站上线时会扮成什么?)
比起技术难度,Wrapp 模式和Groupon 类似,都是业务销售和后续整体服务整合所需的心力和资源较大,如此一来便是短兵相接的业务战,日前报导已指出Wrapp 选定台湾为进军亚洲第一站,由前eBay 策略长陈仁彬担任台湾省区总经理,而根据侧面消息得知DropGifts 也随着Rocket Internet 来台开展业务,此外已在台湾省逐渐站稳脚步的团购业者,是否也会利用原先业务优势,扩张服务范围到这领域呢?台湾这次能在此模式发展初期就躬逢其盛,后续发展很令人期待。
无论如何,身为消费者至少能期待收到更多更好的生日礼物吧~
本文由i黑马作者戴晋人整理自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