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电信商T-Mobile将第一只Android手机G1介绍给全世界的前两年,Google公司其实就已提交名为“Google Phone”的手机原型给各家电信商,但长相与最后出现的G1,可说有相当大的不同。
当时,Google虽然感叹,基本的手机使用者介面和整合第三方合作的能力依然面临重重阻碍,但却告诉T-Mobile公司,Google的专家们与其“吃到饱式”行动网路方案相结合后,将是双赢(win-win)的局面,然而6年后,许多美国电信商甚至不提供无限用量的行动上网方案。
这台原始手机设计样式的现身,始于甲骨文(Oracle)控告Google对Java侵权的诉讼案中报告的投影片,其中Ja??va相关的内容屡屡被提及,如:用Java为基础供开发者使用;建置一个有用的应用程式架构(与J2ME嵌入式语言不同);在相容模式下支援J2ME应用程式;提供T-Mobile作业用JVM(Java虚拟机,同Dalvik)等等话语。
Google公司强调,即使在2006年时,公司也还未决定合作的电信商,而传给T-Mobile的讯息也正是如此,但却指出,手机将会使用T-Mobile的SIM卡,每月缴费帐单也由T-Mobile负责,Google公司则提供硬体及整合服务。并认为低价购买装置,将客户导引至高用量的数据资料计划,已经成为智慧型手机革命的一部分─毕竟,电信商总是追求较高的“用户平均收入(ARPU)”。
该设计概念的实际规格不得而知,但Google公司对当时Android装置的想像,的确作了个交代。200MHz 以上的ARMv9处理器,GSM行动电话系统(支援3G为主),64MB记忆体(唯读跟暂存都是),miniSD记忆卡支援(没错,不是现在常用的microSD),配有专属快门按钮的2百万画素摄影机,支援USB,蓝芽1.2,及支援16位元色彩的QVGA显示器,而触控萤幕则不是必备─事实上,由于最低规格只要求两个软式的功能选择键,代表触控萤幕甚至未在计划之列。在选配项目上,手机可以包括QWERTY的键盘(如同G1手机),蓝芽2.0 + EDR,辅助萤幕,Wi-Fi,GPS,和硬体图形加速器。
回溯2006年,Google的Andr??oid使用的是德州仪器的OMAP850处理器,功能应用则包括拨号、首页、简讯、通讯录,及Android早期普遍使用,以WebKit软体框架为基础的浏览器,加上Google Talk即时通讯服务、Gmail、日历、多媒体简讯、聊天取向的简讯,而使用POP协议的电子邮件在同年第3季才准备上线。
总之,Google公司冀期Android系统能于2007年6月1日8月31日间获得认证,并进行量产。然而现实的状况,G1手机直到2008年10月才正式上架。
本文由i黑马作者戴晋人整理自The Ve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