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品牌行销内涵的演进看现在你该如何赢得消费者的心?
2012-05-04 11:40


起初,品牌就是你的产品拥有哪些功能

回头看看19 世纪之初,产品(品牌)的特色大致上是用个别的功能来定义的,想想看汽车,在当时汽车算是一个新发明的情况下,使得只要每有一个新功能出现,这个功能就会跃升成为重要的品牌元素,比方说如果福特生产了一辆3 人座的汽车,此时凯迪拉克就会致力于生产4 人座的汽车,并将广告与品牌特色的重点放在这项功能性的差异上,也就是说,当时的广告和品牌意象是随着产品功能变化而变化的。

接着,你的品牌要有辨识度,你的产品开始得有些“特殊技能”

到了1920 年代,当有越来越多的产品都具有相同的功能时,发展产品功能的特殊性就变得非常重要。例如说到家用缝纫机,市场上可能会有数十种产品,而且所有品牌的产品在功能性上都很类似,此时若只有SINGER 这个品牌所提供的最新产品中包含一种时下流行的十字绣技术,就有机会成功吸引到所有需要做缝纫的家庭主妇,让她们争先购买这具有特殊功能的缝纫机。

再接着,品牌行销开始了“谈感情”的时期

但是仰赖发展产品特殊功能不仅是缓慢的,也并不会是个长远之计,行销人员需要新的行销方法,于是1950 年代的品牌策略焦点转移到了品牌体验之上,讲究的是这个产品带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在50 年代到60 年代之间广告行销产业有了重大的转折,最明显的例子就发生在当时繁荣的麦迪逊大街上。如果你对当时的广告有些了解,你会发现广告开始卖的是「一种感觉」,广告主推销的不再是产品本身,而是一种感情。希尔顿酒店广告强调的重点不再是说你住在「一间酒店」,而是你住的是「希尔顿酒店」;可口可乐说的也不再只是这是「一瓶汽水」,而是这是「喝可口可乐」。广告的重点不再是说明产品本身,而是在说明与这些产品相关的情感。

后来,品牌开始需要经营消费者的认同感

这样的品牌广告行销模式大致持续到了90 年代,在2000 年之际又有了新的发展。除了随着广告数量的爆炸成长,传统广告功效已大不如前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变化则是数位时代的来临让资讯流通变得非常发达,曾经靠「提供差异化??功能」或「贩卖感觉」的方式已经很难有效地影响消费者的决策,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消费者开始对品牌产生更深入的认同感,品牌经营也开始必须要着重于与目标客群建立一对一的关系, 这个阶段品牌经营的重点是品牌的身份─ 这品牌“是什么”。

再后来,你得要学着做一个会与消费者沟通的品牌

现在随着网路科技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社群媒体的出现,品牌行销正面临着另一个重大的转变。曾经,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是单向的独白,现在则是双向的交谈。消费者与品牌的互动有了更多元的形式,比方说部落格让任何人在网路上都有发言的机会,Facebook 和Twitter 等社群平台更开辟了品牌与消费者互动和对话的新渠道。

现在,你的品牌是什么和你的品牌是如何在与消费者互动已经一样重要。

所以,说到这里重点是什么呢?现在你的公司能开发出一个全新的产品已经不够了,期待这个产品在市场上永远无人能及也是不可能的,甚至就算这项产品在推出时能成功唤起使用者某些情绪都还不够,你要努力的是让你的目标客群对你的品牌产生信任感,并让你的品牌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扮演具有影响力的角色,透过维系住良好的品牌互动经验来让他们喜欢你的品牌,甚至愿意为你的品牌请命,对自己的朋友推荐你的品牌,能做到这点你成为一个成功的品牌的距离就不远了。

本文由i黑马作者戴晋人整理自Techora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