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多数人都感觉得到,“音乐产业”正在经历一场缓慢却巨大的革命。人们从买唱盘、买卡带、买CD,到最后随着网路的普及,开始不买音乐了。很多音乐圈的人觉得消费者背叛了他们,侵犯了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力。但事实上,其实大家没有注意到的是,这个所谓的“权力”,也只不过是过去这几十年来的一种“主流商业模式”,并且注定有一天会被淘汰。
一直不知道怎么有效的解释这件事情,毕竟大多数人从小被“版权”的观念洗脑太深,早已把它与“阳光、空气”放在同一个资料夹里面,似乎如果有人胆敢挑战版权,就是在要剥夺我的生存权力一样。倒是昨天晚上EZTABLE的创办人Alex Chen传给了我一支TEDx的影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演讲者Jose Bowen是德州达拉斯SMU大学艺术学院的院长,平常主要的教学领域是音乐。他这次的TEDx题目是“Beethoven as Bill Gates”,现在请大家欣赏:
从Bowen 分享的这段故事里面,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其实音乐产业最早的“出版品”,并不是预录好的音乐,而是“乐谱”这个东西。而贩售乐谱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产业,那是因为从19 世纪初期开始,“钢琴”被发明而后量产,逐渐变成家家户户都买得起的产品。没错,就像个人电脑一样,钢琴是硬体,乐谱是软件,而贝多芬就是当年乘着这股巨浪成为业界巨擘的那位仁兄,因此,音乐产业的Bill Gates。
而在这一场大革命之前,音乐产业最重要的商业模式?答案是“表演活动”。那时连作曲与乐手的分工制度都还没有,如果你要听莫札特,那就得要等他本人来到你的城市访问时,否则你就要跑一趟维也纳。除此之外,你就只有镇上的乐手可以选择。不,你家里面并没有任何音乐设备,要享受音乐,就是要付钱买门票看表演。
很难想像,这样的生活也只不过是200年前的事情,但到了两个世纪后的现代,却有多少人误以为卖版权、卖CD,才是上天赋予他们的权力。其实消费者要的很简单,就是享受音乐、享受表演。在没有这一切设备之前,演奏会本就是音乐的主流商业模式。而在网路让一切归零之后,演唱会又成了音乐的主流商业模式。我们只是回归原点,把省下来的买“版权”预算,用另一个方式花在“音乐”上,如此而已。
最终,大概没有人能阻止这个世界改变,但只要你愿意,任何人都有机会像贝多芬、比尔盖茨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最后的赢家。端看你用哪个态度去看这个世界,如此而已。
本文由i黑马作者戴晋人整理自mrjam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