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绍完支付产业如何演进至今,你是否有发现绝大多数在市面上成功的电子以及移动支付都还是以信用卡为基础所衍生出来的产品,而他们的成功也等于是在帮信用卡产业抬轿,纵使有更多的流量在这些电子以及移动支付平台上汇集,信用卡产业还是从中间狠狠抽了一笔;所以不管是Square或者PayPal他们的收费标准都是以2.5%左右起跳,因为信用卡产业的Merchant Service Charge成了这些新支付型态的成本价,这些电子以及移动支付的利润说穿了就是把商家服务费以2.5%为基准再往上加来赚取差价,可以说是成为信用卡产业的通路商。
不过假如你有记得我在“介绍PayPal如何赚钱”那篇有提到,PayPal更进一步地把资金来源从信用卡拓展到银行转帐,企图把PayPal取得资金的成本降低,以扩大他们的利润空间,这个特点也说明了为什么PayPal相对其他电子以及移动支付赚钱。我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这家公司则更为极端,因为他主张要完全跳过信用卡产业,然后把省下来的成本回馈给商家,他们希望用这样一个价格破坏的模式来建立起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支付生态。
Dwolla 是目前在市场上极少数完全不依靠信用卡的支付产品,因此跟其他支付透过信用卡取得交易资金的产品比起来,他对商家的定价相当友善:10 美元以下的交易『免费』,10 美元以上的交易只跟商家收取『0.25 美元』而且是flat fee,更帅气的是它的定价也只有这两个,再多也没了!他到底怎么做到的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透过银行转帐。
是的!你可以说Dwolla是一家走复古风格的公司,又或者说是把旧东西赋予新生命的公司;而这一切的开始纯粹是因为创办者Ben Milne 认为信用卡公司跟商家收取的服务费用根本是暴利,光是美国一个市场信用卡产业一年就赚足$480亿美元,他发现传统的清算系统已经能够提供低廉而且可靠的资金流通管道,缺点只在于清算系统并没有办法提供即时的交易以及资讯流,所以只要就这两个部分进行创新,就可以赋予银行清算系统一个新生命。
Dwolla 提供给每个使用者(消费者或者商家) 一个电子钱包,这个电子钱包可以连到一个银行帐户,接着利用银行间的清算系统(ACH) 将资金从你的银行帐户移到Dwolla 帐户,虽然转帐过程会需要2 到4 天的时间,但是这个系统相当稳定而且价格低廉,对Dwolla 来说资金成本是趋近于零,这也是为什么Dwolla 可以提供这么有竞争力的价格给商家。Dwolla 在收到款项后就会在将你的电子钱包充值,让你可以跟其他电子钱包进行支付,由于电子钱包都在同一个平台上(close loop),所以金流跟资讯流都可以做到即时到位,创造很顺畅的使用经验。
假如你是一家咖啡店,每天有100 笔总价500 美元的非现金交易,信用卡交易的成本会是15 美元一天(一个月将近是500 美元),Dwolla 的成本几乎是零,假如你是商家你会偏好哪一种付款方式?我想答案是再清楚也不过。而对消费者来说, Dwolla 使用起来也相当顺手,同时提供网路以及手机介面,Dwolla 让使用者转帐给朋友就像是在facebook上寄讯息给彼此一样轻松简单,Dwolla Proxi (LBS 功能) 让使用者可以在地图上寻找附近接受Dwolla 的店家,帮助使用者在实体的店面进行交易,让买卖双方都能尽快体验Dwolla,进一步建立使用者人数。
5月8日,Dwolla更宣布推出FiSync,有使用者个API的参与银行可以将ACH系统2到4天的清算时间缩短到同时,所以消费者可以即时地将资金在自己的银行帐户以及Dwolla帐户之间移动。
这一连串的“创旧跟创新”说明凭什么一家来自于Iowa这样300万人口小地方的支付公司可以得到市场的重视,甚至连 Ashton Kutcher 都成为Dwolla的天使投资人,并且积极参与很多公关的活动,因为这个支付新秀具有可以扳倒信用卡大哥们的实力跟创意,虽然才刚起步,使用者人数还没有到达关键规模,但我相信他们的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我更期待的是Dwolla会带给支付产业什么样的影响,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由i黑马作者Vito Corleone整理自tech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