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从有文字之后但印刷术诞生之前,人类社会有几千年的时间,那些靠手工写在石板,羊皮或纸卷轴上的文字与撰述,主要是在为政治与宗教服务。在这个时期,出版,是皇家与祭司的专属权力。
东方的毕升以及后来西方的古誊堡的活字印刷之后,带动了第一波的出版革命。书籍,这种印刷副本的出现,开始让各种新的思想与文学创作可以在皇室与寺庙教堂之外被传递与保存。此一时期,撰述与出版的舞台,是属于那些有特别的天赋与智慧的人。我们把这些人称为文学家,思想家,科学家。
工业革命之后,网版大量印刷技术诞生,让产出内容副本的速度更快,数量更大。这因此使新闻报纸这样的媒体可以实现。这是第二波的出版革命,出版的权力被进一步下放到所谓的菁英知识份子,而不必再是大师。这同时也催生了新闻从业人员这个专业的出现,更酝酿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那些新闻报业大亨诞生的环境。此一时期,在撰述与出版这个舞台的主角,是那些勇于追求真相,与勇于表达言论的知识分子。我们把这些人称为记者,编辑,总编辑,发行人。
互连网的诞生,是第三波的出版革命。尤其是Blog 的出现,让内容副本的复制成本趋近于零,更让出版的权力下放到所有的普罗大众。今天,我们甚至已经进入移动互连网的时代。内容表达的形态与工具,不只至文字,图片,也不只是影像,而是复合的数位出版品,电子书,甚至是App;内容传递与更新的速度,已经接近光速;使用内容的场所,不只进入书房与客厅,而是无所不再;连读者回应内容的周期,都进入到以分钟为单位。
是的,今天任何人都拥有大量的撰述工具,大量的频宽,大量的渠道可以选择。而且成本非常的低,学习也非常容易。
所以,不管在在数量与型态上,我们拥有史无前例的内容。
这些内容却也早早超过人类的脑袋所能过滤,消化与吸收的能力范围。但也也因为如此,不同的内容之间,所能产生的影响力差距也是史无前例的巨大。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逐渐体现到另一个重要的事实:新内容为王的时代即将来临。新的时代,不必属于宗教与政治,不必是大师,也不必是菁英。然而,新的时代却也不会属于每一人。更白话的说,因为出版变得简单,所以理论上,人人都有机会成为出版者。但也正因为太简单,所以新的时代,其实属于那些可以善用某种形态的媒体??来阐述某种内容的人。
内容的产出,不见得一定要是原创,懂得从巨量的资讯中,针对特定的族群,特定的情境,筛选出适当的内容,也是一种重新创作的过程。
内容的形式,也不见得只是文字。现代的创作工具,可以是博客的文字,可以是数位相机,可以是iPhone 4 上随时可录可编可上传的iMovie,也可以是Apple 刚发表的iBookAuthor,甚至可能是Google 正在开发中的App 产生器。
展望未来,对于风起云涌的新媒体浪潮,我有三个看法:
就社会发展而言,在华人世界里面,台湾省其实是唯一一块拥有自由与多元价值的土地。新的媒体内容,不管乘载的是服务,生活方式,娱乐,还是文化。台湾省比大陆,香港,甚至新加坡??,都有更丰富的人才与条件来深耕并领导这个领域的发展。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资讯软体技术平台从来不会是台湾省公司的强项,因为那需要足够大的市场腹地。但是投资某种类型的媒体内容或者服务,却会是台湾省未来的重要机会。问题是台湾省传统的投资人,投资硬体与技术平台的人太多,投资内容的人却太少。所以,我们需要更多有远见的创投,愿意支持更多类型的内容与服务。
人才是一切的根本。就个人生涯规划而言,许多有能力写程式的人已经勇敢投入这个新媒体的战场,但是,他们极需要更多有能力用新媒体来讲故事的人来做为事业伙伴。而且事实上,后者这群人才是下一个世代的媒体竞赛中真正的关键人物。有点可惜的是,至少到目前为止,有这类天份的人,似乎多数还停留在领安全的薪水,或者论件计筹的方式在工作。这个产业需要更多有胆识的内容创作者投入,才能真正让这个产业的发展进入正向循环。
本文由i黑马作者Michael Corleone整理自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