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电商业 洗钱凶猛
2012-07-09 14:24



文/本刊记者 卢旭成 (刊登在《创业家》第七期)

狂热的融资和价格战之后,进入低谷的电商业开始了另一种疯狂。

@veryls:做个小预测:今明两年那些融过2轮左右不上不下规模不大亏损不小看不到未来处于尴尬地位的电商将开始大量无节操无底线的骗钱洗钱套现,降估值没问题,能拿到多少钱就拿多少钱然后大部分洗出去套现。骗不到VC就骗传统和老外的傻钱,再不行就把公司想方设法卖掉再洗钱套现退出,动物凶猛即将上演敬请期待。

这是北京吾诺普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原京东商城总裁战略助理刘爽5月31日在微博上发出的“警世通言”。刘爽告诉《创业家》记者,“洗钱”主要通过“线下广告”实现。电商业内人士李唐(化名)给我们指明了其中的关窍——线上广告不管是导航站还是百度关键字,价格相对公开透明,且以效果付费,操作空间小。而线下广告(含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户外等)主要是品牌和形象广告,一方面价格谈判空间很大,另一方面难以评估测算。通过线下广告洗钱的方法有两种:吃回扣和通过代理公司洗钱。

吃“回扣”是最常见的洗钱方法。现在线下广告市场竞争激烈,广告销售人员为了抢单,往往会给出极优惠的折扣或给予广告主相关负责人比较高的“回扣”。国内某著名户外广告公司高管李力(化名)私下向《创业家》透露,一般会给客户不高于25%的回扣。

据户外广告监测公司中天盈信(CODC)5月2日发布的数据,2011年1-2月某著名团购网站L的户外广告推广遍布国内15个城市,广告支出高达7288万元。如按25%的户外广告投放“回扣”潜规则计算,那么理论上,负责L广告投放的相关负责人可以获取1822万元的“灰色收入”,这对大部分创业公司来说是一笔很大的钱。

不过,比起通过代理公司洗钱的玩法,“回扣”就小巫见大巫了。曾在航美等知名户外广告公司做过高管的广告业资深人士李亚鹏(化名)爆料称,一般户外广告公司都成立了专门帮广告主“洗钱”的代理公司。这种公司可能是以户外广告公司某内部员工或老板亲朋的名义设立,在规避关联交易的前提下,帮广告主“代理”广告业务。

还以L的7288万元的户外广告投放为例,如全权交给某户外公司的代理公司操办,那么代理公司可以以非常优惠的价格直接向媒体购买广告位(低至2折),然后与广告主达成默契,以7折的价格卖给广告主,中间存在约50%的差价(按7288万元计算就是3644万元),如再算上10%左右的回扣,洗进创始人口袋里的钱更可观。

“广告公司为了充营业额可以完全不赚广告主的钱(赚媒体给的广告返点)。”李力说,这种专门为洗钱存在的代理公司无论是广告公司设立,还是广告主自己设立,都没有什么风险。因为“混到一定级别,都有一两家特别铁的广告公司。”李唐笑言,广告创意和明星广告代言也有比较大的操作空间,“一个广告创意你可以说值几十万元也可以说值几百万元。”而明星代言的价格则更说不清道不明。

代理公司洗钱的玩法需广告公司和电商公司负责人(甚至是团队)有默契才行得通,吃“回扣”的玩法在电商线下广告投放中普遍存在,程度不同而已。

“创始团队,付出那么多,很多人都会拿一点。”电商创业者李民(化名)向《创业家》记者表达了自己对少数创始人洗钱行为的同情和理解:创始人拿的工资并不高(很多创始人每月只有大约几千元),但平时又有很多应酬,需要照顾一起创业的兄弟,光靠工资根本吃不消。

李民说,除刘爽提到的情形,电商公司负责人拼命洗钱一般发生在这两种情境下:第一,经过多轮融资后,创始人股权被极大稀释,失去了对自己所创办公司的掌控力,即便将来通过上市或下一轮融资也套现不了多少钱;第二,传统企业里的电商业务负责人(很多是职业经理人,少部分是联合创始人),他们年薪不高,“做一单广告投放,赚一年工资,何乐而不为?”

从《创业家》掌握的情况看,不懂行的投资人(含传统企业老板)和所谓“战略投资”国内创新公司的国外高科技企业最容易被“洗”。

李民认为,目前看,用户和订单没达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大规模投放线下广告的电商公司有洗钱的嫌疑,“公司每月收入过千万元,年收入过8000万元是一个坎。”他说,2011年很多电商企业跟风成熟的电商公司,狂投线下广告,孰不知,京东等巨头之前已在线上推广上耕耘多年,线上用户相对饱和,必须通过线下广告吸引新用户,“日均万单的商家都投线下广告,需要通过线下广告对线上成交进行加速。”

那么,洗钱的创始人一旦被揭发是否身败名裂,永不得超生?也未必,“我认识的一个人前些年曾在大陆做公司,圈了1500万美金跑路。当时他的投资人放风,以后谁也别给他投钱了,就这样,最近他也拿到钱了——前两天他跟我说,天使已经搞定,还是大天使。”李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