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答:让机器读懂你的微博
2012-08-15 09:36 特别策划

评委点评:以语义搜索为突破,在微博搜索 、数据领域会有较强的爆发力,但需进一步打磨产品,构建商业模式。

语义分析技术是索答产品的技术基础,就像拥有语音分析技术的Siri可以“听懂”人话一样,语义分析可以根据句法结构和实词词义,“读懂”整句的含义。索答的企业用户通过其“一找网”选择自己关注的产品类别后,网站便开始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中进行检索,通过微博的表述判断哪些网友具有使用该类产品的需求,进而为企业进行产品信息推送。语义分析技术能更精准地筛选结果,换言之,索答并不是在“看微博找字眼”,而是在“读微博查内涵”。为圆搜索梦,石忠民已进行努力了十多年。

2000年,石忠民离开了工作七年的某导弹研究院,出国留学。2002年他选择自然语言处理方向深入研究。2005年,石忠民开始做“摘要式”答案引擎,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时,他们觉得是天方夜谭,因为有一项核心技术很难突破。“我当时就给他们演示,说我现在已经做到这种程度了,他们一看,很受鼓舞,觉得这个事情可以做,人就越聚越多。”最后,石忠民身边聚拢了7位博士。2006年,他们开发的引擎逐渐完善,2007年开始接商业项目。2007年12月,石忠民结束博士论文答辩后见了一个天使投资人,对方愿意投100万美元,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这笔投资成了泡影。

“2008年4月,广州开发区的领导到北美考察,给我们介绍了国内的经济形势。之后我三次回国,终于决定在广州成立公司”,石忠民说。2009年4月,广州索答成立。

回国后的第一年,索答为某家运营商做了几个偏研究性的项目,石忠民清楚这并不是回国的目的。2010年春节后,石忠民团队又做了一个餐饮的评价搜索。“一个餐馆在网上会有几万个评价,用户不可能一个个去看,通过我们的摘要技术,把最核心的内容找出来,比如有多少人说这道菜好,有多少人说环境差,具体内容浓缩成摘要,可以迅速了解用户对餐馆的评价。”但索答在线上、线下资源对接上出了问题,项目最终作罢。

2010年年底,索答决定做购物搜索,避开线下环节。“当时有两个方案,一是把一个品类做深,把我们的技术都应用进去,然后再扩充到别的品类;另一个方案是先扩展品类,吸引规模用户以后再把我们这个技术放进去”。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一口气铺了7个品类,做了一年,花了300万元,却没把摘要搜索技术真正融合进去,仅实现了简单的比价。

“那一年也没什么收入,全靠到处借钱维持。”石忠民说,“摊子铺大后才发现,有的事情需要很大的投入,不是小团队能做得了的。”

他只好再选择新的方向。经过4个月的市场调研,2011年6月份正式开发,12月推出第一个内测版本,这便是 “一找主动营销平台”,“我们今年前6个月主要是给企业试用,不断地优化、调整产品”。

涉足微博营销后,石忠民团队新近又开发了基于内容识别、维护粉丝关系的官微交互服务,以及与企业数据库对接、自动回复微博咨询的“微营业”。吸取了上次大而全的教训,这次石忠民选择在微博领域做深。但团队在营销和管理上仍有短板,如何迅速找到可变现的商业模式,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