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行创业盘陀路
2012-08-15 10:38 智库思想

 

前几天,我看到微博上某天使投资人说:IT大公司的高管最近纷纷下海,创办互联网公司,但是似乎对他们创业前景不看好,因为互联网和IT不一样。言下之意是:无论你是谁,过去多有能耐,隔行创业都非常难!

我们在硅谷的人似乎习惯于把互联网划归到IT产业中去。IT是一个相当笼统的概念,英语里面IT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所以凡是跟数据和信息相关的东西都应该统统放到IT里去。国内有人把互联网搞得神神秘秘的,好像不是常人能进的领域似的,其实互联网没那么可怕。

做生意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无论你是煤老板,还是建立社交网络的傻小子,最终就是要解决一件事情:赚钱。我不信做电脑硬件的就不能转行做无线互联网应用。李开复原来是做语音识别的,他现在不也做移动互联网的投资吗?能不能做好一件事情,最关键的是看人行不行,而不是看出身是什么。

创业者写商业计划书时,很多“创业大师”和教科书都说要进行SWOT分析,就是画四个象限,把S、W、O、T分别填写进去,然后对着这张纸片翻来覆去地看自己到底长啥样儿,能干啥事儿。如果去学MBA,教授一定教你这技术。我曾经学着MBA的样子,给自己也做了一个SWOT,到最后弄得我浑身sweat(冒汗)。为啥?因为照着自己的SWOT,我们就别创业了,赶紧散伙找工作去。

创业不需要SWOT,那是MBA们用来写报告的,创业真正需要的是street smart第六感,感觉才是硬道理。

我曾创建过一家叫ForteBio的公司,做高端生物分子检测和分析技术,现在他们的产品在行业中位居世界第二。我原本是IT产业出来的,以前根本不懂生物,连什么是DNA和蛋白分子都不知道,完全是凭感觉创建的ForteBio。如果按SWOT分析,我去创办这家公司简直就是自杀,是疯子和傻子。所以,创业千万别轻易去做SWOT分析,相信自己的第六感最重要。

第六感就是street smart。有了这个本事,做哪行都行,没什么隔行不隔行之说了。前面说到IT大公司高管下海做互联网的前景不妙,我觉得不是隔行的问题,而是他们本身就不一定适合创业。大公司的思维和模式与创业公司完全不一样,在大公司能混到高管的,他们一定非常适应大公司的环境。要他们自己出来创业,大部分人需要脱胎换骨,可是这谈何容易?

不能脱胎换骨的话,别说是换行业,即使在本行业里创业也是凶多吉少。不少大公司高管出来创业并非因为自己热爱创业,而是被迫无奈。如果热爱创业,他们可能就爬不到高管的位子上了。他们或许是被裁了,或许遇到职业天花板了,或许已经退休了。这些人的创业初衷就决定他们不会像草根创业者那样卖力和拼命。

所以,这位天使投资人说对了一半(姑且不论他分割IT产业和互联网的对错),大公司高管出来创业,大部分是不会成功的。

对于草根创业者,同样需要考虑自己到底适合不适合创业。创业不是唯一的职业道路,99%的人是就业而不是创业的。草根族最好的办法是先去大公司干一阵。如果你能轻易地爬上去,我看你的创业本事不一定大。如果你在大公司里憋着慌,你可以尝试去创业,也可以先去一家小公司看看。如果你发现在小公司里如鱼得水,你或许能随着小公司一起成长和发财,一旦有更好的机会,再毫不犹豫地下海创业去吧。

实事求是地说,隔行创业的初期,困难会比较大,也比较多,因为和业内人士相比,外行没有足够的人脉,对行业不熟悉,没有相关的经验。但是,外行也有特别的优势,就是没有包袱,看问题的视角特殊,很可能会异军突起。所以,非互联网的人能不能去做互联网?当然能,而且还可能做出创新的商业模式或者令人刮目相看的产品。

隔行创业还要有一个思想准备,就是可能会死得很惨。《水浒》里有一个宋江三打祝家庄的故事,祝家庄里面尽是盘陀路,陌生人进去如果没有人指点一定会迷路,而且处处挨打,死在哪里都不知道。隔行创业就类似于宋公明去打祝家庄。

隔行创业的第一个要素是创业者必须好学和会学,你在短期内要搞清楚行业的基本套路,要大致知道“东南西北”。第二个要素是找到在业内有经验的伙伴或者导师,从他们那儿学到更深入的行业知识和经验,并且获得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第三个要素是去执行,只有勇敢地尝试,才知道路到底在哪里,应该怎么走。

隔行创业会遇到一个实际的困难:融资的时候,投资者会斜着眼睛瞧你,你很可能连VC们的一个哼哼都听不到。怎么办?除非你是李开复或马云,大部分人没有捷径可走,做好上面的1、2、3,拿出一些成绩秀给大伙儿看看。

当年ForteBio第一次融资前,我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原理样机,材料成本才几千美元。这个样机能够检测到生物分子之间的互相作用。那时我没有行业人脉和经验,更说不清楚特别专业的东西。我就想尽办法,找到业内人士来帮助我。通过这些关系,我得以拿着这个小盒子去让旧金山湾区的几家生物技术公司看。他们看后都说好,问啥时候能有产品出来?这样就坚定了VC投资的信心。最后,几家硅谷的VC和美国的安捷伦公司一起投了第一轮资金。

创业本身已经够艰辛了,如果再一头冲进隔行如隔山的“盘陀路”肯定会更加惨烈。统计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创业公司几年内必死无疑。创业者只能尽力而为,希望自己属于极个别的幸运者之列。有失必有得,隔行创业确实艰苦,死亡率也高,初期会感到异常孤独无助,但是绝对会让一个人开拓视野,增加知识,并且交到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