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会因为一个人的粉丝数而判断他的职业潜力吗?
2012-08-17 18:01


问:人们会不会通过一个人在社交网站上的粉丝或者朋友数目,来判断一个潜在雇员或者创业者的能力?
 

答:

何金福

在微博上,粉丝或者是关注者对于某一个人关注的动因有这么几个:

1)被关注者能够给关注者带来内容上的价值。

2)被关注者能够给关注者提供社交方面的价值,尽管这是潜在的。

3)被关注者和关注者在现实社会当中认识。

因此,从关注者去评判被关注者,并且是从雇员或者创业者角度去评判,能够做一定的参考。因为如果一个雇员或者创业者的关注者很多,怎么能够让这个雇员或者创业者安心于现在的工作呢?

但是,如果把关注者上升到朋友圈去评判就是另一个概念,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动因的第三点,因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自己要行,要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要身体要行”。

李建兵

个人认为不会,原因在于:

1、能力不等同于在SNS上的粉丝数或朋友数。

2、能力按照不同角度可以分为N多种类型,如领导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能力、社交能力。

3、一个有能力的员工或是创业者需要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不是光看SNS上的粉丝数和朋友数就能可看出来的。例如,专业能力,尤其是偏技术性的。

4、测量某项能力的指标可能有N多种,而SNS上的粉丝数或朋友数可能只是其中一个指标,或者都不是这种能力的测量指标。

郑思

有一句话是这样的:

“不要看你认识谁,而要看谁认识你。”

SNS的社交活跃度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指标,它意味着,谁认识这位应聘者?

1)社交平台的用户类型决定了此人影响力的范围。应聘者在人人网上拥有许多大学生粉丝,这意味着应聘者熟悉学生群体,如果这份工作面向大学生进行的销售和推广,那么对应聘者是加分的。同样,如果投资圈内有投资者已经加V,他又经常发布一些高质量的业内信息,那么意味着他的影响力在圈内还是获得认可了的。

2)社交平台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软实力”。很多时候,我们招聘一个人并不仅仅想要他“完成工作”而已,而是期望他能够对自己的职位“有所拓展”,这就需要他能提供工作之外的资源。应聘者单方面在面试时所表露的信息并不可全部取信,这个时候,社交平台对HR来说可以成为一个有力的查证工具。

3)粉丝的质量有时比数量更重要。科研人员、研发人员并不需要众多的粉丝群体。专家的个人生活与他所在信息的专业性意味着他在SNS平台上很难受到欢迎。他们专业水平可以用一群“小而精”的同质性朋友来衡量。我曾经关注过高校里研究生物科技的科研人员,他们在SNS上几乎不发布生活信息,但是他们的朋友圈里几乎都是同专业的人员,在一篇生活日志的评论里严肃地讨论如何操作实验。谁认识你决定了Who You Really Are。

4)社交网站的粉丝数量确实能给HR或猎头留下一个impressive的印象,但是关键不在于数字,而在于你通过社交网站向招聘者传达出的整体印象。

前洛杉矶副市长陈愉女士(Joy Chen)曾在她的博文中提到过,一位想要成为投资银行家的学生,是如何通过发布一条不恰当的Facebook的状态,成功搞糟了他在业内人士面前的印象。

或许这样一条结论更为恰当:“你的网络形象就是你的个人形象,而粉丝数量无疑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

周明

我认为需要根据不同的职能来区别看待。对于从事推广、市场、销售等领域的潜在雇员,粉丝数和互联网行为可以作为一个辅助的参考依据。但即使对于这些人也不是绝对适用的,比如,如果level较高,公务繁杂、压力巨大,自然没有多少精力去扩展人脉,尤其如果他还是一个不在前台抛头露面的幕后策划者,可能粉丝数恰好相反很少。

而对于开发、产品、管理等职能领域的候选人,就基本不适合用这个来作为参考依据了,除非他同时也是互联网的极客(geek)。
 

更多创业疑问、商业难题请移步至:优士问答 阅读/提问

本文由“优士网 ”(微博:http://e.weibo.com/ushichina)与“i黑马”联合出品,原问答地址:http://www.ushi.com/wenda/question!detail.jhtml?qid=581&page=qr_relate 问答整理自优士问答频道。如果在阅读程中遇到什么问题,请联系post@chuangyejia.com ,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推荐创业者注册优士网,扩大您的人脉,增强您的优势。

 

i黑马也诚邀第三方媒体入驻“开放实验室”,合作联系:@老雅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