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资本意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2012-09-06 16:12

 

赵令欢,中国弘毅资本的老板并不低调,在武汉召开的私募股权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他安排了一张圆形的装饰会议桌,这张桌子相当的大,以至于一位客人在私底下说“简直可以与中央委员会的会议中媲美了”。公司去去年的股东大会,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在上海外滩一栋建筑的巨大户外投影墙上的画面。上面显示的是一艘标有“弘毅投资”的帆船穿过古老的外国建筑航行归来。

赵先生有理由炫耀的。因为在最近几年里数十几亿的钱进去超过5000家的私募股权公司,这些公司的主要业务都聚焦在中国,但是其中弘毅获得的资本最多。据一家研究公司,Preqin的数据显示,从2003年成立以来,弘募集的资本超过任何一个在中国的竞争对手。这些资本的投资人有盖茨基金会、高盛、中国社保基金以及来自北美的政府养老基金。最新的美元和人民币计价基金分别募集到24亿和16亿的资本。

这样的成功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弘毅投资的政治关系。赵老板是互联网大佬,安排能够占据半个舞厅的大圆桌,为的是让那些即使不是很重要的官员都觉得自己被爱戴。但是比起这些小的联系更重要的一点是:弘毅投资是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旗下专事并购投资及管理业务的子公司,是一个准政府投资公司,他还控制着电脑制造商联想。许多保守的投资者,比如基金的风险规避基金,之所以敢投资弘毅,是因为柳传志,联想的创始人,中国资深的企业家依旧在积极的参与弘毅投资。

公司不能永远依赖声望。不过其早期的基金表现都不错:其中一点就是投资回报有十倍。但新的(和更大的)基金尚未发光。据PitchBook研究公司估计,弘毅在2008年募集的14亿美元的投资回报率远低于6%。一名投资者点出了这种新的情绪:“你把我的钱都拿走了,但是回报在哪里?”

但即使是弘毅投资的竞争对手也承认它的优势。一家西方私募股权公司的亚洲去老板赞扬弘毅投资用来管理其投资组合及其投资者的复杂的方法,以及中国少有的透明度。“它看起来很像一个西方机构的基金,”他说,还补充到不只是弘毅,即使是整个行业都很少有投资周期来评判私募股权公司的业绩了。

赵先生也准备较为灵活的寻求回报。该公司的早期策略是改革低效率的国有企业(SOEs)。现在的重点是帮助中国企业实现海外扩张。很快弘毅投资可能成为一个“资产管理公司”,赵先生说,虽然他没有提供细节。(传言弘毅投资即将赢得 Dexia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这是一家深陷困境的欧洲银行。)如此统一的规划线路似乎有一种坚定的信念“中国人天生就是企业家”支撑着他。

他自己人生就是最好的证明。在职业生涯早期,他拒绝在南京一家无线电工厂做官僚。他克服来自老一辈人的种种障碍,说服了他的老板,让他尝试新东西。提着一个装了数千元人民币的手提箱,他去了上海交通大学,找到一个学者,他发明了一种很有前途的医疗设备,于是便买下了这项发明,还制造了出来。在美国的几年经历加强了他在西方资本社会的信任度。

作为企业家,赵先生所观察到,在中国,许多小型和中型企业缺乏很多在西方很常见的东西,特别是良好的管理、合适的会计和精明的市场营销。赵先生说,通过帮助他们获得这些技能,弘毅投资已投资的70左右家公司中有三分之二到目前为止已达到或超过预期的收益目标,几乎所有企业在提高利润。这些话无法被验证,但外界专家认为,弘毅投资确实非常善于改善公司的业务。

弘毅投资转向去帮助中国公司进军海外市场,这个逻辑并不那么明显。2008年,它给中联重科收购一家称作 CIFA的意大利公司的交易体建议,中联重科是一家举步维艰的重型设备制造国有公司,曾经弘毅还帮助它完成重组。金融危机到来前夕,这笔交易是不合时宜的。但哈佛商学院Josh Lerner 研究这项购买提出,它依旧有良好的战略意义。

中联重科在非洲和美洲获得了新的分销网络;在弘毅投资的帮助下,CIFA能够使制造业转向中国,在中国,现在它的母公司提供意大利公司的工具包作为高端产品。因此,自2006年以来,中联重科的收入暴涨超过10倍,2011年收入总额达到74亿美元;其利润上升20倍以上,达到13亿美元。

怀疑论者认为这样的成功将难以重复的。他们会问,为什么中国的国有企业想要进来呢?他们会说,难道德国需要一个中国私募股权公司的帮助,而不具有更好的目标市场背景的西方私募股权公司吗?这不是最重要的,赵先生反驳道:中国公司企业文化非常强大,但是与外国公司合作的经验少之又少,他认为这成为弘毅投资一个决定性的优势。他指出,贝恩资本尝试帮助华为电信公司进入美国失败,这就是一个例子。

“我要在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潮流中乘风破浪。”赵先生坚定地说。但即使他是对的,他也不能放松。投资者不会永远等待弘毅投资这艘好船带给他们的承诺的黄金赏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