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小飞机首选?
2012-09-15 06:53 私人飞机

造旋翼机不难,考飞行驾照也不难,但飞机拿到上天的资质很难,中联航空的刘军正在想法破解审批流程长、缺少资金等瓶颈。

文:邓超

刘军制造的飞行器叫旋翼机,或者说自转旋翼机,其外形与直升机类似,但顶端的旋翼并不与发动机相连,而是利用飞行时的气流吹动其自转以产生升力,前进的推力则靠机舱后部带动力的螺旋桨提供。有人将直升机比作会飞的电风扇,将旋翼机比作会飞的风车。旋翼机可用于农业、森林防火、巡逻等用途,也被称为私人小飞机的最佳选择之一。刘军驾驶的那款旋翼机最大时速180公里,飞行高度可达3000米,加满75升油最远可以飞500公里,国外售价数万欧元。其优势之一是低空飞行,若喷洒农药仅仅飞离地面一两米。在国内,一些航空爱好者在自制旋翼机,但并没有企业正式生产。

早在2007年,刘军就与同样出自航空系统的董学武共同创办了中联航空,目标是做一个旋翼机服务链条,包括生产、销售、维修、培训、托管等。刘军与董学武多次出国考察,2010年还去德国学习旋翼机驾驶。董学武说,国外旋翼机一般培训30个小时以后允许单飞,参考国外情况,估计国内培训费用需要数万元。今年1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将旋翼机等几类轻型航空器的驾照训练和管理授权给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这意味着,旋翼机考照将比以前方便。

中联航空有四架旋翼机,均是从国外买来作为试制的“目标机”,自己设计的飞机还处在试验阶段,而且没有取得相关资质。实际上,中联早已准备好申报材料,但递上去就要交一大笔钱,这令他们难以承受。刘军抱怨到,“国内在航空器的工艺、设计上都有能力,就是在管理、政策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取证,几年都拿不下来,很多人都被拖垮”。按照现行规定,制造商用飞行器从设计开始就要取得资质认证,之后的生产、适航包括人员都需要认证,而且费时花钱。中联的旋翼机预计造价50万元,做试验时还要准备多架,比如要做破坏性试验等。刘军说,熬到最后商业化生产,起码也要花1000万元以上,而这5年来公司一直没有收入。

西北工业大学民航系主任王海涛则表示,国内认证效率确实低于国外,原因在于欧美国家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形成了规范化管理,而且信息化程度高,认证周期很短,流程也很畅通。

刘军设想了一个缩短流程的办法,找一个国外机构联合生产,由国家取证,然后再把飞机卖到国内,这样做会导致技术外流,也会降低自己的赢利。他希望通过代理销售先获取些收入,然后让自己的旋翼机明年上天试飞。他能如愿以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