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司”焦虑症
2012-09-15 11:00 智库思想 中公司 搜狗

来源:虎嗅网?作者:李岷

在我看来,“中公司”有两个指向,一个指获取了大量用户、产品也形成口碑与使用量,但是还没赚到太多钱,也就是没实现对产业的真正影响;另一个是“富二代”指向。像搜狐分拆出来的搜狗、百度控股投资的爱奇艺,应该都算“中公司”。

既然已凭着自己相对成熟的产品,取得行业前三前五的地位,那么“中公司”肯定是一帮有志气、有一定能力的“富二代”,不是“败家子”。

问题就在于,有志气、有能力能保证“富二代”过上还算体面的生活,却不一定能让他们像他们老爸一样做成一流公司。而如果只做“二线”,不但是他们所不甘心的(爹娘把他们生下来就是要让他们做大事),而且还可能被赢家通吃掉。

所以“中公司”其实蛮焦虑。这焦虑一半来自生存,一半来自它背负着不小的资本、团队、名声,不像从零开始、光脚跑路的创业公司,内心狂野、只唯生存、无他顾忌。

上天是公平的,一方面“中公司”一落地便活在大量创业型公司生存线之上,同时其软肋也比普通创业公司多了几根。一是没有普通创业公司的“苦逼”心态与文化,不管你再怎么说自主创业、独立发展,你心理上还是有退路的,这有形无形会削弱攻势上的凌厉凶猛;二是它们横空出世,一开始就把“标的”瞄得较高,产品、团队、文化,不是一种扎得很深、裹得很紧的生长;三是核心创业者不是大股东,这一点意味什么大家都很清楚了。

搜狗:“中公司”的焦虑与攻略

8月17日,奇虎360上线了它的综合搜索,打响了搜索第一枪。

几个小时后,国内搜索市场占有率第二、超过7%(百度占有率80%)的搜狗出了份评测报告,CEO王小川随之在微博上转发了这份报告。

这次360搜索上线,一向喜欢大鸣大放为产品鸣锣开道的周鸿祎出人意料地沉默,直到京东刘强东在微博上提到此事,他才回应了一下。而搜狗王小川又不忌讳地以“评测”为对手打起了广告。

周鸿祎与王小川态度的不同寻常,其实说明:这是一场所有人早都知道注定降临的战争—在搜狗与360之间、360与百度之间、百度与搜狗之间—没有什么好隐讳的。

这么一来,上两个星期王小川刚定义搜狗在业务模式上是“百度+360”公司,就过时了。下定义的时候,360没做搜索,而现在,360与搜狗的业务已在网址导航、游戏、搜索三方面高度重合。

与百度、360最大不同,搜狗是一家还没有上市的公司,甚至都没有想好给资本市场一个什么样的自我标签,收入规模也不大,2012年第二季度3000万美元。但又与其他一般创业型公司不同,搜狗用输入法、浏览器和搜索覆盖了3.7亿用户,按艾瑞报告排名中国互联网公司里第四,从这意义上,它不再是家小公司。

这是一家独特的“中公司”。

“中”的含义如下:

1.出身不低,独立时非从零开始

搜狗是内生自搜狐的“富二代”,2010年实现独立时,就已有搜狗输入法这款成功的产品,并得到马云、阿里集团的品牌以及1500万美元做背书,在市场上立住阵脚。

2.员工与市值规模

搜狗的员工数量已经达到了1300人,突破五六百人的小公司规模。2012年被搜狐以2580万美元从阿里回购股权时,市值已经达到1.37亿美元。

3.产品线

输入法、浏览器、搜索,三线作战,搜狗的业务主线已经超出一般小互联网公司的单一产品线模式。

4.对手

搜狗的敌人都是重量级。“搜狗面临的对手都是巨头,我们只会挑战大公司。第一大巨头是百度,第二大巨头是腾讯,它的搜搜也在跟我们抢人才、抢流量、抢用户,第三大还有360。”王小川说。

如果说,头两点是搜狗胜过其他普通创业公司的优势,那么第四点就是搜狗最大的焦虑—它能否突破大公司以大体量压在头上的“天花板”,而第三点,则是它身为不那么纯粹、单一的创业型公司的“中型打法”。

三线作战、曲线救国,这是搜狗既要储备挑战巨头的能力,又要顾及创业公司生存现实的战略策略,在王小川看来,这就是搜狗的活法,没有更好的选择。

如他所说,长年浸泡在搜狐的经验,已构成他思维框架的一部分,他没法摆脱大公司印记去构想一个纯粹从零开始的故事。

这种“中”的思维与视角、“中”的存在与形态,在大公司小公司分野清晰的互联网界,相当独特。但“独特”不是评判一家公司价值大小的标准—最终,搜狗还得证明:自己是一个不仅独特、而且成功的故事。

以下为王小川自述他的“中公司”之道:

搜狐教给了搜狗什么

在中国的环境里面,做创业公司失败率非常高,大公司做事失败率也很高,但相比,大公司有大的资源和人才储备。所以如果你在大公司里能做些创新的事儿,我觉得比小公司的成功率还高。

曾经有人问我,如果你从搜狗出来创业,你怎么看互联网的创业机会?我说,这样我就没有机会可言,因为我在开始做判断、做选择的时候,都会带上现在搜狗有什么来思考。我已经不是一个人了,我把我放在了搜狗这个平台里面一块去思考,脱离不了这样的思考维度。不是说脱离了搜狗这个前提,外面就没有机会在,但这机会已经不是我的了。

可能当初,搜狗与搜狐暂时在某个阶段(对产品与趋势)理解不一致(虎嗅注:2010年头两年,张朝阳不同意浏览器方向,以至于王在搜狐内部被边缘化),但我对张朝阳有足够的信任,相信那个突破点会来,所以那两年我也没有浪费自己的时间,一边做浏览器一边把EMBA给读了。

这期间,我心态可能是放开了,放下之后能用更广大的视角来看问题,对格局就会更理解。所以在计划分拆搜狗的时候,我去找马云,请他来入资,我去做CEO。我觉得这样做对搜狐、搜狗都最好。

之所以去找产业资本(阿里),因为不是钱的事。搜狐是不缺钱的,找别人要钱不如找搜狐要钱。找阿里,是因为我认为能提升行业对搜狗的信心,也对搜狗能够更独立地运行有直接帮助。和母体太接近,在母体氛围下考虑的事情,创业意识会不一样。越在母体里面,就越做不了这事。

但与此同时,我做搜狗时肯定会带着搜狐的一些经验教训,这是搜狐给搜狗最大的价值。比如,搜狐有(按不同生命周期多元做产品)这样一个思维与做法,所以你能看到,尽管搜狐现在还拖着视频这么大一个耗成本的东西,但还是一个季度有几千万美元的利润,相当可观。但布局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时也有很多教训,比如有的项目跟得太晚,来不及了。

搜狗在这方面从搜狐学到的东西是:我们要能思考得很清楚,怎么在复杂混乱的格局里找到自己的定位,能同时做好几件事情,要想清楚做什么不做什么(比如手机浏览器,虽然搜狗浏览器在PC上很强,但在手机上就坚决不做)。

一个公司该多元化还是该专注?专注的话,可能华尔街会很喜欢你,对你的估值也高,但多年后你会发现这个产品突然没后劲了。所以企业多元化和产品在每一个市场里的生命周期是要相匹配的。如果你只做一个生命周期里的产品,你就走不远。所以,2010年刚从搜狐分拆出来的同时,搜狗主抓以搜索为核心的用户量和收入。2012年,开始做推荐引擎,寻求在PC端找到不同于搜索的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与百度区分开来。2012年,开始布局无线市场。我们不断增加战场,现在是同时三线作战。

为什么一定要三线呢?因为搜狗在搜索上的份额和收入是基本保障,但如果没有推荐引擎,搜狗就不能在互联网界进入前列,就没有自己的阵地,只能在搜索里跟360、百度一场混战;而如果没有无线,就没有未来。

搜狐给搜狗提供了一堂“MBA”课,和一个生长坏境。如果搜狗一开始独立去做这件事,也许到今天也没做成什么。搜狐到今天为止,一直在坚持,给了搜狗发育的时间。

搜狐还有个重要的文化叫证明文化。可能老板开始不知道或质疑你的能力,但你做到了以后,他就会更相信你。现在张朝阳给我和搜狗的环境,明显是比两年前宽松多了,也信任多了。

与360、百度PK什么

360是比较强悍的主,我认为就竞争力来看,360和搜狗是比较像的。我觉得他还是有创业的因子在里面。

搜狗跟360打仗好几年了,不是现在才进攻我们。360虽然说是攻腾讯、攻金山,但和360收入最相关的事情是在浏览器上面,而浏览器第一竞争对手就是搜狗。所以虽然搜狗一直以来没有去喧哗这些,但战斗一直在进行中。

对360而言,搜索是一个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切入点和做法跟我们可能还会近。我们和360其实都拥有浏览器的用户量。而搜狗已证明浏览器对搜索有强力拉动作用。做浏览器的商业价值在搜索而不在导航,我觉得这话就该送给360。从浏览器做搜索是它必然的一个选择,这个事情完全是在历史轨道上。以360的资源,和老周本身对流量控制的敏感,他早晚会走到这一步。

让浏览器往搜索、推荐方面走,搜狗好几年前就想清楚了。所以现在周鸿祎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基本是跟在搜狗后面,我们有动向他就跟进,我觉得很正常。搜狗提出“三级火箭”之后的半年,他也开始提。而后我们提出“非百度方式进攻百度”,他最近也在用这个概念。

但是我认为,至少需要5年左右的技术积累,才有可能把搜索玩好。搜狗一开始也是以曲为直,为了做搜索绕了多大一圈,最后绕到浏览器。周鸿祎为了做搜索,从安全做起,绕的圈更大。

跟360比做搜索,我不担心技术,更有挑战的是怎么继续把搜狗浏览器的覆盖量做上去。

(其实)我不愿意用“搜索”俩字,因为市场一听到搜索就想到百度,客户一听到搜索就拿我们跟百度比,得给它找一个不同于搜索的名字。

推荐引擎会是我们未来的一个阵地、战场。360有浏览器但它在搜索方面没有足够的积累,特别是垂直搜索领域。百度有搜索的积累但它没有客户端的承载。这个事情就变成一个巨大的机会。

今年内,我们要出这样一个产品,它最大的好处是商业模式非常清晰。年内先把产品发出来,经过打磨,希望在明年年底得到用户的口碑和认可。

为什么不做赌徒,以移动互联网为例

现在无线领域已经有两家率先拿到了门票。一家是腾讯,有微信。还有一家是淘宝,淘宝的无线服务和PC端是一样的,很容易就把它的电子商务延伸到了手机用户的群体中。杀人不见血就是讲的这个,通常是看到了血才知道杀了人,但淘宝这把刀已经快到了不见血的阶段,所以大家对它还没有感知。大家甚至意识不到它已经这么顺利、成功地进入了无线市场。

关于移动,搜狗还是在布局或圈地这样一个阶段。移动本身的商业模式还不清晰,所以在移动上我们目前做好三件事:

1.利用输入法充当入口,圈住更多的用户。目前进展顺利,搜狗输入法在互联网上实现了相当大的安装量。虽然移动互联网上VC投资的项目有数百个,但真正能够得到广泛用户的产品不多,用户量过千万的只有不到10家,搜狗是算入围的;

2.我们会在语音、地图技术上做积累,像搜狗地图原来团队也就五六十人,移动趋势一来人手立刻翻番。手机和PC两个重大的不同点是LBS和语音。用户对手机上的地图数据精度的要求、对地图的理解都跟PC端不一样。语音也是,用户都用手机来说话,再往下还可能产生搜索或其他的互动行为。这方面我们尝试了很多,这些积累还没有直接反映在产品上,但未来和产品是有结合的。

3.我们尝试发布了一些无线的产品,比如搜狗号码通,这是用来探路的。

总的来讲,我认为无线产品还没有说谁已经做成了平台化、做成了大框架,还是需要从用户量、技术积累、产品探索做起,目前行业是这样一个阶段。现在搜狗在移动上也不能定型,一旦定型就是错了。

我不是赌徒,不做孤注一掷的事。比方手机浏览器我们一直没动作,因为现在不觉得我有什么优势能打赢这一仗。在内部我一直告诉大家,要淡定些,本来这个需求就不大。PC上你有90%的时间在浏览器里面,那在手机上呢?用户使用习惯是90%时间不在浏览器里。而且,PC里面是用链接将互联网串起来的,手机里面你找不着链接,所以手机搜索也和PC上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