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银行进入印度农村:印度的外国银行被要求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
2012-10-05 23:39

花旗集团印度分公司的新总部即将落成。总部大堂由激光雕刻的石材砌成,电梯从芬兰进口,人们还疯传伦敦的比萨连锁店会在那开设分店。整座大厦包括买地在内耗资超过3亿美元。这笔钱的很大一部分将由作为主要业主的花旗集团支付。传闻(未经证实)花旗集团那位在印度出生的老板维克拉姆•潘伟迪已在附近买下了一栋豪宅。

这种排场是舍我其谁的姿态和实力雄厚的一种表现。而这两点用来形容花旗集团还有另外两家外国大型银行——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在印度的业务还讲得过去。这三家银行的主要客户都是城里的投资者、商人和有钱人;三者税前利润加起来高达22亿美元。没错,它们也曾经犯错——花旗集团和汇丰银行都没有考虑妥当便一头扎进了消费金融领域。但三者的印度分公司都是它们业绩最好的业务之一。而且这三家银行都表现不俗,虽然只占印度银行业银行数的0.3%,贷款可能也只占总额的5%,但利润却很丰厚,占总额的11%。

那么试想一下,将来不得不进入印度的农村地区,这三家银行该有多恐惧。用V.S.奈保尔的话来说,印度的农村到处都有农民在劳作。印度本土的银行现在已经要遵循这一规定。除了一定要用四分之一的存款来购买政府债券之外(帮助国家填补赤字),它们向“重点”领域(主要是农业和比较小型的企业)发放的贷款要达到总额的40%。这种贷款比较容易遭到违约,也会受政治干预的影响。根据以往经验,重点贷款会使银行的利润减少五分之一。

尽管外国银行也必须持有大量债券,但到目前为止针对它们的重点贷款规定比较宽松。外国银行的重点贷款额指标仅为总额的32%,而且不像本土银行,它们可以通过出口贷款(通常是面向交易中涉及的业绩好的公司)完成大部分指标。现在,监管机构印度储备银行想让在印度拥有超过20家分行的外国银行也遵循本土的规定。实际上这指的就是那三家大银行。有位大人物说,这些规定会使在印度经营业务比在中国更难。

人们很容易会同情这些外国银行,它们对农村的情况一无所知。外国银行在人口八亿三千万的印度农村地区只有21部自动柜员机。不过印度储备银行的立场也是可以理解的。既然70%的农民家庭都享受不到正规的金融服务,那为什么要对大型外国银行进行区别对待呢?

有一个问题更难回答,那就是重点贷款是否有效。重点贷款会令基础设施行业和制造业这些能够创造就业、同时十分薄弱的领域流失贷款。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印度就开始推行重点贷款,但这一直以来在扶贫方面无甚建树。不过现在当局却大力支持这项措施。当局肯定是希望一些创新——如电子身份证、移动设备的应用和更多的信用机构——能够使这个体制更好地为银行和贫困阶层服务。看来在孟买浮夸奢华的办公室里,吃着比萨的人们还有一些问题要深思。

Via i黑马 By 经济学人 翻译:cont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