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贵族小学
2012-10-26 12:59 贵族小学

“每到五月招生季,我们的压力都很大。”几个月前的那场招生面试令王小平印象深刻——当时,有家长因孩子“落榜”哭到半夜2点钟。但她也很无奈:“真正能录取的是少数,不录取是正常的。”

文/本刊记者 田茗(刊登在《创业家》第十期)

  “每到五月招生季,我们的压力都很大。”几个月前的那场招生面试令王小平印象深刻——当时,有家长因孩子“落榜”哭到半夜2点钟。但她也很无奈:“真正能录取的是少数,不录取是正常的。”

  作为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下称“世外小学”)创办人兼校长,这位70多岁的老太太从不讳言,每年招收的160人里有40个是条子生,其中20个由股东均瑶集团分配,10个留给教育局,10个分给校内职工子女。除去条子生,世外小学每年公开招收120名学生,但今年的网络报名人数达到3680。

  同属民办的上海协和双语学校,今年的新生录取比例也高达1:10。在北京,“海淀外国语小学、汇佳学校这样的民办学校也是门庭若市,很难进去。”《中小学管理》杂志社长柴纯青对此非常了解:“它们能够成功是因为留学处于一个高潮时期,这也反映了中国教育很糟糕的现状,大家用脚投票。”

  过去30年来,中国教育变革的滞后导致私立教育一直未能形成清晰完整的政策体系。由于很难与公立学校竞争生源,中高考升学率不具优势,很多私立学校难免倒闭。在上海,1995年前后成立的那一拨民办学校大部分都已销声匿迹。

  协和教育集团(下称“协和”)是这股倒闭潮中的幸运者。今年6月,在上海闵行区虹泉路的校园里,集团下属的协和国际中学举行了成立以来的第一届毕业生典礼。闪光灯下,身着蓝色学士服的高中毕业生争相与创始人胡卫合影。这其中,有很多少年将奔赴剑桥大学、多伦多大学、香港大学等名校继续求学之路。

  这大概是胡卫最高调的一天。创业以来,他很少公开露面。他的身份还包括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

  协和的幸运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胡卫另辟国际教育蹊径。协和成立于1996年,旗下包括30多所幼儿园、中小学和业余学校,是上海地区投资民办学校最多的机构之一。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韩中和及其学生陈晓韵的研究称,协和国际化之路始于1998年。这一年,协和与法国某国际学校合作举办上海市浦东新区海富幼儿园,招收2-6岁的中外籍幼儿。成立之初,海富的定位既不是只招收境外人士子女的国际学校,也不是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可招收境外人士子女的国内教育机构。这在当时的浦东是个新鲜品类。

  2003年,协和又开创了国内部和国际部并存、资源共享的教育模式。如今,集团提供的国际教育学段从幼儿园延伸至小学,直至初中和高中阶段。随着不同校区国际部的开设,协和所提供的国际课程也逐渐多元化,并于2010年3月获得国际文凭组织认证。

  据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张璐介绍,近年来参加中高考的学生比例越来越少,更多的学校选择走国际教育路线,“学校如果开国际课程,一定要有国际通路,没有通路,只开课程,没有吸引力。除了国际文凭认证,还要有国外学校资源。”

  在胡卫的探索中,中外校长共治、中外教师合作也是学校的特色所在。学校既不像中国学校那样呆板,也不像美国学校那么松散。他给协和的最终定位是:一不做纯应试的中国名校,二不做留学教育预备机构。

  协和双语学校校长卢慧文说,学校目前采用一年级到八年级双语双文化双通道,一方面保证应试考试,一方面加强音乐、美术、体育等创造性学科,以及综合组织、探究项目、社会服务等课程。学生会具备很好的中英文水平,创造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也被大量开发。

  八年级结束后,家长和学生如果选择国内中考渠道,学校用应试的方式帮助学生去应对考试。卢慧文介绍:“我们有70%的录取率,虽然不是上海最顶尖的高中,但也是挺好的学校。”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希望孩子走国内渠道,协和后续的美国高中、英国及加拿大高中课程都可供选择,“说白了,你在国内就可以上完全跟国际大学接轨的高中课程。这样,孩子在18岁就可以出国上学,既不耽误年龄,同时也不需要痛苦到高考或大学毕业再出去,那时候你的语言水平就不够,而且可选择的专业面会很窄。”

  除了世外小学和协和,上海发展得好的民办学校,如包玉刚实验学校、平和学校、金苹果双语学校全是国际教育品牌。

  与协和相似,此类民办学校的国内部定位走国内渠道,即学生按照传统教育体系参加高考,但也会共享国际部的课程。其中,国际部对空间和资源的要求很高,比如每班容量不可超过25个人,教室的硬件设施基本上要与国外相通,办学成本比较高。

  2005年7月,当时主管民办教育的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建议,民办学校要办就要民办,世外小学最终被均瑶集团收购。按理说,既然有了民间资本介入,学校招生又如此火暴,扩大师资及办学规模顺理成章。而王小平说:“董事长有这样的想法,要解决社会需求。但我一直认为,需求是永远满足不了的,再扩大还是满足不了。当你的牌子做到没有牌子的时候,你的扩大比不扩大还没意思。”

  对于这点,卢慧文也分析道:“1995年左右死掉的那批民办学校,大致分两种:一种是与公立学校同质化竞争的,另一种是大规模办校的,盲目扩张规模导致资金链断裂。”

  张璐说,一般的民办学校留不住老师,一定要有很大的财力支撑才可以,均瑶收购世外小学,亚龙集团创办金苹果,这样的学校资金链才不会断。

  协和的学费年2万—10万元不等,根据课程不同收费。“由于我们是民营的非营利性组织,由成本决定,如果现在有机会把学费涨到20万,我们自然也很愿意,但是不现实,我们自己没有定价权。”卢慧文强调,“我们并不是贵族学校,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公平教育。”

  这也被张璐称为私立小学的“痛苦之处”:由于属于九年义务制教育,学校只能按成本收费;能扩大规模,但不能随意涨价,必须经过每三年一次物价局的审核批准。相较而言,国际学校属营利性机构,拥有自主定价权。

  尽管受到诸多限制,协和教育集团创办人胡卫的财务状况应该不算差。今年4月,他以校友身份给华东师大“刘佛年教育基金”捐款50万元人民币,今后两年还将捐出100万元。

  今年6月15日,无锡协和双语学校在锡东新城开工。该校将在2013年9月开班,占地约106亩,总投资3亿元,由协和负责运营管理。规划设置包括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未来还将开设高中部,设计学生规模为2000人。

  在这所学校里,政府负责房屋建设,协和配设备及人员。卢慧文介绍:“政府会有一个保底数的学位购买作为对新学校的支持。比如开办第一年,如果招生不到500个,政府就会以500个学位数来购买,以保证我们正常运营。超过500个,就是我们自负盈亏了。”

  作为协和在上海以外的首次试点,如果无锡协和双语学校运转良好,协和将考虑逐步拓展到其他城市和地区。

  国家正拟出台相关政策实行民办教育分类管理,胡卫等民办教育实践者也在大力呼吁给这个行业松绑。所谓的分类管理,就是把现有的民办学校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类,营利性民办学校办理企业法人登记,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办理民办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学校可以选择营利或非营利,“私立学校转成营利性质以后,可以有自己的定价权。但是否需缴纳税费尚不明朗。”卢慧文介绍。

  在柴纯青看来,即便是做国际教育的民办学校也面临另一大挑战——公立学校的国际部也办得热火朝天。“但总体是好事,最大的好处在于提供一种选择。教育最可怕的在于没有选择,过去只有高考,考不上就没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