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Back 设计指示更让用户喜欢!
2012-10-26 09:47

方便的逃脱方式在手机应用程式中是不可少的,无论什么情况下,使用者都会有想要反悔、或是做错决定的时候,甚至很多时候只是随便乱按乱玩,一不小心就进入了无法动弹的僵局中,又或者,有时只是想回到上一个画面或步骤,却被迫回到首页。

对使用者来说,这样的确会在使用上造成困扰,但手机使用的系统不同,其逃脱方式也有着不一样的特性。

在iOS中,由于我们拥有统一的导览机制,使用者可以透过导览列(Navigation bar)左上方自动产生的倒退(Back)来回到上一页,或是全屏幕单页右上方的完成( Done)来结束浏览,因为没有实体按键的缘故,使用者已经习惯了直接在屏幕中寻找倒退按钮或与手势,因此在iOS中,很适合发展各种方便的手势来帮助快速的逃脱。

例如Facebook 浏览图片页面,使用者可以透过手指快速滑动后释放,不必将手指移动到完成的按钮位置再按下,减少不少时间与手指体力的花费:

但不同于iOS的控制方法,Android常用的倒退方式是透过实体Back按键,这是在Android手机中一个很方便的功能,但却是一个很容易在开发时忽略的重要环节,因为可以想像,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情况下按下倒退按钮,而且残酷的事实是,当他们按下倒退键的时候,心中预期的通常不是直接跳回桌面。

Android使用者当遇到状况时,比较习惯于按下实体倒退键,而不会在介面中寻找按钮或手势,因此贴心的开发者应该要根据使用时的各种状态,对倒退键产生合适的回应,虽然这在开发上必然是个成本,但是可以免于类似使用者被纸团丢在脸上的状况,而倒退键甚至可以用来安排一套精心设计的逃脱路线,例如在主要与次要的标签页(Tab)间的切换,也可以用来达到路线安排的效果。

不同的系统应当使用不同的逃脱方式,iOS 的开发者在一开始转战到Android 时,常常想要做的就是:寻找或是开发一个类似于iOS 导览列功能的函式库。因为他们已经习惯没有可以随时按下的实体按键;相反地,Android 的开发者转战到iOS 时,很容易想要舍弃预设的导览机制,而使用自己一套的作法。

但由于使用习惯的不同,客制化的逃脱方式有时很容易让使用者迷失在介面当中无法自拔。这也是为什么一样的应用程式,在移植到不同的手机平台时,仍然需要重新设计一番!

via i黑马 by tech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