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商的下一个浪潮!
2012-11-20 09:32

2012 年对于微软、索尼和任天堂这些主机平台的厂商,并不是太愉快的一年。虽然游戏的销量比起前一年略有止跌的情况,但手机、平板的崛起带来的压力实在太过巨大,在彼此之间的竞争外,又需要对抗新平台的兴起。然而,除了硬件本身的销量是个议题外,游戏本身更值得探讨。

o 《恶灵古堡》都出6 代了,新创游戏则越来越少

翻开2012 年的主机游戏,《恶灵古堡》出到第6 代了,《HALO》 出到第4 代了,《刺客教条》也出了第3 代,《COD》 也毫不意外的持续推出系列的作品,卖得很好的《NBA》、《FIFA》、《NFL》、《三国无双》依旧每年来报到。

这些游戏都是非常好的作品,不但在声光效果上越做越棒,在游戏设计上的也交足了功课,都是叱咤风云的大作。但除了这些系列大作,市场上新创游戏却越来越少,以往在PS、PS2、GameCube 时期百家争鸣的情况已不复见,现在清一色都是大厂的作品,让人不禁想问:“新创游戏都去哪了?”

o 系列大作是两面刃,但终究会因流血过多而死

在游戏主机的硬件越来越强之际,开发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从5、6 年前的数百万美金,到现在动辄千万美金的开发成本。

也因此,要制作能在游戏主机市场闯出一片天的游戏,根本不是一般开发商玩得起的,连大厂也都开始变得保守,系列大作在市场与口碑都还不错的情况下,当然开发这些招牌游戏就是最稳健的做法,不但能创造利润,也能维持住玩家。

但是,系列大作却也阻挡了许多新玩家的进入,尤其是那些剧情有相关的游戏,在累积了一定的剧情量之后,对从没接触过该游戏的玩家,进入门槛相对地高;而另一方面,也必须要冒着原来玩家会流失的风险,所以即使是系列大作,也可能只是修改极少的游戏系统或玩法,而不敢在作品内大量创新。

o Arcade 游戏不是解药

微软或索尼也不是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于是也推出Arcade 的机制:XBLA 和PSN,希望能鼓励独立或小型的开发商,能避开零售市场,直接进入数位下载的竞争,创作一些小型却很有原创力的产品。而这些开发商也都这么做了,于是我们看到许多很棒的Arcade 作品,如《Super Meat Boy》、《Castle Crashers》、《Limbo》、《Braid》等,更有不少的大型开发商也在此实验与创作一些产品。

但问题是,在Arcade 上成功的作品比例太低,而这里所谓成功的销售数量,与手机平台上的销售数量来比,其实相距甚远,开发成本却可能比较高,于是,很难有独立或小型的开发商,真的能靠Arcade 的商业模式持续生存下去。

o 新粉丝不认得玛莉欧了,任天堂要怎么办?

手机与平板的冲击,对游戏主机来说不只是免费游玩的必杀技而已,另一个重击是连任天堂也做不到的广大客户群。

从专门给初生儿用的幼教App 到年长者使用的App,满满充斥在Store 内,也使得用户的年龄层与数量到了游戏主机难以想像的程度,因此在手机与平板上制作游戏,天生就具有市场的优势。

而更要命的是当这些玩Angry Birds 养出来的玩家长大后,他们可能完全不认得谁是玛莉欧、谁是林克,更不用说有玩过这些游戏了,那任天堂要怎么生存?这些曾叱咤风云的游戏大厂要怎么办?

o 创新、延续IP,才是游戏大厂最要紧的任务

我们相当乐于看到这些游戏大厂把他们的知名IP 制作在新的平台上,谁不想看到玛莉欧在手机上跳跃,谁不想在平板上玩到更精致的FPS 游戏呢。

要吸引新的玩家,就要以更开放的角度来看新平台的崛起,在开发成本较低廉的硬件上,设计出新的玩法、新的游戏、新的角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延续这些知名的游戏与角色到新的平台,让新的玩家也能认识他们,更是一举数得的做法。

毕竟,这些游戏和角色都是我们的童年、青年回忆,在米老鼠与白雪公主都还能继续出现的年代,我们一点都不想看到玛莉欧就此消失。



本文由“TechOrange ”与“i黑马”联合出品,原文地址:http://techorange.com/2012/11/19/mario-who-why-nintendo-needs-to-create-new-characters/文章由TechOrange 撰写。如果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请联系post@chuangyejia.com ,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i黑马也诚邀第三方媒体入驻“开放实验室”,合作联系:@老雅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