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利性大学有多远
2012-11-21 15:04 民办高校

进行营利性民办高校试点,虽有一定风险,但值得去探索,也必须去探索。

文/ 陕西省教育厅原副巡视员 李维民(刊登在《创业家》第十一期)

教育的营利性是经典教育理论难以接受的。概览中外教育史,私立大学坚持非营利性办学性质是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然而,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财政危机始终存在,发展营利性教育已成为世界性课题。

同时,教育成本增长也是全球高等教育的普遍困惑。许多国家不断爆发因学校收费上涨而导致的学生激烈抗议。中国民办高校在初创阶段“借”字当头,除场地费、教职工工资外基本没有其他支出。但现在从土地征用、校舍建设等,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之物价上涨和风险防范成本的增加,纯粹依靠学费收入举办的民办高校已无法承受这一负重。争取拓展社会资金投入渠道成为高校的一种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关注的营利性大学是指真正意义上以教育服务为宗旨的私立大学,而不是指那些以办学为名,牟取暴利,以骗取钱财为目的的奸商。

营利性大学源于20世纪中期。目前,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等都有营利性大学,不少国家营利性大学的发展势头优于非营利性大学。其原因在于这些国家或地区教育政策比较宽松,竞争处于平等地位,教育市场开放,进入资本市场便利等。

日本私立大学近年面临生源下降,收支恶化。以上市公司创立的私立大学成为日本高教改革的一个重点,这类由上市公司运营的私立大学资金雄厚,经营灵活,对现存的私立大学造成很大威胁。

自1990年以来,美国具有学位授予权的营利性大学从350所增加到750所。与此同时,有200所非营利性大学关闭,非营利性大学成为高等教育产业中唯一发展缓慢的部分。

通常来看,营利性大学有以下特征。一是产权明晰。举办者拥有在办学期间对剩余资产的索取权和决策权,在学校停办时拥有最终剩余财产的分配权。二是扩大了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的机会。三是注重规模发展。学校多注重采取兼并、新建、扩建等手段,扩张校园,多点办学。如美国的凤凰城大学1976年成立时只有8名学生,到2006年已达28.2万人;美国的阿波罗教育集团拥有82个校园,137个学习中心,在校生25.5万人。四是注意吸纳社会资金。学校多通过上市或吸引投资获得大量社会资金。

人们对营利性民办大学的理解仍有许多偏颇。这种理念上的危机,比民办学校在办学中运作层面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更为严重。事实上,营利性大学是一个不以法律是否允许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印度是禁止营利性高校存在的,实际上禁而不止。中国的法律法规也限制营利性学校的存在,但办学者通过各种资金运作变相获取利益的现象十分普遍。显然,对营利性高校的存在与其禁而不止或暗箱操作,不如公开透明、正确引导。

当然,在中国开展营利性民办高校试点,不可一哄而上,也不可急于求成。可以选择的范围:一是新成立的民办高校。这类学校因无历史包袱,有利于从一开始就按新体制、新机制运行,矛盾少,成功率高。二是新转制的民办高校。这类学校多从独立学院转设而来,在此期间必然要进行财产清理,学校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提出进行营利性民办高校试点,少走弯路。三是由教育集团举办的学校。集团办学一般实力较雄厚,亦有经营意识和营利倾向,操作过程可以充分借鉴办企业的经验,试点风险小。四是高等教育机构。

对一些办学历史悠久,多以滚动发展成长起来的民办高校进行营利性试点,则要持谨慎态度。

(本文根据李维民发表于2012年第1期《民办教育研究》的论文《营利性民办高校初探》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