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没投民办高校
2012-11-21 15:17 民办高校

中国的民办高校在很多年里,虽然头顶着营利、非营利的东西,但完全不妨碍他们正常运作。

口述/某著名投资机构投资经理

整理/本刊记者 田茗

中国的民办高校在很多年里,虽然头顶着营利、非营利的东西,但完全不妨碍他们正常运作。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民办高校营利性质问题包括:第一,该不该营利?第二,什么样的营利叫做合理回报?这件事情争论了很多年,我个人觉得,只要不在海外或者在国内上市,这都不是问题,不影响日常运作。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国家不会跟你抢这笔钱。他们真正大的问题是商业模式。

前些年,我基本上把国内主流的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全都看过一遍。我们对照美国发现,大的教育公司里面有很多是做高等教育的,所以很感兴趣。前些年,国内也有很多教育集团拿到VC的钱。

这些人拿到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对外扩张。你能在一个地方搞定土地,搞定资金,搞定资质,但在下个地方能不能搞定?比如从教育部拿到的一些计划内指标。这些东西都很难复制。

早些年,一些民办高校在自己地盘里运营得可能风生水起,特别是一些有历史的,每年都保持一定增长,利润空间各方面都非常不错,甚至有些已经作出口碑。单校运营方面,只要团队和教学质量不出问题,都没问题。

但民办高校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对外扩张的难度很大。对外扩张主要通过并购或投入自建。难度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一是资金。如果是并购,资金需求量很大。一个好的独立学院没有几个亿买不过来。二是资质。民办高等教育不像培训机构,并购时需要理顺学校本身的资质状况,很多运营了多年的公司资质不见得健全,如果要自建,难度更是可想而知。三是公司运营。你必须有对外扩张的团队,否则很难把事情做好。

我看了很多,但一家都没投,即使今天来看也不后悔,因为事实上没有谁解决了对外扩张的问题。原来,就算由于资金、团队或者其他因素没法对外扩张,学校本身有良性增长,因为落榜生比例相对较大。但这两年,学生的人群本身在收紧,所以你会发现,有些学校,不光是对外扩张方面出现问题,学校本身的增长也出现一些问题。

然后才是政策。为什么培训行业百花齐放,欣欣向荣?因为这个行业没有太多国家监管的问题,做的都是公办教育的补充教育,已经上市的新东方做的是语言培训,即便学而思做K12课外辅导,也还是国家主流教育形态的补充。

高等教育不一样,学生不是利用课余时间来你这里学习,是把自己的三年、四年放在里边,而且学校要发国家认可的文凭,这就很难说是补充了,国家的监管相对比较严。

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各方面会改进,但过程缓慢。前些年有些变化,例如国家在独立学院这块态度开明,一下子百花齐放,吸引了很多当地的民营企业家和当地资本比较雄厚的股东进来,但后来发现这个事情也有很多问题,所以就把门关上了。

当年批复成立的独立学院,今天的生存状态也有很大问题,大多都在寻求并购机会,因为独立是做不大的。他们基本上想卖给资本雄厚的、融到钱的,或者能够融到钱的民办教育集团,然后一块上市。

对VC来讲,主要靠资本市场的退出。对于能否上市,我觉得还是破冰之旅吧。在业务层面上,如果每年能保持30%—50%的增长,有收入有利润,前景明朗。同时,公司在上市的过程中主动和教育主管部门沟通,把一些可能的障碍沟通清楚,不是没有希望。

但上市只是个开始,你一定得有未来多少年增长的故事。这个讲不清楚就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