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与人性回归
2012-11-27 15:59 社交网络

利用人性使得它自发活跃,就是社交网络的精髓。

口述/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 王煜全 整理/本刊记者 王冀

人的合作精神是所有动物里最强的,人有竞争,但主体是合作,而且合作性非常强。大家为什么愿意行善,愿意共享?因为这会使我们联系得更加紧密。

人类主宰世界就是因为这些规律,这会进一步被未来的互联网放大,变成所有人的行为准则。为什么在冷战时期,美国人和苏联人都没有认为雷锋精神是错的?因为我们都是人,人的共性远远大于个性。美国社会追求自由、追求个性化,但后来发现,再追求自由也不能伤害别人,还是要跟人合作的,因为这是人类亿万年进化后与生俱来的,是改变不了的。

科技无外乎是使人类生活得更好。亿万年来我们都要生产,有了蒸汽机使生产力提高,所以蒸汽机就一定受欢迎。社交网络使我们共享得更充分,使我们互相理解得更透彻,使我们互相避免冲突,因此能推动我们继续前进。

社交网络需要设置结构,此时讨论社会学不是没有意义的。你需要把人类的行为准则抽象为网络准则,而网络准则是用机器来实现的,这样使我们的准则被固化。这是一件好事,能让我们更好地合作、互动和行善。比如微博里有微公益,一个人需要10万块钱的帮助,每个人掏10块钱,1万个人就把这事儿办了,这就是促进了合作。

社交网络现在其实亲社会、反社会并重。大家互相攻击是反社会的,互相帮助是亲社会的。这些未来会形成一个互联网上的秩序准则,根植在每个人心里。这不是靠谁去制定的准则,而是自然形成的行为规定。这时候,我认为世界会更美好,因为现实有太多的行为准则,不是每个人用心投的票,我们是不得已。比如现实中有很多恃强凌弱的事,我爹很牛就去撞死人。可网络上不行,因为网络上每个人的力量差不多,你爹牛我们可以声讨你,可以人肉你。

现在有些矫枉过正,人们会把一些怨气过度撒到被承载了怨气的那个人身上,但其实它是一种回归,只不过回归得有点儿过了,我认为还会回归回去。在不断摇摆的过程中,大家就会找到一条准绳,那条线是未来,未来是什么?就是每个人的心。

人性中有恶的一面,我们应该善意引导,使人性善的一面更能迸发。我总结的做法是:养小善,隐小恶。人的自我认知是中性偏善,如果做了一件小坏事被揪住了,别人说你是一个坏蛋,他就会认知失调,就会干更大的坏事。但反过来,你干了一个小的好事被人表扬了,这与人的自我认知就吻合了,下次干好事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

扎克伯格在这方面有很多思考。他认为社交网络一定会造成隐私降低,但会加大大家对此的容忍。他曾举例子,一个人向老板请假说参加亲戚的葬礼,但被发现是去酒吧喝酒了,结果就丢了工作。这种事让大家更多地思考,这样的小恶是不是人人都会有?当人人都会有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宽容?我们要不宽容就虚伪了,因为这种小恶我也会有,只不过没有被揪住而已。

社交网络在使我们更紧密地聚集的同时,让我们能多视角地去看事情,从而使我们的宽容度增大。这时候,你会发现世界是多元的,需要换位从别人角度思考,使我们理解别人,我觉得这就是进步。到最后,其实没法改变的是人性,因为人性根植在我们的血液里。再黑暗,人性也会闪亮,这是人生存到今天的基础。而利用人性,使得它自发活跃,就是社交网络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