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店潮来袭?7-11拟关闭近20家店
2012-12-04 09:24 7-11 便利店

全家今年关闭调整了至少几十家门店,可的与好德的关闭调整还在继续和加大,7-11今年也正拟关闭调整近20家店。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乐琰

在罗森、好德和可的关闭调整一批门店后,其他便利店品牌也加入集体调整潮。《第一财经日报》昨日获悉,全家今年关闭调整了至少几十家门店,可的与好德的关闭调整还在继续和加大,7-11今年也正拟关闭调整近20家店。行业调研和业内采访显示,区域市场饱和、成本高企使便利店业者盈利困难,不少业者开始谋转型。

  关店潮与盈利压力

今年,罗森因关闭约30家店被指年净增数(开店与关店数相减)接近零,一直维持约300家店。同时,可的和好德今年也关闭调整了几十家门店。就在近期,可的又关闭了绍兴地区约10家门店。

“我们没有具体数字可说,但便利店关店调整的确在增加,而今年的新开店并不是特别多。”拥有可的和好德的农工商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可的和好德门店总数超过2000家,经关店调整后,尽管总数依旧不低于2000家,但可能净增数有所减少。

令人略感惊讶的是就连时尚品牌全家和7-11今年也关闭和调整了不少门店。近期有业界传言称全家将关闭200家店。对此传闻,全家方面昨日表示,200这个数字不属实,但今年的确关闭和调整了至少几十家店,不过全家目前共有1000家店,且每年以200多~300家新店速度扩张,净增数不低。

此外,有知情者透露,7-11今年在华东地区也已经或正拟关闭近20家店。

面对上述各大知名便利店品牌的关店潮,各企业给出的理由如出一辙——止损。农工商内部人士指出,部分门店盈利堪忧,要作出调整,公司内部标准是单店日营业额需达5000元才算及格。“当然,不是说低于5000元必须关,部分具战略意义的门店还是要存在,但营业额过低门店必须调整。”

记者采访获悉,全家给门店的培育期是2~3年,即2~3年内不盈利可以接受,但超过该期限后就需重新考虑。罗森和7-11的理由更为直接,以往公司还可接受预亏一定时间,但如今盈利是最关键指标,对于持续亏损和几乎看不到盈利前景的门店,当机立断止损关店。

  饱和度与成本难题

“便利店发展规律是人均GDP3000美元时为起步阶段,5000美元时进入成长期,1万美元时进入竞争期,以此看来,中国很多二三线城市并未具备大量开便利店的条件,这也造成大量便利店集中在一线和部分较发达二线城市。”上海商学院教授周勇分析。

在一家外资便利店公司工作约10年的老赵告诉记者,过分集中使部分区域尤其是上海的便利店趋于饱和。

记者走访上海多个商圈后发现,不少人流稍集中地区每隔数百米就有一家便利店,甚至在某十字路口开了2~3家全家。

“照理同品牌门店要计算间隔距离,否则就分流了各自的生意,但现在大家为霸地盘都不管,结果造成过分扩张。”老赵透露,饱和引发的弊端就是大家都减少营业额,比如以往业内不少门店还能撑到5000多元日营业额,可如今很多门店仅3000多元日营业额,难以盈利。

同时,租金和人工成本的日益上涨也困扰业者。“以前差不多20多万一年租金,现在合约到期后租金要涨数倍,40多万~50多万的年租金已算客气,有些一类商圈的年租金可高达100多万元。”长期负责展店的龚先生坦言,以人工年上涨10%多、毛利率20%~25%计算,便利店单店日营业额至少5000多元到6000元才能亏损平衡,部分高租金门店指标可能更高。

上述盈亏平衡点数字与农工商内部对便利店的指标相差不多,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一个便利店企业一年亏损数千万元甚至过亿元已很正常,就看谁能撑更久。近期,罗森在上海开设了继奥特曼店之后第二家主题店——柯南店,据悉,这类门店的投入起码是普通店的3倍。

  转型求生

一份上海商学院的最新便利店行业调研中指出,上海地区消费者有51.54%最常去全家,常去便利店的人群中69.69%为16~35岁的年轻人。可见全家、7-11等时尚品牌颇具前景。

“这意味着好德、可的、良友等老品牌会面临困境,尤其是有大量老员工的农工商系。”时富金融分析师廉波说。

上述调研还指出,具有快餐功能的便利店能拉动营业额。目前7-11的快餐岛很受欢迎。但记者采访获悉,要办快餐岛需相关部门的多项许可证,难度不小。

而农工商正在努力,其昨日表示,刚刚升级网购和启动电话购物,今后消费者可通过上述两种新渠道购物,且商品可送到家。

“尽管电商平台的建设投入很大且管理也不简单,但农工商的举措可见其改革和寻找新出路的决心。但便利店行业的高成本低盈利通病实在也很难在短期内克服。”廉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