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证实年轻时的梦想,全部都是幻觉?
2012-12-05 10:48

ScienceDaily两年前曾有一篇叫做“幻觉vs.现实”(Illusion vs. Reality)的研究报告,指出有一群科学家在1996年与2006年分别对好几个年龄族群的人做过研究,结果发现,年轻的成年人,对现在的满意度通常大于对过去的满意度,对未来的满意度通常大于对现在的满意度,换句话说,年轻人总是相信一切会“愈来愈好”!

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则普遍相信,过去和现在“差不多好”,而未来呢?会比现在还要不好一点点。

这个简单的实验最重要的地方是,十年,当年受访的年轻人依然是成年人,当年受访的中老年人依然是中老年人,但十年来,生命变迁,足以“实证”当年的一些说法。科学家可以将你1996年写的“未来满不满意”和2006年写的“现在满不满意”做个比较,也可以将你1996年所填写的“现在满不满意”和2006年所填写的“过去满不满意”做个比较,结果一比较下来,科学家果然证明了“年龄”的确有差。他们说,中老年人两次的回答,答案都差不多!但年轻人呢?两次答案差狠多。

实验将它叫做“幻觉”(illusion),研究显示年轻人的“幻觉”比较严重一点,1996年他们觉得未来会更满意,但2006的他们并不觉得“现在”令他们满意。甚至连2006年叫他们谈谈“过去是否满意”,和1996年的答案也不一样(报导未指出是较好还较烂)。

实验还提到,无论是年轻人或老人,对过去与未来满意度是否一致,此人的“身心健康状态”是关键,对自己较完整者、有强大社群网络者、没有忧郁症者,对于自己的未来较“没有幻觉”。报导诠释说,这是因为,他们已经以全力去经历了状况,所以已经知道“大概最好的就是这样”,因此就不会好好的去干活了。

这篇报告的确令我们这些还有梦想的人相当担忧,难道,年轻人相信自己会创业成功,有天自己当老板,爬到高位,抢到趋势的浪头,都是幻觉?

怎么可能?

原本是要找一篇让自己振奋的题目,结果,找来了一篇“叫我认清幻觉”的文章。所以趁机也对这样的观念以及这样的实验提出一些看法。这实验的确依研究合理的推论出它的结论,但我发现有些事是实验所做不出来的,因为这些事情的存在,所以这实验本身可能也是一个幻觉,至少,它被幻觉扭曲了。

我想问这些科学家一句话:“你能叫一个人,举出他每天做什么事吗?”

同理,“你能叫一个人每天写下心情,告诉你他满不满意吗?”

这个科学报告,只是取了两个时间点,1996年与2006年。这段时间一共是十年,也就是三千六百五十三天(经过三次闰年),这3653天发生了什么事?

以我自己为例,总是在不断的失败中,夺取下一步成功的机会,一直都是如此。我想,许多人若换成是我,应该早就觉得“未来好像不会更好?”,不会再继续努力了。

这些傻乎乎的努力,其实是需要一匹马在前面拉着。这匹马是什么,正是这篇文章所谓的“幻觉”。

当我与一个人在讲某个点子,看到他眉头深锁,老半天吐出一句话,却是一句又一句的无止尽的质疑与负面论调,我就在想一件事:

“或许你说得对,但你们在说的时候,我们已经赢了一半了。”

你是用尽了脑力,去分析未来365天可能发生的最好状况,而我是快乐的,去享受那365天所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感。

享受那个幻觉。

在这365天的第一天,我们带着热情,准备着未来的果实,我们的细胞接收到极大的快乐,我们的脑细胞全数开放自由自在的抓取与学习,从这第一天,一直到第五十天。

第50天,我们碰到了第一个挫折,但我们的“幻觉”实在太强烈,所以我们拼命的想办法去克服这个挫折,只因为未来甜美的果实的香味不断的飘过来。

第51、52…100天,我们的挫折愈来愈多,但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我们就是拼命的把挫折全部都打掉,只因为未来甜美的果实的香味。

到了第100天,终于有一个狠大狠大的挫折,我们整个没有办法,于是被打败了。

被打败了,我们颓倒在那边,心情沮丧到极点,出去走走,花儿不开;出去做什么,都不顺利,心情非常不好,有这么几个天,甚至几十天,我们处在整个停摆的局面。但第151天,我们突然又想起什么,又闻到了“香味”,于是又开始干了。

就这样,重覆再重覆,直到了3653天。我们真的有点累了。已经忘记当年填什么,也忘了这3653天发生什么事。我们只记得,啊,原来生命就是这样。这时候,如果你运气好,看看这3653天的每一天,或许会意外的再重拾信心。

但,还不止这些呢。

有些状况,是这些科学家怎么也看不到的──

第一,是人们对自己的满意度,就和金钱的价值一样,时间会改变它的;金钱的改变是因为金融制度与物价等,而人们的满意度则是因为“人是容易习惯的动物”这个天性使然,今天你觉得能拥有一台上万元的音响真是享受,等音响买来一个月后,渐渐这享受的感觉就消失了,要等到一台跑车或一整套立体电影院才可以再带来快乐。而这整件事,我们是不会记得的。这时候再来回想当时怎么想,也想不起来的。所以说,科学家访问的这些人,可能在这十年间“曾经满意过”,但来到受访的当下,已经不记得了。

第二,在3653天结束以后,好,年轻人并没有得到当初所预测的满意,但,第3654天呢?

第365天?365天?

追着这“幻觉”,跑了365天后,带来的是许许多多的历练。这时候的成功机率,也大增了。

讲到最后,这不就只是一个“盒子”。人家说“在盒子外思考”(Thinking outside the box),但思考本身就是最可怕的“盒子”,一边想,一边会在头上罩下不同程度的盒子。这社会的确需要一群狠会思考的人,但更需要的是一群有幻觉的人。因为到最后,世界上所有可以使用的东西,都是这群带着幻觉的人想出来的;甚至所有看的电影,这么精彩,也都是这群带着幻觉的人所做出来的。在3653天之后,只有这么几个人成功,剩下的有幻觉的人至少也做了这些懂思考的人的案例,让他们继续去忙着思考,让其他有幻觉的人少一些竞争者出来。

到最后,这篇报导只有一开始引的那句爱因斯坦的话是正确的:“所有的现实,其实都是幻觉。”

唯一不是幻觉的,是每一天所“做”的事。

既然做了,就是做了。若只是在思考,难免有幻觉;但做了就是做了。

而一生中有几个365天,其实可以做狠多事情,就算没干成,也是轰轰烈烈的一场,就从一个念头开始,把自己放掉,让自己“野”这么一点点,让这些所谓的现实与幻觉都无所谓,让他们做好带领的责任,化为最直接的今天的做。365天后,就算自己感觉不到,科学家感觉不到,终有一天会知道。

via i黑马 by Mr.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