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六度空间理论的维度缩减趋势!
2012-12-07 17:53

事实表明,空间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交关系维度之一。

六度空间理论指出:任何人和任意陌生人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或者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他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但是,社交六度空间理论之所以成立,是因为有社会空间联系性的现实概率支撑基础。虽然六度空间理论中的每个人共同构成了客观的社会网络结构,但他们同时也是特定的全息空间节点,相互依存、作用和沟通,这两者密不可分。

六度空间理论所赖以诞生的实验发生于新知识和信息机制还远未发达的年代,无论是邮寄信件还是在城市电话簿上的姓氏联系索引,都远不能与当前的在线联系效率和规模相提并论。比如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大量虚拟渠道迅速而直接地联络成千上万人并从中发展出大量的现实朋友,这一过程中并不存在他人的引见因素。如果仅按社会全息联系的平均概率水平,而离开了当年进行六度社会空间实验时加入的与目标人的空间距离越来越短这一重要前提,六度空间理论并不能成立。

所以,在当前的新知识和信息机制之下,如果考虑到六度空间理论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对空间位置的假设前提,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现在对六度关系理论的引用是否存在误区?一个在新知识和信息机制前的、现实社交生态中的、具有现实空间距离前提设置的结论,是否适应于当前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全新社交环境?如果对Web网、移动网的社会化网络现实和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人们会不会发现六度理论缩减为四度甚至三度理论了呢?

此外,有社会关系网络方面的研究者在研究和实验中发现,一个人往往是因少数几个人而构建起他的全部社会关系网络,许多新朋友都源起于那少数几个人直接或间接的引入渊源,但是不是这少数几个人较早出现在此人的社交生涯中呢?按照一般逻辑他们不会出现得太晚是肯定的,然而较早出现的未必只有他们,还有其他人。

虽然全息空间节点在广义上是相互平等的,但在结构上则存在着二八分布的规律和法则,20%的全息节点承担了这一性质所联系和规定着的全息网络的80%的支撑任务。这样,当新知识和信息机制大大强化20%的全息节点的社会网络支撑功能时,六度社交空间的维度很可能响应地要发生缩减。

六度社交空间的维度缩减符合“世界是平的”这一趋势,我们迟早会发现,推动这一趋势的核心力量来自Web网的成熟和移动网的加速成长。

Via i黑马 By 博客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