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的传奇
2012-12-25 09:20 孙正义

孙正义23岁时创办软银集团,不到20年就缔造出日本最大的网络和投资帝国,被美国《商业周刊》称为电子时代大帝(Cyber Mogul)。

【导读】他身高不足一米六,他被称为“电子时代大帝”;23岁创办软银,不到20年就缔造出 日本最大的网络帝国;1996年他投资雅虎和2000年投资阿里巴巴已分别成为投资传奇;2012年200亿美元收 购美国电信运营商Sprint,“我是一个男人,努力争第一。”

以下摘自《钱经》杂志(作者:张登辉)

2012年春天,福布斯日本富豪排行榜上,孙正义以69亿美元屈居第三,这对于曾经的世界首富(2000年和2007年)来说,似乎不大光彩,尤其第一名还是一个没多少技术含量的卖衣服的。不过,这些都阻挡不了中国人对孙正义的关注,尤其是,他的命运已经和中国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

软银帝国的掌门人孙正义,是第三代韩裔日本人。从血统到内心,孙正义都有着“混血”的一面,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共同塑造着他的世界观和经营理念,也许,混血正是孙正义成功的“天分”。

孙正义创办的软银集团至今不过31年的历史,对其他公司进行投资也不过20年的时间,但这个致力于互联网和电信领域投资的企业在全球投资过的公司已超过600家,在全球300多家主流IT公司都拥有多数股份,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最以孙正义为骄傲的,可能并不是日本人,而是韩国人。因为发现了这位日本首富身上的韩国血统,这次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把孙正义“抄袭”过去了。从血统上看,孙正义并不仅仅拥有日韩血统,追根溯源,孙家祖先从中国迁往韩国,至孙正义祖父一代,孙家才由韩国的大邱迁至日本九州。他的家族说:“孙氏和韩国固有的孙氏不一样,我祖籍和汉民族的孙氏同属一脉。”由此可见,孙正义是名符其实的“混血”。

但孙正义的“混血”并不仅仅是拥有三国血统这么简单。

  狼与禅:一尘不染,明澈清茶

成功的企业家往往有着狼的敏锐和贪婪,孙正义也不例外。

从求学时期开始,孙正义的狼性就如同手术刀般目标精准,干脆彻底。在美国求学期间,孙正义创造了3周完成高中教育、不到两年念完圣名学院课程的记录,1977年孙正义顺利进入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读经济,但这位伯克利的毕业生毕业多年并没有伯克利的毕业证,而原因竟是他为了回日本等不到毕业典礼的举行。他在毕业典礼举行之前一周便返回了日本,他说:“我是去念大学而不是去大学领毕业证的。”

孙正义的习惯是一边全速奔跑,一边树立新的目标。

 在一次演讲中,孙正义指着大屏幕上自己19岁时的照片说:“19岁那年我为自己规划了未来五十年的发展目标。20多岁,我要创立自己的公司;30多岁,我要赚足够的钱,至少10亿美元,这样我才能对未来进行大手笔投资;40多岁,我要下一个大赌注,挑战人生。”

行事如疾风的孙正义一生都在“赶超时间”,虽然也为之付出过不小的代价。收购沃丰达时,孙正义开出了2兆日元的“天价”,这个收购额高到连他自己都自称是“疯狂的赌徒”,在2006年软银收购沃达丰的三天之内,其股票狂跌60%,当时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孙正义失去了理智。而孙正义却说:“无论多大代价,沃丰达之前在宽带上的投入,能为软银省下多年的时间”。

随着运营商网络移动数据的激增,这个“赌注”正在得到回报。“我就是做出疯狂赌注的疯狂人,但有时疯狂举措会得到好的回报。移动互联网是我对接下来的10年、20年之内所押的巨大赌注。即使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在走低,然而数据流量却一直在攀升。”他最后指出:“对于未来发展趋势的赌注,如果你比竞争对手更为激进,那么你的市场占有份额就会提升。”

毕竟互联网是一个赢家通吃的行业,孙正义的“快”就是为了当上第一。

他和比尔·盖茨之间有一件“争第一”的趣事。接受美国教育的孙正义并没有参加日本大学的入学联考,而美国人比尔·盖茨却参加了日本大学的入学联考并拿到了800分的满分。多年之后孙正义被邀请到盖茨在西雅图的家中做客时,孙正义像个孩子一样兴奋异常地向比尔·盖茨提问:“你是怎么考到800分满分的?”因为在孙正义看来,“800分和799分有着天壤之别,799分还能反映出个人能力的极限,而800分就说明这个人没有极限”。比尔·盖茨在回忆孙正义时说:“他给我个人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当我们谈论一件互相都感到很有趣的事情的时候,他会用鹰一样发亮的眼睛盯住你问:这事情,你能做到第一吗?”在孙正义看来,一个企业特别是信息行业,如果不是第一,那它的地位会非常危险,“第二就是失败,还在半途”。和比尔·盖茨相比,孙正义也不差,在互联网经济中,孙正义的确拿到的份额比比尔·盖茨大,而且其个人财富也曾一度超过比尔·盖茨,虽然只是在榜首短暂地停留了两天。

没有企业不渴望快速成长,但决定一家企业成长速度极限的,除了雄心与愿景,还有其能力的边界。一直在狂奔,孙正义的内心却依然保有一份东方人的谦和与平静。

在一次参加茶道掌门人山田宗偏所举行的茶会时,孙正义多次中途退席出去打电话,而且一打就是很久。被宗偏发现之后,孙正义频频道歉:“我是很诚心诚意、尽力而为的。请相信我,虽然我还年轻,也请多多关照。”

这份谦虚正符合宗偏流“戒骄戒躁”的理想境界。茶事结束后,每人都要写一个字,孙正义大大地写了一个字:“风”,包含了他幻化成风的强烈愿望。但在宗偏的心底:孙正义是“一尘不染,明澈清茶”。

追赶时间的孙正义不会因任何困难而停下来,这也是茶道禅意的精髓。

  大与小: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赌局

31年前,孙正义在福冈市南部的大野成立了软银公司,从事的是个人电脑用的软件的流通买卖,当时的资本只有1000万日元。那时公司的屋顶只是一层镀锌铁皮,屋里一个装苹果的箱子被当做演讲台,孙正义就是站在这个“讲台”上,饱含激情地对他仅有的两个员工说道:“公司营业额5年要达到100亿日元,10年要达到500亿日元。”

作为东方人,孙正义有着东方文化特有的宽宏大气,虽然有时会有些“忽悠”,但他绝不是一个光会说大话的人,他做起事来也是毫不含糊。

胆大心细可谓是孙正义的一个鲜明特点。要想快速成长,他需要发挥这一“特长”,在一场场或大或小的赌局中接连胜出。

投身互联网行业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赌局。 1981年,孙正义看到了计算机时代发展的趋势,同年9月,一年一度的家电、电子业界展览会在大阪市的见本举行。孙正义从1000万日元中拿出了800万投入到了这次展览会。进入展会的孙正义一举租下了规模与松下、索尼一样大小的展区,参展商的条件也突破了大家的想象:孙正义来付展区的租借费和装饰费,软件公司只要带参展软件就行。

在这次展览会上,孙正义的展区被参观者挤得水泄不通,火爆程度甚至超出了他之前的预想,虽然这次展会上的交易额只有30万日元,但“日本软银”这个名字却因此一炮而红。

在展会上挥金如土装大气,但在实际的商务拓展合作中,孙正义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谨慎。

1988年7月,孙正义建立起软银·美国。当时局域网等网络产业在日本还未兴起,在孙正义看来,这样的局域网也一定会在日本扩展开来。于是,孙正义想要联合美国的诺威勒公司,这是一家从事电脑局域网软件研发与销售的公司,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5%。

就在孙正义与诺威勒的总经理诺达谈判后不久,一家重量级的日本公司兼松江商突然宣布与诺威勒草签协议,孙正义马上意识到自己已被诺达抛弃。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孙正义第一时间赶到美国,向诺达表示兼松江商对电脑和外行没什么区别,而在日本建设局域网必须以组建合资企业的方式进行。孙正义说:“如果让我接手,我可以向您推荐实力雄厚的日方合伙人”。这时,诺达的脸色变了,这一切被孙正义看在眼里,他看到了诺达内心的动摇。

会面结束后,诺达做出了让步:让公司副总经理去日本考察。一下飞机,孙正义就和NEC、富士通、东芝、佳能、索尼等公司进行融资谈判,融资谈判如孙正义预想中的顺利。于是诺威勒副总在报告里指出,日本软银是其联手的最佳选择。

1990年春,由软银和诺威勒共同出资的诺威勒日本企业成立。

这就是孙正义:敢赌、嗜赌。孙正义曾被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为影响全球电子商务的投资者之首,而业界对他的评价是“投机者和赌徒”。虽然,在伯克利读书时,孙正义曾在拉斯维加斯赌过一次,当时把钱输个精光后他再没赌过钱,但软银的每一次投资都更像一场场赌博游戏。

现在,孙正义的另一大赌局正在中国展开。

孙正义回忆说,21世纪初是最好的第二次投资互联网的机会,当时中国的大多数互联网企业都在四处奔走寻找资金过冬。“感谢上帝,我们的第二次机会终于来了。”后来的发展也证明孙正义又一次押赌成功,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投资了阿里巴巴。当时的中国IT业就像当年他从美国引入局域网的日本:市场空白、企业野蛮生长、规则极不明晰。而走出互联网寒冬后的中国IT企业为孙正义所带来的价值,远在数字之上。

  硬与软:冷血与价值3.5亿的朋友

作为几十亿美元身家的大富豪,具有“独裁性格”似乎是一种必然,但这种独裁性格并不是独断专行,而是一种商业态度的强硬,是一种西方教育背景下的冷静,甚至冷血。

在投资雅虎的过程中,孙正义就是这样。

当时雅虎正在准备公开上市,此时的雅虎已经盈利,现金流很好。刚开始杨致远并不想接受孙正义的投资,当时,孙正义问杨致远:“你的竞争对手是谁?”杨致远说是网景,已经上市的网景当时做得很好。孙正义接着说:“那好,我有1亿美元,我一定要投一个互联网企业,你不让我投,那我就去投你的竞争对手。”

最后,雅虎接受了软银200万美元的投资,雅虎在纳斯达克上市时,软银向其追加了100亿日元的投资,控制了雅虎35%的股份。

后来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孙正义说:“和杨致远他们一聊,我就知道这事非他们莫属,所以决定赌上一切。”事实证明,对雅虎的投资是软银最成功的投资之一,雅虎的成长也为孙正义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孙正义还有一个特点:投资了之后,就会不断地投,而且不让别人投。例如他就曾对UT斯达康说:“你只要缺钱,我们就来投。”而且在UT斯达康上市前5、6个月,孙正义才被说服允许其他投资者进入。UT斯达康说:“不能只有你一个投资人,我们需要一些战略投资人。”这才让英特尔、松下等投资进入,进入后的英特尔用了6个月就赚了10倍。而这时孙正义的投资已赚了100倍,达到了30亿美元。

不过,孙正义并非是一个眼里只有钱的冷血商人。

在马云收购雅虎中国的过程中,孙正义主动出让了3.5亿美元的股份。如果孙正义再继续持有股份,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将会获得更加丰厚的回报。马云说:“孙正义对我讲,‘Jack(马云),就是因为要跟你做一辈子的朋友,我才愿意退出。’”

“这种感觉,只有我和他才能理解。雅虎、阿里巴巴、孙正义,都将钱押在了未来和信念上面”,马云说。

这种感觉就像一株曼妙的常春藤,它的种子早在马云刚见到孙正义之时就已种下。

当时马云没有钱,和现在一样瘦,但孙正义就是看见了马云眼里的光芒。当时孙正义和马云说的第一句话是:“说说你的阿里巴巴吧”。然后就在马云刚刚开始6分钟的时候,孙正义从办公室的另一头走过来说:“我决定投资你的公司,你要多少钱?”听到这句话,马云被瞬间秒杀了,马云后来回忆说:“我本来没想要他的钱,而且我准备了1个小时的内容。”

后来马云才知道,软银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资申请,只对其中70家公司投资,而孙正义只对其中一家亲自谈判,当时和他一同前去的还有新浪的曹国伟等国内互联网大佬,但是孙正义只用了6分钟就决定给马云投资,原因只是“觉得马云和杨致远一样疯狂”。

虽然,马云只接受了孙正义2000万美元的投资,但在之后的两年里,孙正义先是投了一亿美元给马云做免费的淘宝、阿里巴巴,又分别追加了3.5亿和10亿美元两次投资,到2008年,阿里巴巴B2B在香港成功上市,孙正义也获得了高额回报。

显然,孙正义和马云都是赢家。

? ?【相关阅读】孙正义的十大创业法则?

来源:腾讯科技

12月24日消息,孙正义23岁时创办软银集团,不到20年就缔造出日本最大的网络和投资帝国,被美国《商业周刊》称为电子时代大帝(Cyber Mogul)。他在1996年投资雅虎和2000年投资阿里巴巴已分别成为投资传奇,2006年他巨资收购日本沃达丰被认为是豪赌,但最终结果证明他的正确,2012年软银又以200亿美元收购美国电信运营商Sprint,创造日本历史上最大的海外并购。目前,其身价近百亿美元,是2011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日本首富。

  这位商业狂人是如何成就软银帝国的?今年出版的新书《孙正义的头脑》揭示了他的秘密,该书从多个方面详细披露了孙正义的经营方法论和商业法则,从这本书中,腾讯科技总结出了孙正义最值得创业者学习的十大商业法则:

1、70%法则,预计成功率可达70%的事业就值得一做。

如果觉得自己在某项事业上有90%的概率获得成功,可能已经有同样有把握的竞争对手存在,这时动手为时已晚。如果成功率在50%,就市场的生命周期而言,可能时机尚早,同时也意味着自家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并未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业内第三方将无法判断应当追随哪一方。因此,70%的成功率是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2、做出1000套商业计划后再来。

创业者做商业计划时通常会基于营业额数据做出乐观、平庸和悲观三套方案,但孙正义认为三套商业计划不够,需要“1000套”。这似乎是强人所难,但孙的背后含义其实是,制作出1000套方案的关键就在于,找出方案的主轴,即用户获得率、客单价、设备投资额、用户获得成本等前提数据。新兴市场没人知道竞争对手会采取什么样的商业战略,对方是采用低价策略,还是推出新服务提高客单价,可能性不胜枚举,只要找到方案主轴,才能摸索出正确的答案。

3、要做成一件事,必须用减法。

孙正义总是先设定好最终目标,再通过减法确定过渡目标,然后才开始迈步。普通人制定计划通常是“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而孙正义的思考方式是反常规的:“要实现某项目标,在目标的前一阶段要做到什么,而要做到这一点,又要在它的前一阶段做到什么。”比如,他希望最终涉足移动通信业务,但一开始却是先推出宽带业务,接着收购固定电话运营商,最后才收购日本沃达丰。若非如此,就算他开始就有心收购日本沃达丰,一是筹措不到数额庞大的资金,二是收购了也缺乏相关的管理人才。

4、提供自己认可的产品。

自己骗不了自己,最难说服的对象就是自己。软银推出的手机,孙正义都会亲自了解一番,只有那些能被他认可的型号才会成为软银推出的产品。孙正义和他人谈判合作之前,都要先和公司内部人士充分探讨,制定双赢的方案。否则一味追求己方利益,缺乏令对方信服的理由,只会让自己心虚对方戒备。

5、10秒内想不清楚的事情继续想下去也是白费力气。

孙正义进行决策时,总会瞬间做出结论。不过有时他也会因一时“无法决定”而将相关事项暂时搁置,“无法决定”的因素要么是当时未掌握立刻决策所需要的资料,要么是尚在洽谈中,还有继续洽谈的必要。经营者每天需要自己做出决策的事情数不胜数,如果思考良久依然无法得出结论,还是不要给出结论的好。

6、首先要采取行动。

未来是不确定的,比方说无法预测产品推出后竞争对手的反应、成本的变动等。只需要按照自己预定计划去做,就算做得不好,任何一件自己做过的事,也会为将来的自己积累经验。

7、公布目标鞭策自己。

公布目标并努力实现,风险虽更高,却值得一做。其他企业也可能默不作声闷头苦干,但人家的经营资源可能足够丰富。风险型企业却必须从聚合资源开始,公布目标有利于聚合人力、物力、资本、信息等经营资源,反而可能走得更远。难点在于,目标定到什么程度而不至于让外界根本不会相信。

8、创业之初先争取覆盖面,再进行深度挖掘

创业企业很难两者兼顾,成立之初,应先以争取用户和市场份额为首要考量。比如雅虎日本,一开始就是个按类别划分的门户网站,然后才又增加了购物、网上拍卖等业务。

9、和龙头企业合作

如果能与龙头企业达成合作,就算默不作声也会一路顺利。孙正义总是选择与龙头企业搭档,是因为可以借此享受到龙头企业的品牌号召力、价格竞争力等优势。和龙头企业合作并不简单,对软银而言,有时也会面临苛刻条件,但长远来看,这仍是成就事业最为可靠的方法。

10、问“为什么做不到”的人当不了领导者。

企业在扩张时,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领导者不能问“为什么做不到”,而是必须不断向自己抛出问题,即“怎么样才能做到”。同时,领导者也不能疏远那些会解释“为什么做不到”的下属,如果公司里没人回答这个问题,公司就会在带“病”的状态下发展,导致问题越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