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贷受捧
2012-12-27 17:40 小额贷

融资难、融资贵,像一根绳子勒紧小微企业的脖子,随时可能要了它们的命。

文/周德文

一直被冷落的小微企业贷款,近年来受到各商业银行热捧。自2009年开始,民生银行将个贷重点转向针对中小微企业主的“商贷通”;去年4月包商银行进入北京,短短一年内小微贷业务达2.4亿元;随后,杭州银行推出“订单贷”“小微贷”等产品;宁波银行亦选择优质小企业量身定做“诚信融”“透易融”等产品;建设银行为年销售金额5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制定征信与受信流程;中行广东分行在一些地区成立“信贷工厂”,将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时效缩短至3-5天;交通银行将小微贷业务细分,提供差异化服务……网络上也出现大量借鉴欧美P2P模式的人人贷平台。小微贷受捧是金融改革的可喜现象。 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1973年在其声讨现代工业文明弊病的著作《小的是美好的》中写道:“相对于大而无当的扩张,不计后果的掠夺性发展,小带给我们的感觉会更加美好。” 小微企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有数据显示,工商登记注册的小微企业有1023万户,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85%的就业岗位,产品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占全国企业的54.3%。“离市场最近”的小微企业,却一直承受着“离资本市场最远”的痛苦,无法享受全面的金融服务。2011年温州地区发生不少老板“跑路”,小微企业倒闭,就是小微企业在融资无门之后资金链断裂的残酷表现。 小微企业融资难,当然与自身“弱质性”不无关系。产业层次低、管理水平落后、财务制度不健全、抵押担保物缺乏以及信用记录缺失等。而深入研究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除国有大银行的“歧视”,还有其他诸多原因:地方银行机构规模小,难以满足小微企业巨大的融资需求;新型金融组织如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股权投资机构数量少,服务覆盖面、影响力有限;民间融资受金融体制的影响处于灰色状态,不能成为融资主渠道。归根结底,是中国金融体制不完善所致。 随着十八大精神的贯彻,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将得到更多政策扶持,小微贷金融业务必然得到银行更多重视。在小微贷受捧的同时,必须重视解决一些问题。如部分银行缺乏对当地小微企业市场的认识,导致业务管理和服务模式同质化,不利于满足小微企业差异化和特色化信贷需求;如何将小微贷业务标准化、流程化,降低小微企业业务的成本?尤其是小微贷的风险管理必须重点关注,采取切实措施。 这里需要着重提出“人人贷”(P2P)这一借贷模式的风险。人人贷是一种将分散的小额度资金积聚起来借贷给有资金需求人群的商业模式。理论上讲,这种模式在满足个人资金需求、发展个人信用体系和提高社会闲散资金利用率方面是有意义的。但它以个人信用评价为基础,目前中国的信用体系特别是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和建立很不健全,加上人人贷的网络交易特征,面临巨大的信息科技风险,他们更无法像银行一样登录征信系统了解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进行有效的贷后监管。人人贷比一般民间借贷的风险更大。故此,我认为至少目前不宜提倡大面积推广,必须加强监管,通过试点,规范其运行,总结经验,视情决定是否可以发展。 (作者系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