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本质】BYOD如此风靡的原因是什么?
2013-02-06 14:30

BYOD正在成为IT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大趋势。自笔记本电脑出现以来,雇员们为把自己的电脑带到办公室,着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第一台雇员个人电脑跨入公司门槛以后,信息技术部门便开始不断絮絮叨叨地警告职员:“休想把你那台不兼容、不安全、不高效的消费机型带到我整洁而又美好的商务办公区。”

近来,自携设备办公(BYOD)理念令IT业界产生了五大担心:

1. 遭到Rootkits或其他恶意软件的捆绑

2. 与旧的操作系统不兼容

3. 私人应用安全性太低

4. 不受远程管理

5. 与涉及公司安全与机密的软件不兼容

BYOD之成长

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保障、管理和兼容个人用户端设备实在不宜大费周折。特别是一些管理极为严格的地方,个人用户端的启用甚至不具备任何可能性。

不过时代不同了,随着文化的转变以及新的自携设备(BYOD)在增加雇员压力方面的作用愈加明显,IT产业终于做出反馈,力图研发能够保证其在对个人设备开放时安全运营的必要工具。

这并非是在自讨没趣的空想,BYOD目前仍是一项重要工程。不过,在过去的几年里,一些公司(如英特尔)已经在消费型设备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使得BYOD具备了可控而又现实的可能性。低等级硬件的加强拓展了操作系统以及设备管理等应用的兼容性,从而使IT行业能够在准许用户使用自选设备的同时维持本行业秩序。

如今,只需要进行一些规划和准备工作,IT行业便能允许其雇员使用他们真正青睐的个人设备,且此举也不会威胁到公司安全或对公司产生太多干扰。以下是制约BYOD由IT发展之瓶颈转变为IT发展之契机的最重要因素,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BYOD之范例

BYOD已经不仅仅是“酷”的一种表现,对于众多雇员而言,它是一种必要的模式。

在X一代(即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一代人)与千禧年的职员和用户中,大部分人都喜欢视频聊天、社交网络以及利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他们希望能够随时随地得到即时回复,甚至于那些在办公室里工作的职员们,他们也会利用休息时间去完成更多的远程工作。而商务正需要如此,它们希望自己的职员能够随时随地随叫随到,不过大部分雇佣者们只给职员们配备了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如此一来便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团队(如现场销售)更倾向于回避固有程序,这正是由于与主系统信息的断连可能会对每一位参与者都造成损失。

移动设备领域可谓日新月异。平板电脑、超级本以及正在发展中的混合电子设备系列填补了笔记本电脑与智能手机之间的空白。随着即时媒体的应用在消费技术中越发广泛,其对企业硬件和软件的性能也形成了竞争,甚至逐渐超越了后者,因此,许多雇员们坚信,他们自己就能够识别出最适合他们工作的工具。他们清楚自身的需要,但传统企业提供和采购的系统却往往跟不上更新,而管理雇员们的个人设备恰好能够贯通这一死角,还能在恶意行为开始之前便对其加以控制。

硬件工业的反馈

简而言之,最近几年间,消费型移动设备发展越来越好,IT已经没有理由再取缔它们了。

长期以来,消费型设备在同等价格水平下,性能远过于专业商用设备,不过前者往往在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方面不如后者。不过近年来,硬件产业已在该领域改观了不少。过去,定制硬件需要在专业设备中才能应用,不过如今,其已可应用于非专业设备中。移动设备处理器已具备了一定的低级特性,这些特性可助移动设备对抗恶意软件并降低安全模式运行时的复杂性。例如,当前所有的Intel Core 处理器均支持通过英特尔防盗技术来锁定远程设备。新型的Intel Core vPro处理器(可以从新型企业以及小型商务笔记本、超极本甚至某些平板电脑中找到)则添加了由英特尔身份验证保护技术支持的双要素身份认证(基于PKI)以及采用了英特尔可信执行技术的预引导完整性验证。通过这些特色设计的作用,建立和维持一个安全系统的复杂性被大大地降低了。同时,这些性能在芯片装置中一经植入,恶意软件及用户们便无法擅自对其作出改变。

软件复杂性降低

同时,消费型操作系统已日趋成熟。例如,我们的时代已不再局限于单一企业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操作系统。如今,不同等级的设备拥有着多种生存选择,这使得IT部门可基于自身需要(如注重多重平台的协同效应、与其它设备连接的便易程度以及总成本核算)来做出权衡。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制造商不断跻身于移动设备市场,操作系统供应商们也已完成了平台一致性的建立。例如现在,一家企业可在其所有的服务器、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混合电子设备上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同时保证用户自身选择。一款常用的操作系统可在保证设备多样性的前提上在台式电脑与智能手机之间共享应用,同时降低了培训及管理成本,使安全性得到了保证,也使性能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同时,这比过去采用混合操作系统要容易的多。

BYOD 账面价值

当然,BYOD模式的应用及支持该系统运作的过程也着实需要大费一番周折,不过其成本是否可控呢?

若是你打算动用本年度资产负债表外资金来解决这一问题的话,那么很明显你做的是对的。

估算执行BYOD的投资收益并非易事。一方面,在BYOD工程的成本问题上,IT部不应采取拆东墙补西墙之计——即从硬件或员工薪水中扣除。另一方面,BYOD有助于员工们在愉悦的心情下提高其工作效率,并建立更为安全的工作环境。

英特尔BYOD项目的一份内部执行报告显示,BYOD极大地刺激了员工生产力的提升。2011年,有17000名英特尔员工自携个人设备上岗,其日均工作效率提高约达57分钟。这也为IT部门笼上了美丽的光环——使其已不再是阻碍生产力的路障,而是刺激生产效率的推动器,如此,那些机智的首席信息官们便能够为其他项目积累政策资本。

不过,这听起来或许有些难以置信,实际上,BYOD项目若是执行合理,其便可增加企业的安全性,这主要倚赖于公司资产的锁定以及不得不对逾期程序进行安全更新。在上例中,由于所有的员工自携移动设备均需要通过严格的监测,其安全性甚至超越了其大部分企业自有内部设备。

BYOD的风靡不仅是应时之需,也是IT界的努力所致,其潮流无人可以阻挡。

Via i黑马 By Evelyn 原文地址:http://www.appchat.cn/2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