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货币的本质
2013-03-26 16:23 货币 找灵感 本质

什么是虚拟经济?

这个问题咋一看很简单,再一看很难。以前讲虚拟经济,都是讲互联网产业在实体经济(比如GDP)中的比重。比如网络广告在整个国家的广告业中的比重等等。我觉得这种思路没什么意思。比如我问一个很普通的问题就把这种研究问死了:

“为什么虚拟经济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呢?”

曰:“因为人类正步入信息化社会。”

“那为什么人类会步入信息化社会呢?”

曰:“这个问题就复杂了,涉及到生产力的增长、社会结构的转型,还有现代性的扩散等等,你可以去读一下《》。”书名号内部请自己安装一个着名插件,比如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什么的。

装了这个插件后,你发现还是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唯一的结果就是你不敢再和这个人讨论了(没错,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

我的建议是,你读读这些书,然后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会写这些书。

然后你就发现,作者写这些书是因为他们观察到了,或者预测到了互联网产业在实体经济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恭喜你,猜对了,作者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书其实就是在描述一个趋势,然后论证这个趋势的合理性。

浪费时间批评这些书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所以我们现在把这些作者及其着作丢一边去,自己来思考一下什么是虚拟经济。要整明白这个问题就要整明白什么是经济?要理解经济,又要理解经济中最核心的东西:货币。

什么是货币?

批判一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让我们先从政治经济学出发。马克思说,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这句话没什么意思,它就是“货币就是你可以用来换很多东西那个东西”这句话的晦涩表达,其实没有什么内容。马克思还说了,货币衡量的是一个商品的价值。哦,来了,看起来这句话有点用。那什么是商品的价值呢?马克思说了,商品的价值就是凝聚在商品里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是吹,我写这些话根本不用翻书,这种中学填鸭式文科的经典句式我信手拈来,句句都有,就好像去过若干国家后,我一看到别人和我说How

are you,还是忍不住要说Fine,

thank you and you?一样…)

那什么是人类劳动呢?为啥人类劳动就无差别了呢?我种个玉米,你种个土豆,这怎么就无差别了?你要说玉米土豆都得靠同样的人类劳动,那我还说玉米土豆都主要是淀粉呢,这么说有啥意思吗?

你再一细究,就明白马克思就是在绕圈子,为啥他敢说劳动无差别?还不是因为他观察到了商品可以相互交换!其实也不能怪马克思,人类任何一个学科,包括物理,开始的时候都是这么愚蠢的。比如看到世界在运转就以为有四大元素,看到火在烧就认为有个东西叫燃素,但是现代科学厉害的地方就是他从这里出发,靠不断的实验和证伪,最后认识世界越来越精细,而马克思和他的追随者就永远地停留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个出发点了。反正“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类东西,你信,它就有;你不信,他就没有。

但是,不管你信不信,马克思都回答不了为什么砖石比煤炭贵的问题。你说能回答,因为一块砖石后面凝结的人类劳动是几百小时,一个煤炭后面凝结的人类劳动是几个小时。那我要是在一块煤炭上花几百个小时呢?难道这个煤炭就能卖出砖石价?你又说了,那得看你是不是艺术家,看有没有人买。也就是你的人类劳动能不能得到承认,不能被人承认,你的煤炭连商品也不是,不是商品就没有价值(虽然可能有使用价值)。

看见没?看见没!所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论断,都不能在实际交易过程发生之前对事情做出判断,所有的判断都是来自于对事情发生之后,对这件事的解释!这就导致所有的判断都是事后诸葛亮,永远错不了,也证伪不了,越学越觉得自己最聪明。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此结束,一旦我们(虽然是极其刻薄极其片面地)认识到了它的本质,我们就不再继续浪费时间。

再批判一下微观经济学

没有公司会特意招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学生从事运营,实际上,这个东西根本不是经济学,在美国等地方的大部分学校,这个东西是放在政治学系或者社会与人文学院里,而不是在经济学系。那“主流”的经济学是什么呢?最主要的就是微观和宏观经济。

微观经济的一些基本论点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就是需求啊、供给啊,边际收益啊,价格弹性什么的。完了还有一些装模作样的公式和挤眉弄眼的图,有曲线有直线,有交叉点,最后来一个optimized的交易点。但是,大部分这种纸上谈兵的空想分析和真实经济都拟合得很惨。微观经济学对真实经济数据的分析,要靠计量经济,但计量经济虽然装出一副往主流经济学理论身上靠的样子,背后的基础却是概率论和统计学,后者的世界观和前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我们不提倡人参公鸡,老规矩,通过问问题把微观经济学问死(当然,这些问题也可能暴露了作者的无知,欢迎拍砖)。

既然无限需求和有限资源的供给(分配)构成了微观经济运行的基石,能不能谈谈钻石和煤炭为什么不是一个价?

难道说人类对钻石的需求超过煤炭几百倍?这个说不过去吧?你说有必需品,有奢侈品,煤炭是前者,钻石是后者,后者的价格弹性大…等等,我没问题你价格弹性,我就问绝对价格。你发现从需求方面回答不了了,改从生产方面走,说因为钻石资源少,煤炭资源多,所以钻石贵。少就贵?那我外婆家用了几十年的脸盆现在也挺少见的,怎么不见得贵?因为脸盆再制造容易。胡说,那个脸盆上有文革的毛主席像,现在再制造一点也不容易。哦,那要按文物算,要看有没有市场,就是有没有人想买你这个文物。

等等,你刚才不是走需求走不同,改从生产解释了,怎么又回需求了?哪里有坑你就往哪里钻啊你?你要坚持科学理论,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就要坚持同一个标准,不能以“社会现象是复杂的”为借口,什么标准对你有利改用什么标准。微观经济学再怎么狡辩,也无法绕开变动不定的,无法精确预测的人类需求这个基础。而人类到底要什么,是一个社会心理的问题,是无法在经济理论内部解决的。所以出来很多叉叉学科,消费者行为、社会心理、甚至动用脑神经的研究来试图把握人的需求。而且说到底,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联手,也只能描述和预测商品价格的波动,而不能解释商品的绝对价格。

我来胡说货币的本质

一个科学理论,首先要区分确定的部分和随机的部分。对确定的部分的描述要清晰简洁,对随机的部分不描述,因为随机就是随机,没有什么可以解释的。想什么都解释的理论,不给随机留条路的理论肯定不是科学理论。对这个说法没有直接感觉的请用java或别的东西做一些人工苍蝇。你会发现及其简单的规则(比如朝着某个地点随机加速)就会导致苍蝇乱飞。你如果非要问为什么,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只是因为我在程序里面加了一个随机项。现在问题是,你怎么知道真实世界的苍蝇和人类不是这样呢?

好,现在来讨论货币的本质里非随机的部分。我现在明确地提出猜想,物品的价格之所以能表达为货币,就是因为货币是一种信息。

什么意思呢,我首先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微观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例如人有不同需求这个提法,还是有道理的,只是它不知道这个怎么用来定量地解释商品的价格)解释这件事。

考虑一个有20个人的社会。现在1想吃羊肉,但是他手上只有一些石斧。他想要用羊换石斧,他找到了离他最近的2,说我和你换羊。2说我确实有羊,但我不要石斧,我要盐。于是1现在要去找盐,他先找到了4,4想要石斧,但没有盐。然后1找到了6。6有盐,但也不要石斧,他要鱼。最后,1终于找到了15,15有鱼还愿意和他用石斧换。1终于吃上了羊肉。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过程:

1 (搜索目标为羊)

1—2 False

(改搜索目标为盐)

1—3 False

1—4 Fasle

1—5 Fasle

1—6 Fasle

(改搜索目标为鱼)

1—7 Fasle

1—8 Fasle

1—9 Fasle

1—10 Fasle

1—11 Fasle

1—12 Fasle

1—13 Fasle

1—14 Fasle

1—15 True

假设每次对话要花掉1bit信息,每次修改目标的信息也是1bit,1吃上羊肉要消耗16bit内存。现在我们让货币出场,看看情况如何:

考虑一个有20个人的社会。现在1想吃羊肉,但是他手上只有一些石斧。他想要用羊换石斧,他找到了离他最近的2,说我和你换羊。2说我确实有羊,但我不要石斧,我要盐。1说我不找盐,我给你钱怎么样?2说那也行。于是1现在要去找钱,他找到了4。4给了1钱,1找2买回了羊肉吃了。边吃烤羊肉边大声称赞:资本主义亚克西!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过程:

1 (搜索目标为羊)

1—2 False

(改搜索目标为钱)

1—3 False

1—4 Ture

假设每次对话要花掉1bit信息,每次修改目标的信息也是1bit,1吃上羊肉只消耗了4bit内存。

这个例子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例子,实际情况要比这个复杂得多。而且我们这里只看了1的福利会觉得很省事,如果第二个例子中也要像第一个例子中那样,同时满足2,6,15的偏好,消耗信息的差别没有这么大。但这个例子要给大家的印象是,如果每一次交易每一个人都要去搜索大量的信息,社会就会发展缓慢。而货币就是那个可以节省整个社会的计算内存的东西。

那现在回到我们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钻石比煤炭贵呢?

答曰:因为钻石没人要。

这个答案咋看令人震惊,觉得很荒谬,但值得仔细思考。因为货币代表着信息搜索成本,或者时间,因此一个商品背后的货币越多,就意味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找到买家。所以,应该把马克思的结论改为:“商品的价格就是实现交易所需的无差别的信息(或者搜索成本,或者时间)”。

货币即信息,信息即时间。从这里开始,我们就能更深刻地明白虚拟经济的本质了:其实经济一直都是虚拟的,只不过现在我们更明确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这个观点的妙处是,让大家不要再把注意放在需求和生产这些很trivial,又不断变动,难以把握的东西上,而是把注意力放到信息这个决定交易的核心概念上。

另外,明白了虚拟经济学的秘密,就明白半夜起来到开心农场种菜浇水,并不比半夜起来到真正的菜园子里去浇水更显得不勤劳,显得可耻。错误在于开心网没有把这些计算能力和信息搜集起来做功,而不在于网民。

表扬一下制度经济学

有一个经济学分支叫制度经济学,其实就有这种思考。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把信息搜索纳入经济成本,并用来解释公司(或工厂)的形成和边界。公司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就经营一个项目而言(比如制造一个纽扣,或者设计一个鸟巢),内部的交易总成本,要低于把这个项目放在市场上去做(就是在一个自由市场上去搜索匹配信息)的成本。而随着公司不断增长,产生规模效益的同时,也产生种种弊端,最后带来效益的下降,甚至导致内部的项目成本和市场上的成本差不多,这时公司就停止增长了。

这个思路很好,但在科斯那里,信息搜索成本还只是作为实体经济成本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彻底地,革命地,使用信息来解释一般经济行为。

当然,将货币和信息、时间想关联的想法还很粗糙,需要更细致的发展,和在实践中检验。

本文作者 计算士 原文请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