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零售,这才是实业!
2013-04-19 11:37 安踏 评热点

黑马按 :本文作者为 ?i黑马 专栏作者 奥德赛发 评论于 虎嗅一文:安踏创始人的魔鬼细节!这就是零售,这就是实业

“只是专攻玩弄文字的一些人还沉迷在早年的观点垄断阶段,妄图弱智的教育方式改变世界。做过实业的人,应该都有体会,安踏如此庞大,且已经营超过18年的公司,依然保持增长。绝对不是文章所写的这种如同沙县小吃集团采购总监的人物所能够驾驭,共勉!”

不好意思,题目我是非常的喜欢的,但我个人认为文章写得相当的弱智。

这也是中国特色的一部分,盲目的开篇英雄崇拜以及鲁莽的手撕鬼子描述。丁总肯定有过人之处,以及各种金光闪闪的东西,否则他做不到今天的位置。但文章通篇表示的个人英雄朝拜以及浓浓的超级业务员背景,我们不难在改革开发的每一个时期内,找到其相同的文字元素。人治天下,法力无边!

但或许我们简单来读一下此篇文章会好一些,就把它作为类似陈安之老师的书籍品读吧,它一定是一个超级富豪在确立现有的江湖地位的时候,仍然如屌丝害怕失去女神般奋斗的过程。它一定是励志的,让那些开始职业生涯的孩子找到精神的归宿,让更多被数据重压下职业经理人感觉到自己还有很长的路,并且路途中荆棘密布。

如果我们这样去品读此篇文章,OK,清晰了,我们知道那些加黑加粗的字,一定是闪光点,我们的评论,应该顺着这个思路去发散。

但事实我看到的是跟改革开发几十年来从来没有欠缺过的版本,都是一人扛着大旗,冲在枪林弹雨,然后占领了阵地,并依然没有立刻享受鬼子留下的肉罐头,仍然目光迥迥的盯着鬼子撤退的方向,如果他是一个广东人的话,他一定会说:我日你大爷小鬼子,边个黎都得!

我没有否定安踏的成功,只是质疑现今阶段,作者还是用这种方式来诠释文章,或许丁总看到也只是一声叹气:哎,怎么说了,没法说~

我们就试想俩个问题:

1,先不管他是否成功,丁总再有三头六臂,他也只是一个人,。

2,是否一个人一生中不会犯错误?

而通篇强调的丁对自己的苛刻,对下属的毫无情面的严厉,以及严厉过后又对事不对人。我不认为这样的领导能做起一个庞大的企业。是否一个这么大企业在断定事情或类似看一个人的时候,我们要先看人品?

我总结的一句对于生意以及销售的话是:生意几千年来从来没有改变过根本,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努力工作和总结,找到其规律。用正确且可以复制的方法和方式创造销售的高潮,并将此高潮持续!

这样,咱们从高潮谈起,试问如果按文章所说,俩丁一直高潮,但有一天高潮不在的时候怎么办?或者他们出现判断失误的时候呢?

我应该是最早的安踏消费者,那年我还在偏远的南方小县城,我读出初一,当时在120元一双安踏篮球鞋,我非常的喜欢。到后来渐渐的贵了,最离谱的是在某一年赞助了CBA以后我发现它和李宁一样贵了,设置一下赶上了耐克。我就一直没有买过,因为当时它的品牌建设确实没有跟上,至少我作为消费者没有认同它的价值。

但后来,我接受了它和李宁差不多的位置,因为品牌运作上来了,至少我个人觉得,我愿意花600元去买它的一双球鞋,并且朋友问到我花了600元购买安踏的球鞋,他不会觉得我是被地摊商人给宰了,或者我故意吹牛说我能买多贵的鞋。

这些是品牌运作的结果,这些是安踏大手笔对于自身品牌的建设。它可能从俩丁兄弟的点滴中带动,但那一定是带动。企业做大,领导人做的任何事情,都摆脱不了围绕这三个点:

1、价值观与使命感。(精神搭建)

2、方向性。(看钱的方向)

3、协调和稳定性。(看人,容人,激人,压人)

虽然文章有描述这些方面,为什么我还是觉得别扭呢,或许这跟我小学时候看到的励志文章毫无区别,我不知道俩丁兄弟,或者张涛同志看到会怎么想?张涛我很喜欢,他非常的犀利,且我感觉他的思路是明确的,属于实干派。至少在那次某杂志的线下会议上,我觉得他不错。但文章中有一段他的话,只是截取。

这类文章一抓一大把,有可取之处,各自拿走。但也有考验人智商的地方。

我纯扯淡,但这种思考我并不觉得没有意义~

思路显然有些乱,也就想到哪里写哪里~扯淡也好~深吸一口气

是否有必要说一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