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送死”是传统上最重视的观念和仪式之一,虽然许多人对死亡的话题避之唯恐不及,但这的确是个很实际的问题。
现代人就算没有使用云端硬碟、玩社交网路,免不了会有个email信箱吧!当一个人过世了,网路帐号该怎么办?Google为用户周到设想,将推出“闲置帐户管理员”(Inactive Account Manager)服务,用户可以透过设定告诉Google“在你过世后或再也无法使用帐号时,如何处理这些数位资产”。
透过“闲置帐户管理员”,用户可以设定非常直接的数据处置程序,因应哪天“因为任何原因”帐户必须停用。
指定“数位遗产”继承人
首先,要先设定一个过期期限,也就是帐号若闲置超过六个月或九个月不等的时间,之后,用户可选择要让所有数据自动删除,或将数据托管给几个信任的连络人。
目前,用户可选择将Blogger、Contacts、Circles、 Drive、Gmail、Google+和YouTube等服务的数据交付给联络人,不过这并不代表这些人有权限读取你的小秘密,因为这些人只会得到数据本身,而不会得到密码;就像得到了个保险箱,却没有钥匙一样。
当然,在执行动作前Google会以email和简讯通知,确认用户是否??真的“再也无法”使用该帐号,而非只是转用其他信件服务。
不过,这项作法也衍伸出了一个有趣的议题:万一用户要求系统删除所有数据,但其家人、利益关系人却希望读取数据该怎么办?Google发言人表示,当冲突发生时Google会在合法的情况下,尊重用户在“闲置帐户管理员”中的设定。
在网路上向世界告别
其他的线上网站对此也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举例来说,Facebook表示不会提供死者的登入资料给其他人。但他们会提供所谓的“悼念模式”(memorialized profiles),供亲友在页面上留言哀悼。
另外,Facebook最近也推出“如果我走了”(Ifidie)服务,让用户事前设定过世后要发送给亲友们的讯息,只要用户将一位连络人设定为托管人,经过此人证实后讯息就会寄出。
而Twitter的_LivesOn 也是类似的“告别”服务,这股风潮显示,现在的社交媒体对死亡的态度越来越开放。
处理人的“数位身后事”手续并不难办,难的是一般人处理这类事情时心理上得以一种务实、不带情感的态度来面对,即便是数位遗产也是如此。也许Google为我们做的不仅仅是提供工具,更将一般人感到不舒服的“身后事”简化成几个简单的步骤。知道有人会为你打点一切,或可稍稍减轻许多人心里的负担。
Via ? ?wi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