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美金教训之51.COM:创业团队分崩离析
2013-05-04 12:49 团队

比起史玉柱的团队对史玉柱的不离不弃,庞升东的团队虽然也不乏忠心耿耿者,但流失率过高,振荡频率过快也是不争的事实。

作者:林军

51的创始人庞升东很多时候被自然和不自然被拿来与史玉柱相提并论,这不仅仅是因为史玉柱本身也是庞升东的投资人,更重要的是,庞升东和史玉柱都通晓人性,都如出一辙的利用人性所特有的偷窥和贪婪等诸多欲望来壮大自己,前者抓住泡与被泡,成就网上交友第一社区,后者让人民币玩家大行其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都属于不和谐但不违规挣着争议钱的人。

  但有一点必须承认的是,比起史玉柱的团队对史玉柱的不离不弃,庞升东的团队虽然也不乏忠心耿耿者,但流失率过高,振荡频率过快也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发现,创业团队的分崩离析作鸟兽散与10亿美金教训的形成虽然不是完全的充分必要条件,但两者之间关联甚大。这其中的逻辑是,一旦创业团队之间相互形成不了认可,其本身业务就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往往和创业团队内讧尾随而来的资本的压力和对手的紧逼。

  回到51这个10亿美金教训的案例,庞升东和另外一个创始人张剑福的不和一直伴随着51的发展,这让51的管理团队一直处于一个不稳定的境地,对应的组织结构也多次调整,而史玉柱的进入和庞升东本人的旁顾,更让51失去了超越腾讯的可能,当然,腾讯甚至连这种可能都扼杀了,在51内讧的同时,腾讯对Qzone发力,让庞升东不得不接受51陨落价值10亿美金的教训。

  庞升东和张剑福终成路人

  2010年3月份,51.com对外发表声明称,张剑福先生“因健康原因住院治疗,手术后需要休养较长时间,所以无法继续担任公司首席战略官和51.com事业部总经理”,他的职务由51.com首席执行官庞升东兼任。

  不过现在看来,健康似乎更像一个体面的借口。张剑福确实在之前做了个呼吸道方面的手术,但绝不是“外界所称的那样的严重”。而他自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身体恢复后,他也不会再回51.com了。

  庞升东和张剑福,这两个当年都曾经以51创始人身份自居,并曾经在媒体上风光一时,堪称绝配的互联网强人,他们的缘分就这样走到了尽头。

  一个公司由多人联合创办,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不过,对于庞升东,对于张剑福,问题并不这么简单,他们虽然都承认对方对自己的帮助和贡献,但却评价不一,甚至大相径庭。按照心理学的解释,庞升东眼中的张剑福,与张剑福对自我的认知并不重合;反之亦然。这个看上去不起眼的相互认知错位最终让51没能成为一家10亿美金的公司。

  按照庞升东的表述,51这家公司创办于2005年5月,而在张剑福看来,他和这家公司却有7年的缘分,张剑福很显然不是把简单的数学题算错,张剑福的起点是他2003年创办的10770。

  张剑福,1982年生于福建南平,初中学历。16岁就跟着亲戚做生意,曾卖过医疗器械,混迹于迪厅和酒吧等场所,后来又开办个人网站,貌似具备互联网“草根”的外部特质。真正重要的是:“边缘”的经历使张剑福更易洞悉占中国网民大多数的中低端用户的隐秘需求。

  003年,张剑福创办了10770.com。10770的产品算不上创新,张剑福给他的定位是“个人数据库”——为用户提供日记、相册、音乐盒、通讯录、记事本、收藏夹等一站式储存功能。但张很愿意根据用户的反馈修改。比如,一度他不断接到很多男性用户电话,问能不能加上留言板的功能,以方便和网站上的漂亮女孩交友?张剑福立即顺势引导,利用数据存储的便利吸引女孩进入,通过这些女孩的资料再吸引男用户。就这样,靠着缝缝补补的小聪明,2005年时,10770的用户已达到20万,张剑福每个月能通过VIP收费获得十万元。

  也就是在2005年,四处寻找互联网机会的庞升东找到了张剑福,花100万把张剑福的10770买下后,并邀请张剑福合伙加入他即将创办的新公司51。张剑福在51里也有一些股份,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剑福也是51的老板。

  但说到底,庞升东是51的大老板,51最开始发展启动所需的1000万(一说是1500万,应含后续投资)都是庞东升自己投的。正如张剑福在接受我们采访时所言:虽然庞总和他、王兴华等是联合创始人,但真正创始人是庞总,因为他的个人巨额投资(当时情况下,个人现金注入1500万不是小钱)和他的组队能力,51才得以迅速壮大。

  庞升东最早进入大众视野,始于2005年6月。他写了一篇博客文章《一个老站长说:我是如何通过网络赚来几百万?》,被几千家网站转载,流传极广,但其时庞“不做站长已经多年了”。在互联网上赚到百万收入后,精明的庞升东进入炒房一族的行列,据报道,他最多的时候有15套房产之多,一跃成为千万富翁。

  51最早的启动资金也来自庞升东的个人资产,庞升东曾经自述道:那时候卖房子卖到手软,我太太是我初中就认识的,多年来一直相信我的眼光,为了支持我的事业,她没有任何意见。因为按揭办理慢,我们只卖给现金买房的人,所以有时候只能便宜卖。

  不过庞的太太还是找了点理由留了两套房子,但13套房子卖掉,也给了51启动所需的千万资金。

  庞升东还是想做互联网,但此时的他已经不满足做一个个人站长那样小打小闹,于是,他决定开始聚人。那篇关于庞升东的个人自述文章是一个招聘广告,庞深知自己在运营公司方面毫无经验,连最基本的定计划、考核、项目管理都不知道怎么做,必须要找有经验的合作伙伴。他在文中加上手机、即时通讯、邮件各种联系方式,把邮件地址融合在文章里面,让人转载时不能随便删掉。这个看上去有点土却非常有效的方法为庞带来了1000多个反馈,并由此收获了他的另一个创业伙伴CTO王兴华。

  王兴华,20世纪80年代曾在中科院工作,1993年“下海”开发人工智能拼音系统,赚得第一桶金,后来还参与创建了名噪一时的本土软件公司用友华表,具有技术开发和管理的丰富经验。

  2005年以前,王兴华在北京参与创建和管理过数个IT公司,手下数百号人,但2005年6月正好工作有变动,他看到庞的文章,感到跟之前接触的环境很不一样,“很新鲜”,于是立刻给庞打电话,两人在电话里就聊了几个小时,庞向王倾诉自已遇到的问题,那些问题对王来说并不严重,他给了庞不少指点。

  第二天,王兴华飞往上海,在宾馆里又与庞谈了七八个小时。庞给王看了他公司的财务报表:一个十来人的小公司月现金收入五六十万,这给王极大的震撼,他看出庞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商业实战能力很强,敏感性很好。于是,王兴华2005年7月1日即开始去庞的公司上班,负责公司整体的管理运营,并很快举家搬往上海。

  2005年6月,在黄浦江边一个星巴克里,庞升东第一次见到客齐集的创始人王建硕、UUZONE的创始人冒志鸿以及刚刚创立土豆网的王微等人。对于庞来说,那无疑是革命性的一天:第一次参加所谓的业内人士聚会,并首次从王建硕口中听说了一个新奇的概念:SNS(socialnetworksystem)。

  听王建硕讲SNS时,庞升东拿出本子想记下来,却没有听明白王建硕的解释。庞升东干脆直接把本子递过去,让王建硕写下来,方便自己之后去网上搜索。这才算是真正知道SNS和当时火热的社区MySpace。而成为庞升东创业公司一员兼产品主要负责人的张剑福,也就是在庞升东口中才首次听说了MySpace。

  如前所述,庞升东已经先出了100万买了张剑福的公司,并邀请张剑福加盟,张剑福也保留了一小部分股份,庞升东又花100万买了51这个域名,之后在这个10770的基础上创办了51。简单的说,51是庞升东出钱,张剑福做产品,王兴华做技术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剑福也算51的联合创始人。

  不过,更让张剑福找到联合创始人感觉的是51之后的发展也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张剑福在10770的思路,或者说,是个升级版的10770。这让张剑福觉得,其实他是在继续自己10770的事业,而庞升东只是帮助他完成梦想的人而已。拿张剑福在51早期接受媒体的话来说:实际上51.com的核心应用在10770时就已经基本成型,只是换了域名,并且细节丰富而已。

  这种算法的不同,成就了庞升东和张剑福之间微妙的个人关系,也最终造成了51之后的恩怨情仇。

  让被收购对象的创始人成为新的创业团队的成员,这在中国商业历史上成功的案例不多,无他,相互的认同和之后的恩怨都无法有清晰的界定,虽然短期内能对业务推动有大的帮助,但从长期来看,由于角色定位不清晰,迟早是会有问题的。因此,除非情非得已,这种情况断然不要出现。

  以轰动一时的黄光裕和陈晓之争为例,黄光裕在完成国美对永乐收购后,将永乐CEO陈晓也请进国美董事会,并成为自己之下的国美的第二号人物。在国美总部的鹏润大厦门前,并排停着两辆同款式的劳斯莱斯,这分别是公司给黄光裕和陈晓配的代步工具。而黄光裕和陈晓的办公室,也同等大小。黄光裕用意很明显,他希望被并购过来的陈晓和他一起共同拥有这家公司,但最终的结果是,在黄光裕入狱后,陈晓成为反黄光裕阵营中的最大旗手,这让人唏嘘不己。

  对于2005年的庞升东来说,当时求贤若渴,而对张剑福来说,也更愿意以联合创业的角色而不是仅仅把公司卖掉这样的方式与庞升东合作。这无疑为51的陨落埋下祸根。

  红杉成为51的第一轮投资商

  庞升东和张剑福这种本质上巨大,但看上去很小的分歧很快就被51的第一轮成功融资的喜悦给冲淡掉了。

  2005年12月中旬,也就是51成立4个月后,庞升东应邀参加清科创投在上海四季酒店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创业投资年度论坛”,当时有100多家风投机构参加。

  庞升东和王兴华带着一摞商业计划书来到会场,和其它与会者不同的是,庞升东充分利用了可以展示自己的机会。大会9点30分开始,上午9点25分,两人迅速地将制作粗糙的51.com商业计划书放在了前4排VIP嘉宾桌上资料的最上方,工作人员已经来不及将资料收走,因为5分钟后论坛就要开幕,当嘉宾们一落座,第一眼看到资料的感觉就像51.com是大会的官方合作伙伴。

  当时,王兴华在远处观察各位VC,他发现红杉中国的创始合伙人张帆看了5页51.com的资料,似乎比较感兴趣,这让庞升东和王兴华窃喜。

  第二天,红杉的另一位合伙人沈南鹏就给庞升东发来消息,表示对51有兴趣,希望能够沟通交流。过了几天,沈南鹏约庞升东见面,两人互换名片。“他的名片上写满了运营数字”,沈对此细节印象深刻。那时,51.com刚做了4个月,已有500万注册用户。

  红杉很快成为51的第一轮投资商,并投入了600万美金。红杉的进入,让庞升东和张剑福潜在的矛盾和冲突开始缓解,特别是51本身的快速发展,让两个人进入蜜月期。

  不能不承认,51早期的神速发展,张剑福功不可没。

  前文提到,出身草根的张剑福对底层互联网人群的心理有着丰富的把握。51也由此定位于三四线城市的不在家上网的互联网人群。中国城市化的飞速进展让这个人群日益庞大:他们年轻,可能没有电脑,需要把照片、音乐和日记都存在网络上;他们面临着一个并不熟悉的城市,迫切地希望通过自我展示来结交朋友。

  张剑福对之前无数类似交友网站未能生存下来的总结是,那些网站并没有引导用户上传足够多的信息,因此双方的了解不够,用户粘性自然很差。

  51一直被人误传是靠情色擦边而起来的网站,其实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至少在张剑福看来,当一家公司发展得较快的时候,大多数人特别是同业者,都不相信它是靠辛辛苦苦努力起来的,而更相信甚至污蔑它是靠这个灰色那个灰色起来的。事实是,在2003年的时候,张剑福的10770的全称是叫“个人数据库”,旨在互联网时代为所有人的数据提供远程存储平台,并帮用户进行个人数据的综合展示(即个人空间、博客的表现状态),及基于这些数据进行的人与人间的交流,这个需求非常巨大,而他没有足够的资金提供硬件与带宽支持。

  而庞升东收购后,硬件与带宽条件极大改善,并且有一个更易传播的域名,用户得以迅速发展。

  51的这个群体多在网吧出没,51由此在网吧这个市场精耕细做。

  51早早建立起深入到地市级网吧的推广经理团队,在网吧内提供51鼠标垫、51海报和51文化衫等产品,打造到处都带有51.com印迹的主题网吧等,创造与用户“对接”的机会。

  同时,51也建立起专门与网吧匹配的支付体系,51推出了“51秀”、“51商城”等产品,同样需要用户通过货币充值的形式购买,在全国80%的网吧,用户可以通过51特定的分销渠道购买到充值卡——它反向地拓展了51在网吧的影响力。

  几乎腾讯每推出一款新的功能和应用,51都能很快“移植”到自己的平台上:“51秀”、“51商城”、“51群组”甚至“51问问”,无不是迅速复制QQ模式的产物——51已几乎拷贝了QQ产品线上的全部应用。

  巨人进入51之前,在网吧搞抽样调查,发现有不少网吧51的用户已超过了QQ空间,在广东、湖南等南方省份,51的总体用户数也已经超过了QQ空间。

  需承认,51得以迅速崛起,除了经常为同行所指摘的“依靠流氓插件”,也跟庞升东所率领的“草根团队”的小聪明有关。

  比如,意识到网络交友的一个关键点在于照片的真实性,51发明了“视频认证”功能:用户可以用摄像头拍下自己的照片,与51的客服人员进行真人与照片的对照认证,合格者的头像下面会有一个粉色的认证标志。在业界至今还在探讨用户是否应使用真实身份上网时,51近乎讨巧的化解了这个问题:身份真实与否并不重要,只要能确定网络另一端的面孔是真实的,多数人已经知道是否值得认识对方。恰好,中国数以万计的网吧的电脑上几乎必备摄像头。

  51新用户注册之后,系统会自动地先后推荐3名异性“用户”:分别邀请你上传自己的照片、到她(他)的空间逛逛。而稍加留意便会发现,这3名“用户”其实都是系统管理员。而聪明之处在于:51的系统会区分用户性别,使他们在异性的“摆布”下,完善个人资料并熟悉社区。而用户每次登录进入“管理中心”页面后,系统会自动推荐4位好友人选,异性用户与本地用户都占了绝大多数——必须承认,它相当贴近大多数人的网络社交心理。

  毫无疑问,这种建立在对人性和心理的微妙把握基础上的产品逻辑,迅速为51招揽了大量年轻的中低端用户。这种“体贴入微”的把握还在更多的细节中体现:用户注册完成,系统会提示用户把ID和密码写下来或存在手机里,实际而且人性化;个人用户管理中心最下两栏提供了常用网址和软件的下载以及链接,并支持用户添加更多自己喜欢的链接;用51“同生缘”可以找到相同出生日期的网友,但是否将自己的年龄显示在主页上,51则将决定权交给用户。类似的细节从技术上操作极为简单,但却鲜有同类网站考虑得如此周全。

  对用户细致入微的心理把握,让51成长迅猛,流量上升巨大。庞升东和他所创办的51也一跃成为当年互联网热浪Web2.0的标志性公司。

  51空间的必然和偶然

  不过,今天看来,51的成功有其偶然性。比如庞升东和张剑福因为路径依赖,不可避免的把QQ产品线上最新的产品“Qzone”当坐标,打造51的个人空间。

  虽然两者之间有着天然的巨大差异:腾讯QQ庞大的用户基础使其Qzone具备任何对手无可匹敌的优势;而51则需从头开始。但51有诸多办法缩短这个差距。比如,它的一个营销手段是,用户登录管理中心页面后,会收到系统的提示:“为便于您的记忆,请将您的主页地址填在QQ资料里,这样还能给您的主页增加访问量。”这样,51的个人主页间接得以在QQ拥有数亿用户的平台上病毒式传播。

  更重要的是,51崛起的时候,腾讯的Qzone业务在腾讯内其实是被边缘的业务,多位当时腾讯的老员工都向笔者表示,2006年前的Qzone属于腾讯内部的试验性部门,方向并不清楚,更多是为做而做,对应的人员配置也不够强大,甚至一段时间,Qzone是被公认的腾讯内部的收留所的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投入力量不足,发展方向不清晰,以及用户群上定位也显得混乱,甚至在最应重视的打开速度这一项上都没给予关照,某种意义上说,Qzone自己在2006年前后的不作为,给予了51机会。

  在外界看来,为了争夺用户,51多少有些大手大脚。对此,庞升东的逻辑很简单,用户打开51,要是比腾讯的快哪怕一秒,那么,都有可能选择用鼠标投票,要是快10秒呢?本着这个出发点,庞升东在硬件资源的投入上从来不吝啬。

  51成立不过一年的时候,注册用户即突破1000万,向着5000万迈进,必须从既有的200台服务器迅速增容到1000台服务器。而第二年注册用户数继续向1亿大关挺进,1000台服务器必须尽快变成2000台才能勉强支持需求。但即便如此,用户还是不免抱怨视频和音乐经常卡断,这显然是服务器资源跟不上所致。

  在51管理层内部,围绕对硬件的投入,曾导致相当激烈冲突。庞升东和技术背景的首席运营官王兴华等人坚持在硬件和带宽上不惜血本地花钱,一轮又一轮地购买昂贵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而传统行业出身的原51执行总裁杨冰则认为: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庞升东在服务器和带宽上的花钱如流水,不知何日才能获得回报,这是导致杨冰日后出走的重要原因。

  进入2007年起,51通过增值服务和各种形式的广告可获得百万美元量级的收入。前者包括VIP会员收费、虚拟商品购买和交易,甚至发布在首页的个人“广播”。后者的形式更为多样: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在主页上保留广告位,并“挑选”不同的广告挂在主页上。两者的比例大概为3:1。

  而硬币的另一面是:一些迹象表明,51正试图成为社交网站中的“征途”。以虚拟物品和“魅力值”两项增值服务为例:越来越多的用户在被陌生人加为好友时设置了“赠送玫瑰花”的门槛,而一朵虚拟的玫瑰花价值5个51币,每个51币的真实价格为0.5元,收到50朵玫瑰花的用户在51中并不罕见——这说明51至少从一个类似的活跃用户身上赚取了125元。另一些用户需要靠提高“51魅力值”的办法吸引别人的关注,1000点“魅力值”的价格为25元人民币,而魅力值至少在10000点以上才有收效,它意味着51从一个用户身上赚取数百元的“魅力钱”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问题是,这种收费并不合理,很难称呼为商业模式。

  失败的51去低端化实验

  进入2007年,51的用户继续在增长,但对应的投入也在继续增加,更重要的商业模式还是不清晰,收入相对偏少,整个公司收支很难平衡。

  也就是说,51虽然看上去很美,但用户还是太草根,如果要扩展收入,要么是继续扩展用户,把盘子做大,要么是去低端化,开始做收入。这是个两难选择。

  2007年6月,在红杉的帮助下,51第二轮又引入Intel资本和SIG海纳亚洲、红点创投。看上去,这三家公司的加入对51帮助良多。尽管Intel作为大公司流程比较严,资金到位时间较长,但它们在后来51.com采购服务器和升级带宽上帮了很大忙。而资金雄厚的SIG,则在51.com烧钱快到“青黄不接”的时候,提供了过桥贷款。至于美国红点创投,它是Myspace的独家投资商。

  但钱到位了,自然是要发挥话语权的。51由此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用户增长不再是51最重要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变成了让51的用户去低端化,去草根化,让每个用户能为51多贡献收入。

  为了让用户先去草根化,首先51本身也要完成从游击部队向“正规军”演进。51刚刚成立的时候,所有产品人员都被称为“策划”,没有更明确的分工,直到2006年中期,才有了“产品经理”的头衔,并赋予了不同的分工。

  庞升东向来以爱学习著称。,时任金山公司高级副总裁,后来创办蓝港在线的王峰曾向我们回忆起他在2006年某一次在上海举办的高峰论坛上关于庞升东的一次场景:当时刚接受完记者采访的王峰看到旁边有一拿着本子不断做记录的青年,王峰很好奇的问这个青年是哪个媒体的,这人正是庞升东。

  在吴晓波先生创办的蓝狮子读书会中,庞升东本人就是蓝狮子读书会上海分会早期的入会成员。而有一段时间,庞升东还正儿八经的在公司内部组织读书会:他每周都会把全体副总裁和中层经理聚集到会议室,“集体学习”管理学书籍。“每一次开会大家都只看同一本书的同一章节,静默阅读,随时有心得就出来发言,然后大家讨论,之后再阅读。”

  同时,51也在2007年启动了校园招聘,和谷歌、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主流互联网公司争夺潜在的产品和技术人才。前后两轮融资,51都给员工提高了薪水,并为大部分员工配置了期权。

  但是,除了硬件资源、人才储备和管理水平等因素外,制约着51未来发展更危险的问题是其至今不佳的品牌声誉。51的产品设计和人际互动过于依靠“异性相吸”的朴素理念,甚至51公司内部也承认,他们一度默认了这种被称做“泡与被泡”的文化。在初期聚拢用户阶段,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然而随着用户的几何级增长,这种“文化”的泛滥则带有危险的倾向。很难想象:一家频繁被人认为与色情和性交易联系在一起的网站,如何能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并成功上市?

  有迎合资本上市的需要在驱动,有本身收入没有找到好的方向的诱因,或许还有公司政治的暗合,51选择了后者,去低端化。对应的标志性事件是,张剑福在51内的对产品的主导权开始逐步缩小,在2008年的上半年,张剑福第一次称病。

  对于去低端化,51团队的总结是,年龄偏小的用户更容易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而很难留住。为了引导网站的用户群发生变化,51在用户推送内容上做出调整:不再推火星文、脑残等非主流文化,而是推荐年龄在30岁左右的用户,建造更加主流的文化,争取获得成熟用户的认可。

  但期望用户群本身的重构,本身是一个艰难的事情。这意味着整个51的价值体系都需要进行重建,包括产品结构、文化、用户价值体系,相当于将一座大厦推倒重来。51当然不可能重建。

  姚永和上位张剑福称病

  即便不重建,张剑福也被认定为不是特别适合领导这项革自己命的工作。于是,他很适时的生病了。

  接替张剑福的是姚永和。姚永和是51收购过来的虚拟形象技术公司Pixoart的创始人,美籍华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赴美留学,先后在美国硅谷创办了2家企业,均被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成功收购。

  对于姚永和,一个普遍的评价是,有雄心但业务能力平平,是个好人。但正是这个好人成为了张剑福因病隐退后的看守内阁总理。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推动51收购姚永和的公司的幕后推手正是红杉,也就是说,红杉和姚永和本身是有交情的。而姚永和本人也有多年的海外求学和工作的经历,这让他在与董事会的沟通上没有太多的障碍。

  另一方面,此时的51已经不知不觉形成派系:一派是由张剑福所领导的产品团队,一派是庞升东所领导的市场和销售团队。另外,由于成批的从腾讯挖人,一段时间里51内腾讯背景的员工比比皆是。加上有诸多的职业经理人加入51,他们也各自带来了自己的嫡系。因此,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期间,51每次开总裁会都很难取得统一。在互相无法取得相互认可的情况下,好人姚永和得到了大家最多的认同。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第三方开放平台的大趋势让姚永和的呼声开始大起来,他的背景和经历至少让51董事会和管理层上下都觉得如果要做这件事情,那么姚永和就是最佳人选。

  遗憾的是,作为谷歌 OpenSocial 在中国最早的合作伙伴之一,51并未抓住第三方开放平台的机会。另一种声音则认为,51其实先天不具备开放API的条件,一开始就是决策失误。

  2008年6月,51正式开放API。当时,开心网依靠抢车位、好友买卖等游戏,迅速在国内抢占了白领用户。这种靠社区游戏迅猛增长的方式让51团队非常动心,包括庞升东在内的51上下都认为这可能是一种趋势。

  于是,51开放API后,快速引进了一百多款游戏。为了追求速度,51的审查并不严格。这些游戏质量良莠不齐,还有很多雷同的内容。它们虽然在短期内吸引了用户在51网站上的大部分时间,以致很多人荒废了空间,但当这部分人对游戏产生厌恶之后,大量用户就流失了。同时,51的用户年龄较小,消费能力小于人人网等SNS。据一位第三方游戏开发商表示,他们在51和在人人上的用户数差不多,但来自51的收入明显少于人人。51能从这些游戏中获得的收入也非常有限。

  当51开始谋求在API上获取机会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件当时影响巨大,现在看来也意义深远的事情,那就是史玉柱对51的收购。

  2008年7月1日,入夏以来上海最闷热的一天。史玉柱掌控的巨人网络以5100万美元的高昂代价,换取51.com的25%股权。在随后的ChinaJoy上,史雄心勃勃地对媒体表示,“这个公司(51)是非常高速发展的,它的规模已经紧跟腾讯了,大概后年(2010 年)就会在纳斯达克上市。”

  史玉柱的入主和史玉柱本人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对51的看好,以及对上市满怀信心的寄语,让51的关注度达到了顶点,也成为了51整个事业的最高点。从这之后,51开始持续走下坡路。

  对此,最容易联想到的是创始人自己自动松懈了。按照对外的说法,巨人是该公司内仅次于创始人团队的第二大股东。但实际上,经过多次稀释后,庞升东本人的股份已经早在25%以下。于是,庞升东因为控股权的失去而感觉51不是自己的公司了。庞升东自己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创业前期很辛苦,产品、融资、策略、招聘都要负责,觉也睡的很少,在这个时候,就想偷懒。不过,这更应该理解成是庞升东为自己未能成就一家10亿美金公司所做的完美托辞。

  另一种说法则是,5100万美元占25%的股份,整个51的估值已经到了2亿多美元,庞升东认为公司已经开始进入一个良性的上升轨道,他可以不太多的关注了。庞升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08年下半年招了不少人来,就觉得团队也不错,本能的有些松懈”,以为“只要打打高尔夫球就可以了”。

  不论哪个说法成立,2008年下半年起,庞升东对51关注不多却是事实。他开始忙于管理其他投资,比如在线笔记网站宝盒网。在2009年百度联盟对于作弊导航网站严厉打击时,庞升东亦低价收购了几个导航网站。

  同时,进入职业经理人时代的51并没有取得预期的长足进步,其间迅速扩张到500人左右的51团队在执行效率上却没有显著提高。

  腾讯的反扑

  创始人的漫不经心和掉以轻心,战略方向的选择失误,51本身在摇摆中停滞不前,这些还不是51最大的灭顶之灾。真正让51进入自我陨落的下降通道的事情在51上下最不希望的时候终于发生了:腾讯开始对51进行全力阻击。

  腾讯对阻击51有多么重视,可以从反51办公室的编制看出来。腾讯的反51办公室最多有20多个人。而对另一家知名的SNS网站,腾讯却只给了半个人的编制,由此可见,腾讯对51是多么重视。

  实际上,51的崛起是由商业模式决定的。从2005年到2008年,51能在腾讯的空档中脱颖而出,不外乎两个原因。第一,网页版SNS的异步性,相对于即时通讯的即时性是良好补充;第二,51有着自己特殊的概念和切入口:个性化空间51家园。

  当时,个人空间51家园虽然和Qzone有所相似,但因为Qzone 刚刚发布而且尚未成为腾讯的核心产品,51家园在和Qzone的竞争中曾经一度占据上风。随后51又模仿腾讯推出了聊天软件51挂挂、51秀、51群组、 51商城、51音乐等功能。51希望尽可能地提供一站式服务,让用户使用51家园的同时,也能使用51的产品来聊天、听歌和玩游戏。“这些是必做的,”庞说,“如果空间用我们的,聊天还是要用QQ,听歌还是要去其他地方,那用户就很难留住了。”

  51这么直接地与腾讯在正面市场上抢用户,当然会引起腾讯的极度重视。一个未经证实的段子是,马化腾有一次在腾讯位于深圳南山科技园飞亚达大楼办公室对面的网吧里上网,发现网吧里QQ用户居然不如51多的时候,极度震惊。由此在战略上极度重视51,把51列为腾讯最应该直接打击的对手。

  另外一种说法是51当时挖了足够多腾讯的人。据称,2006年后,51对产品和技术人才开出的薪水和福利,一般高过腾讯同类职位的15%。对腾讯的人才,51会报销机票请他们从深圳到上海面谈加盟事宜,而腾讯员工一下飞机便会被专车接到酒店。

  在51从腾讯所挖的人中,最大牌最引人注目的是孙宇扬。孙宇扬,英文名simon,在《马化腾的腾讯帝国》一书中,笔者曾经对孙宇扬在腾讯内的赫赫战功有过描述。孙宇扬在腾讯内最大的战功是几乎单枪匹马,挽救了几乎挂掉的腾讯棋牌项目,并领导其超越联众,成为第一休闲游戏平台,而腾讯的崛起,吃掉的第一个对手就是联众。

  不过,孙宇扬的性格过于张扬和嚣张,并没有得到腾讯上下所有人的喜欢和认可,最终也没能成为腾讯互娱的掌门人。也许是因为没能晋升到自己满意的岗位,孙宇扬心生去意,这个时候,庞升东出现了。

  有趣的是,孙宇扬也认识鲍岳桥,他也曾经差点去了联众,既然这位曾经阴差阳错没能进联众的人导致了联众的轰然倒掉,那么,这位在腾讯内并没有完全得志的孙宇扬有没有可能帮助51复制腾讯棋牌游戏的成功呢?

  看上去,好像是理所应当。51的用户和腾讯接近,孙宇扬又经历了腾讯棋牌打败联众的全过程,知己知彼。

  不过,直到腾讯与51兵戎相见,孙宇扬其实在法律上与51并无多大关联。他在51的头衔是顾问,但事实是,51员工都知道孙是51里引进的腾讯系员工的标志性人物。

  种种积压的矛盾爆发于2008年底。2008年11月9日,腾讯以 “违反竞业禁止合同”为由起诉15名离职员工,而这15名员工恰恰进入了51.com。 随即,能显QQ IP地址的外挂软件彩虹QQ也被证明是51所为。51发表声明,支援其员工。虽然最终庞升东宣布中止开发彩虹QQ。不过, 51.com还将以“彩虹”来命名其最新的IM软件。这无疑是对腾讯的公开挑衅。

  包括彩虹QQ产品经理在内的多名51内部员工表示,彩虹QQ完全是他们做着玩的,只是表达对腾讯起诉珊瑚虫作者的不满,于是弄了三个员工在做,从腾讯来的人并不是做这个的,他们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但这多少有些欲盖弥彰。

  腾讯此时却紧锣密鼓地推进Qzone的改进,调集新的技术团队进入这个项目,对架构做了重建,重构后的Qzone甚至比51打开的速度还要快,而且所提供的模板更多,一下子拉近甚至超越了51空间给用户的产品体验。

  腾讯还将用户现成的社区关系引导到Qzone,将QQ好友动态绑定,和手机QQ也进行了无缝对接。而同时也封掉了51借QQ做自我传播的各种可能。

  重压之下乱象频生

  至2009年年中时,随着Qzone流量的迅速上升,形势开始变得严峻了。51的网站流量开始下滑,而投资方的压力却如影随形。

  一位前51高管表示,因为注册用户有一亿多,投资人的逻辑是,从每个用户那里赚五毛钱,一年收入也该有五千万。因此,管理团队每次都需要和投资人解释,虽然注册用户有一亿多,但活跃用户只有千万级。以注册用户来推算出的数字是完全没意义的。

  面临盈利压力的51还是做出了很多饮鸩止渴的事情,希望通过增值服务的大量促销尽快获得收入。

  有一段时间,51的礼品有些通货膨胀:中奖比例太高,促销太多。一度51成了全国最大的“花店”,网站上5块钱一朵的虚拟礼品花一天能卖9万多,一个月仅此一项就能获得上百万的收入。但它的直接后果是,用户对增值产品失去了兴趣,最后每天能卖出的花越来越少。

  让51上下郁闷的事情还不只如此,51寄予厚望的51Game并没有取得预期。51Game为什么没能取得类似腾讯棋牌式的成功事后总结起来也很简单:一是时过境迁,腾讯对联众的进逼和51对腾讯的进逼其实大不相同;二是51Game产品本身没有什么特色,和腾讯棋牌相比没有什么优势;三是51的用户还是偏年轻,对棋牌的需求并不是想象的这么大。

  但在当时,这些显而易见的事实确被漠视。这里面既有庞升东和早期51创业者对腾讯的盲目崇拜,也有庞升东们没有想清楚怎么将51巨大的流量变现的原因。

  更可惜的是,51由此错过了网页游戏的机会。自2008年起,整个网页游戏市场开始崛起,由于51的用户量巨大,而且其用户与网页游戏用户属性基本雷同,因此,很多网页游戏找上门寻求与51进行联合运营,但庞升东想把自己的流量留给还在开发的51Game,这些流量就这样白白被浪费掉了。而之后崛起的诸多网页游戏运营平台都无比羡慕当时51所拥有的近千万的日活跃用户。

  不仅没能进入棋牌和网页游戏市场,51也没能成功进入大型网游市场,倒不是51没做努力,庞升东拿到史玉柱的钱,立刻亲自带队,开始进入网络游戏市场,做一款类似劲舞团一样的51炫舞式的产品。庞升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很早就很喜欢玩劲舞团,曾经连续9天在网吧玩游戏到凌晨3点。

  从逻辑上说,51炫舞和劲舞团的用户群基本一致,51所形成的社区文化和劲舞团也异曲同工。虽然51没有大型网游的开发经验,但巨人是有的,因此,这个事情,本身是可行的。庞升东也由此广泛的召集人力物力进行投入,由于资源过度倾斜,甚至导致网站事业部资源缺乏和大量员工抱怨。

  2009年7月3日,名为《51新炫舞》的大型舞蹈类网游已经在51上线。由于产品还未达目标,这款连题材、名字都和腾讯主力营收游戏《QQ炫舞》相似的休闲游戏并未进行大规模推广。之后的消息是,51开始逐步撤离大型网游市场,开始进入网页游戏市场。

  开放平台没有取得成功,增值收入也没有取得预期,姚永和不得不黯然离去。错过了网页游戏这一浪,51Game和51炫舞也都纷纷失败,也让庞升东在51上下的权威开始有所动摇。

  2009年3月,张剑福重新出山。这让本来就很无序的51内部的公司政治重新进入了更混乱的局面。

  张剑福出山之后所作的重要调整之一,便是下线大量质量不高的第三方应用,引导用户回归自己空间的建设。据说,削减第三方应用后,51用户之间的交互活跃度翻了一番。更多人开始写日记、留言。但此时,51的社区环境已经大不如前,一去不复返了。

  张剑福做的另外一个大动作是借51Game项目进行两轮裁员。之前51Game的团队主要来自孙宇扬所领衔的腾讯系员工,由于51Game项目改了删,删了改,迟迟没有取得预期,因此,张剑福将这个团队请走也算必然。

  但之后,张剑福导演的关于51Game的新一轮裁员就被人诟病良多。张剑福先是调来了林融接手51Game。林融是跟随庞升东创业的第一个人,在还没有成立51这个公司前,林已经跟随庞做了几个项目了。在林融接手 51game后不久,这个51谋划了2年的棋牌游戏却连项目带人一起下马,林融及其团队主要成员吴文旋等,包括整个项目70多个人,全部被砍。

  不知是因为张剑福也没能挽救51社区流量下坠的趋势,还是张剑福的两次裁员给整个公司造成的波动过大,于是,出现了本文最开始的一幕:张剑福再次病退。

  另一个让51的支持者感慨的消息是,51的投资方巨人网络另起炉灶,推出社区产品趣乐社区(qule.com),巨人网络通行证用户可以直接使用通行证及密码登陆。每隔两个月,51.com的最大股东史玉柱就会叫上51的高管们一起喝一次酒,但却从不谈及公司业务。即使51的高管有意提起管理方面的话题,史玉柱总是以喝酒就是喝酒带过。而《环球企业家》记者罗燕则援引了一位接近史玉柱的人的话来说明这种现象:“史玉柱估计会比较后悔,当初买得太贵了。”

  围绕史玉柱和庞升东的另一个消息是,史玉柱入股了庞升东投资并控股的网址导航站2345,这个举动背后可以理解为史玉柱在51这比投资上血本无归,于是庞升东让出2345的部分股份来给史玉柱做弥补。毕竟比起51, 每年收入过亿,毛利过50%的2345无疑更有价值,支持这种认知的另外一个显性事实是红杉也参与投资了2345。

  不过,最大的利好消息是,读完长江商学院EMBA课程的庞升东又开始亲自管51。在清除了内部的派系和让投资人不再给自己压力后,庞升东似乎迎来了再度证明自己的机会。只是机会会再度眷顾他吗?他能从51这个10亿美金教训里走出来吗?一切都是未知数。